2020, 23(3):664-67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20.03.025
摘要:采用室内性能试验,对5种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的抗油蚀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沥青类型、抗油蚀剂掺量、浸油时间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沥青油蚀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发生油蚀破坏后,普通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的下降幅度最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短时间内具有一定的“油蚀保护”作用,但是经过长时间油蚀后,其保护作用逐渐失效;掺加抗油蚀剂的沥青混合料能够一直保持足够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其抗油蚀剂最佳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浸油后抗油蚀沥青混合料表面呈现薄层状平面结构,沥青膜裹附完整,表现出良好的黏附性和整体性;掺加抗油蚀剂可以有效地避免沥青成分中强极性芳香族化合物的油蚀损失.
2018, 21(5):811-816.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8
摘要:为探讨箍筋锈蚀对混凝土约束性能的影响,通过外加直流电对钢筋混凝土棱柱体中的箍筋进行加速锈蚀,得到了不同箍筋锈蚀率试件,并对试件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锈蚀率的增加,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轴心受压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通过与实测的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证实该模型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2017, 20(4):569-574.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4013
摘要:为了研究改性剂对沥青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Sasobit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测试.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蜂状结构”数量及所占面积比基质沥青更小,表面更粗糙,Sasobit改性沥青“蜂状结构”为细长形,数量很少,表面粗糙度很大;3种沥青老化后“蜂状结构”均表现为体积增大,数量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大;SBS改性剂可以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及短期抗老化能力;Sasobit改性剂能够改变沥青的晶体结构分布,提高沥青抗老化性能;单个“蜂状结构”平均面积变化情况能较好地评价沥青老化特性.
2014, 17(5):816-822.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5011
摘要:采用不同受力模式对3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试验,分析了受力模式、围压、应变水平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的影响,通过Fillers Moonan Tschoegl模型和改进Sigmoidal模型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移位因子围压和动态模量围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二次拟合可以消除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上动态模量极值对移位因子计算模式的依赖;在相同换算频率时,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动态模量有差别,在低温高频段更明显,但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在高温低频段,围压对沥青混合料三轴压缩动态模量的影响较显著;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对应变水平变化较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