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6(10):1054-1061.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3.10.002
摘要:对不同冻融损伤程度的混凝土圆环体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相对冻融深度小于临界值时,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均呈线性退化,超过临界值后则保持稳定;当冻融循环次数由100次增加到200次时,相对冻融深度临界值由0.5增大到0.8;基于应变等价性假说和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不同冻融损伤程度下承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2021, 24(1):22-3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2101004
摘要:采用40mm×40mm×160mm棱柱体试件,研究了高温后大掺量粉煤灰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HVFASHCC)的单轴压缩力学性能,探讨了不同目标温度(100、200、400、600、800℃)和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浸水冷却)条件下HVFASHCC试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压缩韧性、破坏模式及质量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获得了高温后HVFASHCC单轴压缩性能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200℃时,温度对试件力学性能及质量损失的影响较小;400~800℃时,试件内部结构变得疏松,残余力学性能劣化严重,尤其是800℃时,试件的抗压强度仅为常温状态的399%,弹性模量为常温状态的323%,压缩韧性指数为常温状态的590%,质量损失率达155%;浸水冷却试件的残余力学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高温后HVFASHCC的单轴压缩本构方程.
2013(2):191-197.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2.002
摘要:通过混凝土试块中心的钢筋拉拔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原料形态、石粉含量和混凝土强度对变形钢筋与机制砂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机制砂原料形态为碎石和卵石,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9%和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C50和C60,月牙肋变形钢筋直径为12mm.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因钢筋肋前的混凝土齿发生剪切破坏而使钢筋拔出,其黏结滑移关系曲线可以通过特征点的黏结应力和滑移值表达为四阶段变化关系;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钢筋与碎石破碎机制砂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优于钢筋与卵石破碎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的增加会降低黏结强度并使得黏结滑移关系曲线的内劈裂段延长和下降段变陡.根据试验统计分析,建立了变形钢筋与机制砂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