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6(12):1328-1334.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3.12.012
摘要:首次建立了冲击波-抗压强度、冲击波-回弹-抗压强度的测强曲线,对其推定的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验证,并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推定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误差较大;冲击波法、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更适用于火山石混凝土,且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误差更低,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3%、11.3%,该曲线对小型构件钻芯验证结果的相对残差在±11%以内,残差在±6 MPa以内.
2018, 21(1):131-137.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1021
摘要:针对C60,C70两种混凝土进行了受火模拟试验,采用红外热像法与超声回弹法对混凝土的损伤进行了检测,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与特点,并探究了红外热像法及超声回弹法作为相互补充的方法检测混凝土受火后损伤程度的可行性.试验发现:混凝土的受火温度和剩余抗压强度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受火温度可以作为混凝土损伤程度的判定指标.红外热像法测得的混凝土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值与受火温度,以及超声回弹法测得的声波平均速度与受火温度、回弹值与剩余抗压强度都有极好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受火温度的不同,两种检测方法适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2016, 19(6):1108-111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6.028
摘要:选取C20,C30,C40,C50共4种强度等级、尺寸均为100mm×100mm×300mm的混凝土试件,在5,10,15,20,25,30,40kN共7个压力等级下测量其回弹值,并通过比较回弹值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出混凝土试件回弹值趋于稳定时的压强临界值约为0.25kN/cm2.将试验结果与原混凝土无损检测规程比对后发现,原无损检测规程在制定测强公式时规定的试件承受压力并不能确保回弹值的正确读取.所得结果可为混凝土无损检测规程的再版修订提供新的依据.
2014, 17(6):1025-103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5
摘要:通过纤维纳米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高温前后超声、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钢纤维、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影响以及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经历最高温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纳米材料,改善了混凝土微观结构,使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回弹综合法适用于推定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及经历最高温度.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曲线及推定经历最高温度的公式.
2006(2):194-199.
摘要:对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应用条件与隧道衬砌在应力分布、养护环境和长龄期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隧道衬砌的类别划分,对超声回弹综合法的统一测强公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修正研究,优选出了能进行应力、养护环境和长龄期修正的参数公式.该公式拟合精度高,能较准确地推定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强度.
2005(3):284-288.
摘要:根据改进的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建立了烧结砖的神经网络强度预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训练神经网络,通过工程实例,对训练过的神经网络进行了测试,并将用神经网络方法获得的结果与用传统数学回归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方法所得的预测值优于传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