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6(12):1328-1334.DOI: 10.3969/j.issn.1007-9629.2023.12.012
摘要:首次建立了冲击波-抗压强度、冲击波-回弹-抗压强度的测强曲线,对其推定的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验证,并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推定火山石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误差较大;冲击波法、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更适用于火山石混凝土,且冲击波-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误差更低,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分别为9.3%、11.3%,该曲线对小型构件钻芯验证结果的相对残差在±11%以内,残差在±6 MPa以内.
2019, 22(1):142-148.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901021
摘要:采用超声波脉冲法研究了单轴受压条件下钢聚乙烯醇(PVA)纤维混杂增强延性水泥基材料(以下简称混杂纤维延性材料)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延性材料加载前的初始波速主要受制于基材,波速与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均具有良好相关性;加载过程中,纵波波速受应力应变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而横波波速的变化较为明显;单掺PVA纤维体系进入应力下降段后横波波速出现陡降,而混杂纤维体系的横波波速表现为平稳的渐退式下降;单掺纤维延性材料主要产生劈裂破坏,主裂缝平行于轴压方向,而混杂纤维延性材料的主裂缝倾斜于轴向,裂缝迂曲度明显增大,材料塑性变形能力显著提升.另外,采用超声脉冲法检测混杂纤维延性材料受压破坏过程的有效性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016, 19(1):177-18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1030
摘要:针对混凝土表面涂层干膜厚度难以进行无损检测的问题,采用超声波涂层测厚仪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涂层干膜厚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及合格检验.结果表明:不确定度评定能够有效地反映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也是判别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要求的主要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涂层干膜厚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越小,反之亦然.
2016, 19(3):456-46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3007
摘要:采用不同的最大应力水平和不同的疲劳次数对C30混凝土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然后采用残余拉应变、基于超声波波速的疲劳损伤度和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损伤电阻对拉伸疲劳后混凝土的疲劳损伤进行表征,研究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疲劳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残余拉应变越大,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也越大,残余拉应变25×10-6可以作为混凝土耐氯离子侵蚀性能的起劣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疲劳损伤度的增加而增大,两者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损伤电阻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
2016, 19(4):678-681.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2
摘要:在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试验中,曾发现因换能器平置裂缝两侧的间距不同引起超声波首波相位变化的规律.基于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试验因裂缝中有水的特殊性,当2个换能器间距小于2.0倍裂缝深度时,并未观察到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现象,由此提出了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机理的新解析,即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是由于折射横波在裂缝附近先于折射纵波到达接收换能器所致.
2014, 17(2):284-29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9
摘要:制备了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SFGC),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及超声波检测,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方式下SFGC强度及波速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小波包变换方法对所得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工况下SFGC声谱特征的变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试件损伤的演化发展,其强度、波速不断减小,各子频带内的功率谱及能量显著改变,频谱及能量谱中心向低频端移动;喷水冷却后SFGC的力学、声学特性较自然冷却情况变化更为明显;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声谱特征参数对高温损伤的敏感性较好,可用以判别SFGC的工况类型及损伤程度.
2014, 17(6):1025-1030.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5
摘要:通过纤维纳米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高温前后超声、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钢纤维、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影响以及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经历最高温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纳米材料,改善了混凝土微观结构,使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回弹综合法适用于推定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及经历最高温度.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曲线及推定经历最高温度的公式.
2013(2):298-305.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2.021
摘要:基于石灰激发淤泥中SiO2和Al2O3活性组分以产生胶凝产物的原理,在蒸养条件下制备了免烧淤泥砖.系统研究了不同掺量(质量分数)的粉煤灰(10%~50%)和水泥(5%~20%)对石灰淤泥胶凝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压汞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超声波分析了免烧淤泥砖的微观结构和早期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石灰的最佳掺量为30%;水泥掺量为20%时坯体强度较纯坯体(不掺外掺料)提高约50%;单掺粉煤灰(最佳掺量30%)可显著改善免烧淤泥砖坯体的力学性能、细化孔径,提高坯体密实度.
2012(4):459-463.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2.04.004
摘要:CECS 21:2000规程的超声波平测算法在受火后混凝土损伤深度评估应用中误差较大,为此进行了改进.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混凝土损伤沿混凝土深度方向的变化,采用抛物线模型模拟不同混凝土深度处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导出了改进算法公式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编程和计算.将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与超声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改进算法可更合理、更精确地评估受火后混凝土的损伤深度.
2008(3).
摘要:研究了-10~30℃条件下超声波在C30,C40和C50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混凝土的推定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不可忽略,低温时这种影响更加显著;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作用规律可忽略尺寸效应的影响;就C30,C40和C50混凝土而言,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温度修正系数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