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1(5):701-70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1
摘要:研究了利用磁选粉煤灰烧结骨料制备的热电功能砂浆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以及金属氧化物粉末对热电功能砂浆塞贝克效应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热电功能砂浆具有较高的塞贝克系数和电导率,所掺入的金属氧化物粉末为热电功能砂浆体系提供了新的载流子并且提高了载流子的有效质量,其塞贝克系数较未掺金属氧化物的热电功能砂浆提高了1个数量级,较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CFRC)提高了3个数量级;掺入金属氧化物并不会显著降低热电功能砂浆的电导率,且可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PF);选取具有P型和N型两种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热电功能砂浆串联组成1组热电转换装置,在35℃温差下可获得197V的开路电压.
2018, 21(5):707-70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2
摘要:采用Zeta电位仪、微量热仪、维卡仪、旋转黏度计和静态称重仪测试了新拌水泥石灰石粉浆体Zeta电位、水化放热速率、凝结时间、结构新建能和动态屈服应力、静态屈服应力,研究了石灰石粉在新拌水泥浆体静置和非静置状态下结构建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在新拌水泥浆体中的主要作用与浆体是否处于静置状态有关;静置状态下,随石灰石粉掺量(质量分数,下同)增加,水泥浆体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凝结时间减少,诱导期缩短、加速期提前和放热量增加,静态屈服应力增大,石灰石粉在水泥浆体中的微晶成核作用占主导;非静置状态下,随石灰石粉掺量增加,新拌水泥浆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动态屈服应力、结构新建能减小,石灰石粉在水泥浆体中的级配和稀释作用占主导;非静置状态下,若新拌水泥浆体只受微动的影响,随石灰石粉掺量增加,水泥浆体剪切应力增加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石灰石粉掺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
曾晓辉 , 凌晨博 , 潘璋 , 王平 , 李鲲鹏 , 罗信伟 , 崖尚松
2018, 21(5):714-71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3
摘要:采用四电极法测定了水泥砂浆电阻率随毛细吸水时间的变化,并分析了水灰比、聚合物乳液、引气剂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毛细吸水时间的增加,水泥砂浆电阻率先缓慢降低,随后迅速下降,最后保持稳定;毛细吸水可使水泥砂浆电阻率降低70%以上,这可能与吸水后砂浆内部形成的孔隙导电通道有关;增大水灰比和掺入引气剂均可大幅度提高干燥条件下砂浆的电阻率,且对吸水状态下砂浆的电阻率也有一定提高作用,但对吸水后砂浆的电阻率影响不大;6%聚合物乳液掺量(聚合物的固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不仅可提高干燥条件下的砂浆电阻率,也可提高吸水后的砂浆电阻率(提高4倍左右,且保持在360Ω·m以上),原因可能与水灰比、聚合物乳液、引气剂对砂浆毛细孔隙结构的影响有关.
2018, 21(5):720-7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4
摘要: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硅谱(29Si NMR)和显微硬度计,定量表征了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水化硅酸钙(CSH)凝胶聚合度和力学性能,研究了轻集料吸水率对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力学性能和CSH凝胶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以此验证了预湿轻集料的内养护效应.结果表明: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CSH凝胶聚合度和显微硬度均高于水泥石基体;轻集料吸水率越大,轻集料水泥石界面区的水化程度、CSH凝胶聚合度和显微硬度越高,预湿轻集料的内养护作用越明显.
2018, 21(5):725-73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5
摘要:根据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将开裂混凝土视为由完好混凝土和裂缝组成的复合孔隙材料,基于非饱和混凝土的水分运动方程和裂隙渗流的立方定律提出非饱和开裂混凝土中的水分运动方程,同时采用渗水装置对预制裂缝混凝土试块进行渗水试验,研究混凝土初始饱和度、水胶比和裂缝宽度对渗水深度的影响;采用TOUGH 2软件数值分析开裂混凝土中饱和度和水分流速的变化,根据平均流速计算渗水深度并与试验结果比较.研究发现:混凝土初始饱和度越小、裂缝宽度越大,则渗水深度越大,且渗水深度增长先快后慢,反映了混凝土基质势是开裂混凝土中水分运移的驱动因素;裂缝宽度与混凝土渗透性正相关;水分入渗开裂混凝土后流速差和平均流速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采用平均流速计算的渗水深度能更好地反映渗水试验中渗水深度的变化趋势.
