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9(3):550-555.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3023
摘要:开展了不同粒径骨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构件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骨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其抗压强度及密实度较大.相比普通粒径骨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超大粒径和大粒径骨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内部温峰降低18~23℃,温峰出现时间延长4~9h,但是,其构件受弯极限载荷较低,且所受弯矩越大,超大粒径骨料的尺寸影响效应越明显.超大粒径及大粒径骨料的粒径、堆积程度、分布状态、界面黏结情况是影响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尤其是抗弯拉性能的关键因素.
2015, 18(3):471-476.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3019
摘要:在分析车桥耦合振动参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振动模拟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了车桥耦合振动参数对不同水胶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结构试验结果,探讨了混凝土损伤机理.研究发现:车桥耦合振动会加速混凝土的泌水,降低实际水胶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抗压强度测试值的提高,但会提高混凝土内部大于200nm的多害孔比例,同时加剧石子下沉和浆体上浮,使得混凝土早期离析程度增大,均匀性降低,密实度降低,从而降低混凝土长期性能.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贯入阻力≤05MPa)和后期(贯入阻力≥280MPa),车桥耦合振动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小;在凝结硬化中期(贯入阻力为05~280MPa),车桥耦合振动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永久微裂纹等缺陷,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
2013(4):567-572.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4.002
摘要:采用计算机编程对超大粒径骨料(粒径不小于300mm)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中骨料堆放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根据施工工艺,从骨料生成、骨料凸凹性判断、骨料边界判断以及骨料自动堆积过程等方面建立了合理的模块算法与二维计算机模拟模型,并研究了超大粒径骨料粒径、均匀系数及堆放区域等参数对骨料堆放空隙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骨料最大粒径及最小粒径的增大,骨料堆放空隙率均显著增大;随着骨料均匀系数的提高,骨料堆放空隙率也呈现增大趋势;堆放区域面积等对超大粒径骨料堆积程度及空隙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2013(6):1044-1048.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6021
摘要:采用热孔计法测试了3,28,90d龄期下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孔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并与压汞法、氮吸附法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微孔结构及孔隙率与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压汞法相比,热孔计法能较好地表征混凝土中直径小于100nm的孔结构变化情况.高强混凝土养护28d后,孔径大于20nm的孔隙率变化较小,而在普通混凝土中这类孔仍然持续减少.相较于孔隙率的变化,孔径分布的变化能更好地解释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差异.对普通与高强混凝土来说,直径小于20nm的孔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