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7(7):580-588.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4.07.002
摘要:考虑贝壳含量、龄期等因素,对不同加载应变率下的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SSRAC)试件开展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600 d时,与普通混凝土(NAC)相比,SSRAC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分别提高了10.4%、23.2%,弹性模量降低了29.1%;当掺入贝壳颗粒后,SSRAC应变率敏感性增加;结合试验以及文献数据,基于GB50010模型,考虑不同应变率下特征参数的动态增大系数,提出了适用于中低应变率(10-5~10-1 s-1)下SSRAC受压动力本构模型,并对其曲线特征进行了机理解释.
2023, 26(1):45-52.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3.01.007
摘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混凝土内嵌入式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的界面黏结性能及其拔出过程开展了研究.采用数字图像采集处理技术获取了BFRP筋从混凝土表面拔出过程的应变场演变数据并计算了界面的黏结应力.结果表明:BFRP筋从混凝土表面拔出过程中,黏结应力与应变沿筋材呈现对称分布;随着拉拔荷载的增加,界面黏结应力、应变均不断增大,养护龄期为7 d的C50混凝土与BFRP筋的黏结界面在靠近加载端区域的最大应力和应变分别为3.3 MPa、0.020;与淡水河砂混凝土相比,当养护龄期达到28 d时,相同水胶比下海水海砂混凝土与BFRP筋界面黏结处的最大应力提高了19%左右;延长养护龄期可有效增大混凝土与BFRP筋的界面黏结应力;界面黏结应力和应变沿加载端到自由端呈线性下降趋势;拔出后加载端混凝土损伤严重,BFRP筋黏结段呈现部分纤维拉断剥离现象.
2022, 25(9):976-983.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2.09.013
摘要:以纤维类型及其体积分数为变量,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海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SECC)的单轴拉伸性能,并基于现有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拉伸本构模型,阐述了SECC的稳态开裂机理,提出以强化段与软化段描述SECC拉伸应力-应变关系的波动上升段和下降段,得到了新的适用于SECC的拉伸本构模型.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分数为1.5%的聚乙烯(PE)纤维/SECC表现出饱和多缝开裂的应变硬化行为,其延性可达到3.99%;提出的SECC拉伸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可准确描述具有稳态开裂行为SECC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2018, 21(1):85-91.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1014
摘要: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海砂中的Cl-含量为主要参数,完成了18个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轴压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海砂中的Cl-含量对试件破坏特征和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受力过程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相似,包含弹性、弹塑性和破坏3个阶段,其主要破坏模式为斜剪破坏;试件峰值荷载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海砂中的Cl-含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峰值应变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Cl-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规范的峰值荷载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差异,并根据试验数据对钢管海砂再生混凝土轴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计算模型进行了拟合.
2018, 21(2):222-227.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2008
摘要:对比了采用不同拌和用水(自来水、海水)及不同种类的砂(河砂、淡化海砂、海砂)拌和的碱激发矿渣混凝土(AASC)和普通水泥混凝土(OPCC)在模拟海水浸泡过程中的强度变化,同时通过电化学法加速钢筋锈蚀,研究了AASC中钢筋早期锈蚀状况.结果表明:在Cl-侵蚀过程中,经蒸压养护的AASC表现出比OPCC更高的强度和更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42d测试龄期时,OPCC中钢筋锈蚀情况明显比AASC严重,钢筋失重率约为50%~90%,而AASC的钢筋失重率仅为02%~15%;同时还借助扫描电镜SEM测试方法分析探索了蒸压养护下AASC性能提高的机理.
2018, 21(4):645-649.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4019
摘要:通过建立新的电化学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海砂砂浆的碳化行为,并对新模型进行理论数学推导,得出了新模型在复平面中的曲线方程;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碳化过程会引起海砂砂浆的电化学阻抗谱行为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高频圆直径随碳化龄期增大而增大;由电化学阻抗谱拟合获得的电化学模型参数具有规律性,可以定量表征海砂砂浆的碳化过程,其参数分别与碳化深度和碳化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可以对海砂砂浆的碳化深度进行预测.
2016, 19(4):613-618.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1
摘要:模拟地下水热系的成岩机理,利用水热固化技术在反应釜中将海砂固化成高强度(抗折强度≥20MPa)的新型建筑材料.结果表明:硅酸钙水合物(CSH)和托勃莫来石相的生成提高了海砂固化体的强度;消石灰掺量、固化时间和温度均影响CSH和托勃莫来石的生成;水热固化可使海砂固化体的氯离子溶出量大大降低,达到了中国建设部制定的建筑用海砂中氯离子含量(溶出量)标准.
2016, 19(5):921-926.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5023
摘要:试验研究了砂水比、海水氯离子含量、海砂含水率及颗粒粒径等因素对海砂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分别与海水氯离子含量及海砂含水率显著线性相关;堆积状态下的海砂,其含水率沿堆积高度呈递减规律,含水率稳定值对应的临界高度约为40cm;海水氯离子含量、海砂含水率及颗粒粒径等因素对海砂氯离子含量的影响规律均可用相应的数学关系来表征.
2013(2):306-31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2.022
摘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方法,对海砂砂浆的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海砂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海砂砂浆水化过程的EIS比一般的电化学体系复杂得多,同时表现出电解质特征(低频)和电介质特征(高频);在海砂砂浆的水化过程中,海砂中的Cl-释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的促进作用也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海砂砂浆中Cl-含量的提高,水化反应产生的OH-与游离的Ca2+反应生成Ca(OH)2,使C S H凝胶的体积分数下降,Ca(OH)2和钙矾石体积分数增加,从而导致海砂砂浆的孔结构疏松且分布不均匀.
2012(1):69-74.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12.01.013
摘要:测试了海水海砂胶砂中钢筋的极化电位和失重率,观察了钢筋的锈蚀情况,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和阻锈剂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护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矿渣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护筋性改善作用有限,而偏高岭土的改善作用显著,钢筋极化电位明显正移;阻锈剂中三乙醇胺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护筋性改善作用明显;复掺偏高岭土(20%,质量分数)和三乙醇胺(1.5%,质量分数)后,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护筋性明显提高,钢筋极化电位与淡水标准砂配制的普通混凝土相近,钢筋失重率明显降低,标准养护420d后钢筋无任何锈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