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SCB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宏观断裂愈合性能研究

      2018, 21(3):426-432.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3013

      关键词:道路工程; 自愈合性能; 半圆弯曲试验; 沥青混合料; 宏观断裂
      摘要 (805)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宏观断裂的自愈合性能,采用半圆弯曲(semicircular bending, SCB)试验对70#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断裂愈合断裂试验,并将愈合前后加载试验的强度恢复率定义为愈合指数(healing index, HI),分析了愈合时间、愈合温度和压力对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生宏观断裂的沥青混合料在一定环境中愈合后,强度恢复率最高可达45%;温度升高、时间增长和施加压力对沥青混合料宏观可见裂缝的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非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自愈合性能越好;最佳愈合温度与沥青软化点和沥青混合料种类有关;当温度不大于60℃时,施加外部压力对沥青混合料裂缝愈合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有围压试件获得的HI值最高可达无围压试件HI值的45倍;60℃时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HI值是70#基质沥青混合料HI值的4倍;超过60℃后,施加压力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无显著改善,且不同沥青混合料愈合性能也无明显差异.

    • 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2018, 21(4):588-594.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4010

      关键词:自修复效果; 裂缝宽度; 放置方式; 环境条件; 抗折强度回复率
      摘要 (864)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裂缝初始宽度大小、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这3种因素对内置玻璃纤维管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影响,以长城717为修复胶黏剂,以玻璃纤维管为载体制备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进行自修复试验.用修复后试件的抗折强度f1与对照组试件初始抗折强度f的比值η来表征修复效果,分析了3种因素与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效果随着外界环境条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特定的玻璃纤维管放置方式和预压荷载条件下,温度为30℃时的修复效果比-15℃时的修复效果最高提高了133%;在一定裂缝宽度范围内,裂缝初始宽度越小,修复效果越好,自修复混凝土能够修复裂缝初始宽度为10mm及以下范围内的微裂缝;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为梯形时的修复效果高于放置方式为菱形时的修复效果;当裂缝初始宽度达到约20mm时,玻璃纤维管的放置方式对自修复效果起主导作用.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2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