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3(3):678-684.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20.03.027
摘要:采用空气射流等离子放电技术对木粉/聚乙烯复合材料(PEWPCs)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胶接性能,通过接触角和胶接强度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等分析研究了木粉含量对PEWPCs等离子体处理时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射流等离子体处理后,PEWPCs表面产生了含氧极性基团,表面接触角减小,胶接强度明显提高;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处理后PEWPCs表面极性基团数量减少,表面接触角增大,胶接强度略有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处理时效性;PEWPCs木粉含量越高,处理时效性越小;尽管存在时效性,但处理后PEWPCs的胶接强度仍远高于未处理PEWPCs.
2019, 22(4):606-61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904015
摘要:为了改善镀铜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黏结强度,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和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对镀铜钢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氯化钠溶液浸泡腐蚀试验和黏结强度测试来评价处理后镀铜钢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MPTS与镀铜钢纤维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提升了钢纤维表面粗糙度;经过MPS处理和MPTS/MPS组合处理的钢纤维腐蚀溶液的吸光度积分只有未处理组的91%和45%;经过MPS处理和MPTS/MPS组合处理的钢纤维从水泥基体中拔出时所做的功相对于未改性组分别提升了43%和224%,与水泥基体的黏结强度得到了相应提高.
2017, 20(2):245-25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2.015
摘要:采用无机胶凝材料,分别以普通膨胀聚苯乙烯(EPS)颗粒、表面处理过的EPS颗粒、阻燃型EPS颗粒、表面处理过的EPS颗粒与空心微珠复配作为轻质骨料制备了复合保温材料,研究了不同轻质骨料类型对复合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掺普通EPS颗粒的复合保温材料(基准组)相比,采用表面处理过的EPS颗粒制备的复合保温材料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57%和31%,导热系数有微小降低,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减小了41.9%;复配轻质骨料中空心微珠体积分数为30%时,复合保温材料的性能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与基准组相比,其pHRR最高降低859%,总热释放(THR)为0.7MJ/m2,已达到A1级不燃材料标准.
2017, 20(4):623-629.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4022
摘要:针对玄武岩纤维(BF)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为提升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加筋和增强效果,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BF进行表面处治,并研发了一套适用于KH550表面处治BF的装置;通过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X射线能谱等试验,研究了KH550表面改性BF的机理,并通过耐热性、吸持沥青能力和离析分散性等试验,对改性BF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KH550溶液可显著改善BF表面特性,形成具有稳定化学键的凸起,显著提升其与沥青的黏聚力;改性BF的路用性能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其在沥青混合料中性能的发挥.
2016, 19(1):94-99.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1016
摘要:采用异氰酸酯对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涂覆处理,利用接触角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胶接强度测试等方法对处理后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与胶接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打磨并用异氰酸酯涂覆处理后,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增加,表面润湿性得以改善;且材料表面的O元素含量相对增加,表面出现OH,CO和OC等极性基团,且引入了异氰酸酯的NCO基团.材料表面性质的改变有利于胶黏剂的润湿与胶接,而异氰酸酯基团的引入又能大幅提高丙烯酸酯胶黏剂与材料的胶接强度,从而实现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快速胶接.
2013(3):475-48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3.017
摘要:将木粉/聚乙烯复合材料进行硅烷偶联剂表面涂覆处理以改善其胶接性能.为探究胶接接头在水环境下的耐久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水对表面涂覆处理后的木塑复合材料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涂覆处理后,硅烷偶联剂与材料表面形成化学结合;随着水浸时间的延长,表面没有新的化学基团产生,但表面元素的化学环境会发生改变,—OH,CO等基团含量增加,这是复合材料中木粉吸水膨胀所导致的表面粗糙度变化引起的;水浸环境下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会形成键的形成与断裂的动态平衡,且木粉的吸水膨胀会进一步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这种改变对材料胶接接头的耐久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2012(1):34-41.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12.01.007
摘要:通过薄板试件的拉拔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处理和经向纤维束对纤维编织网和细粒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无论纤维编织网是粘砂还是不粘砂,随着碳纤维束初始埋长的增加,平均界面黏结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当碳纤维束初始埋长大于35mm时,可保证碳纤维束与细粒混凝土有足够的黏结而不被拔出.对于粘细砂处理的绑扎搭接试件,碳纤维搭接长度不小于60mm可满足纤维束间应力传递的要求;在同样的搭接长度下,绑扎搭接纤维束的增强效果要优于黏结搭接.
2012(6):798-802.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2.06.013
摘要: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木粉/聚乙烯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胶结性能.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后该木塑复合材料胶结接头的耐水性能,并利用接触角测试,SEM,FT IR等分析手段对其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胶结接头在水环境中的耐久失效机制.结果表明: 随着水浸时间的延长,等离子体处理木粉/聚乙烯复合材料表面接触角先升高而后降低,吸水量增加,且越来越粗糙,而表面的—OH,C—O,CO基团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等离子体处理木粉/聚乙烯材料表面粗糙度、化学基团的变化以及材料的吸水均会对胶结接头水环境中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2008(3).
摘要:分别采用氯离子快速渗透和吸水率试验来评价环氧树脂涂层后混凝土在饱水状态下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非饱水状态下由浸湿过程中毛细吸附所引起的氯离子传输能力,并与有机硅、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及其复合涂层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涂层能显著提高浸泡情况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其效果优于有机硅和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虽然其降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毛细吸附能力比有机硅稍差,但却明显强于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2007(2):183-187.
摘要:从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硼改性酚醛树脂(BP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碳纤维/硼改性酚醛树脂(CF/BPR)复合材料性能与碳纤维含量及其表面处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合成出性能良好的BPR.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均逐渐增加;当碳纤维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因碳纤维的表面处理而提高,但冲击强度却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