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5(11):1168-1176.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2.11.009
摘要:鉴于现有模型未计入用于制造再生骨料的废弃混凝土(基体混凝土)水灰比及残余砂浆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变的影响,基于复合材料模型得到了4种考虑基体混凝土水灰比及残余砂浆含量影响的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变预测模型,并且采用收集到的100组试验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测结果差异较大;Hirsch模型和Counto模型的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之比的平均值为0.978~1.000,变异系数为0.072~0.080.
2018, 21(3):452-457.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3017
摘要:为研究路面构造对轮胎接触应力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子午线轮胎和不同沥青混合料路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胶片测量系统开展了胎/路界面的接触应力分布研究,提出描述真实界面接触应力分布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胎/路接触应力分布的非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SPSS软件中的PP图验证,胎/路接触应力分布均符合Weibull模型,可以采用Weibull模量来表征该接触应力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主要为点接触状态;相比荷载,路面粗糙度对轮胎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的影响更显著;超载作用下,胎/路界面外侧花纹块的应力明显增大,接触应力呈凹形分布;路面凸起构造是影响胎/路界面应力集中的主要因素,胎/路界面接触应力峰值与路面构造深度能建立显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为实际工程中的路面磨耗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017, 20(1):49-54.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9
摘要:探讨了约束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分析了钢管约束混凝土及箍筋约束混凝土侧向约束力的作用机理.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并结合钢管约束混凝土及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压试验数据,建立了约束混凝土统一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与中国现行规范相结合,提出了约束混凝土统一的实用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并与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计算公式以及本构关系模型更加精确,并且简单实用,可用于多种约束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分析.
2016, 19(1):143-148.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1024
摘要:利用颗粒流方法,实现了相同条件下混凝土的骨料大小和空间位置对其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和割线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通过对比砂浆与骨料的不同质量比(5∶5,4∶6,3∶7,2∶8)以及不同级配(一级配、二级配、三级配、四级配)骨料的混凝土单轴压缩仿真试验结果,发现骨料有阻止混凝土裂纹扩展的作用,且骨料越大,阻止混凝土裂纹扩展的作用越强,而微裂纹多绕骨料产生和发展;砂浆中加入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相对于砂浆的峰值应力52MPa和割线模量307GPa而言,在砂浆与骨料质量比为5∶5和4∶6时,不同级配混凝土的峰值应力约增加22%~48%、割线模量增加-8%~99%,其平均值基本维持在65MPa和72MPa,374GPa和426GPa;在砂浆与骨料质量比为3∶7和2∶8时,不同级配混凝土的峰值应力急剧增加40%~228%、割线模量急剧减小79%~92%,其平均值分别为92MPa和154MPa,158GPa和44GPa.当砂浆与骨料的质量比相同时,骨料级配越高,越容易形成架空结构,造成局部不稳定,影响骨料增强效果;级配相同时,混凝土强度随骨料质量占比的增大而增大,且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单峰到双峰再到单峰的变化趋势,这说明骨料空间结构的稳定程度决定了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变化.
2012(1):48-52.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12.01.009
摘要: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通过快速冻融试验方法,对经过冻融损伤的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和劈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冻融次数、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受拉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冻融后混凝土受拉峰值应力与劈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受拉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各性能指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下降趋于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