2018, 21(5):732-73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6
摘要:以C60高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了养护温度和加载龄期这2个参数对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龄期的增长,高强混凝土拉伸比徐变、徐变系数和徐变速度均呈指数衰减的趋势;随着持荷时间的延长,不同加载龄期的高强混凝土徐变速度差异越来越小,且在不同养护温度下均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与养护温度对成熟龄期混凝土拉伸徐变的影响不同,在相同加载龄期下,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比徐变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随着加载龄期的增长,其降低幅度减小,至加载龄期为7000d时各养护温度下高强混凝土的拉伸比徐变基本持平.无论持荷时间是7,14d还是21d,在持荷时间相同时,不同加载龄期高强混凝土之间的拉伸比徐变差异随着养护温度的提高而减小.
2018, 21(5):739-74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7
摘要:为探求胶凝砂砾石(CSG)材料在动荷载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大型动三轴仪进行了等幅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CSG材料的非线性滞后特性和阻尼比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卸载过程中阻尼效应的差异引起了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步,在加载阶段,应变相位可能超前于或滞后于应力相位,两者相位差与循环次数有关;卸载阶段的应变相位始终滞后于应力相位;整个循环过程始终存在残余变形,从而使滞回环表现为下部不闭合的新月形;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变相位滞后于应力相位的程度和残余变形均呈大—小—大的趋势.基于新月形滞回环不闭合的特点,根据能量原理讨论了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和演化规律,发现阻尼比的大小取决于残余变形和滞回环面积的大小,演化曲线呈U形.
2018, 21(5):749-7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8
摘要:基于降载勾线法,对人工钻孔模拟蚀坑的3根HPB300钢筋试件开展了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并结合FRANC3D软件对钢筋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应力幅值对12种尺寸的半椭圆形蚀坑钢筋模型的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钢筋裂纹扩展速率前期缓慢增长,后期迅速增大;初始裂纹深度较大的钢筋疲劳寿命明显缩短;初始裂纹深宽比越大的钢筋疲劳寿命越短;应力幅值增大会使缺陷钢筋疲劳寿命缩短,并且初始裂纹深宽比越大的钢筋,其后期裂纹扩展速率增长越快,疲劳寿命缩短越明显.
2018, 21(5):754-76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09
摘要:提出了高孔洞率复合保温砌块孔型的设计方法,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复合保温砌块的孔型排布、孔洞率和材料导热系数对其热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温砌块的热阻随孔洞率的提高而增加,随实体材料导热系数的降低而增加,随填充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降低而增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复合保温砌块热阻与孔洞率、实体材料导热系数、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关系公式;在灰缝对墙体传热影响很小的情况下,当砌块孔洞率为60%时,240mm厚单一砌块墙体的传热系数能达到029W/(m2·K),满足砌块和墙体热工性能大幅提升的需求.
2018, 21(5):761-76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0
摘要:为确保振动法水泥稳定砾石(VTMCSG)基层在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不出现疲劳破坏,研究了VTMCSG的疲劳特性与不同龄期的力学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与抗压回弹模量);基于路面荷载响应、VTMCSG的力学与疲劳特性,结合Miner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抗疲劳开裂的VTMCSG强度标准.结果表明:VTMCSG力学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养生龄期的延长呈非线性增长,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可提高VTMCSG的力学强度;所建立的VTMCSG强度增长方程可较为精确地表征其强度增长特性;当试验条件受限时,可利用所建立的力学指标间的关系模型来预估其他力学强度.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VTMCSG疲劳方程表明,在高应力水平下骨架密实级配VTMCSG的疲劳性能优于悬浮密实级配VTMCSG;提出了控制疲劳开裂的VTMCSG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与7d劈裂强度标准,该标准与路面结构、VTMCSG的材料属性以及使用寿命相关联,实现了结构与材料一体化控制VTMCSG基层开裂的目的.
2018, 21(5):768-77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1
摘要:采用丁苯乳液改性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养护条件(温度包括0,5,10,20,40℃,相对湿度RH包括30%,60%,90%)对丁苯乳液/硫铝酸盐水泥砂浆360 d内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下,掺入5%(质量分数,下同)丁苯乳液均会增大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的干缩率,但当丁苯乳液掺量达到10%后,砂浆干缩率会随着丁苯乳液掺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0℃养护时,砂浆干缩率均较小,随着养护温度的提高,砂浆干缩率增大;10℃养护时,砂浆干缩率达到最大(丁苯乳液掺量为5%时,养护28d后在20℃时砂浆干缩率达到最大);20℃养护时,砂浆干缩率有所减小,但仍高于0℃和5℃养护时的干缩率;40℃养护时,基准砂浆早期产生了微膨胀,但改性砂浆则未产生.不同龄期下,高温(40℃)养护砂浆的干缩率要低于低温(0,5℃)养护时.提高相对湿度会降低砂浆干缩率,且龄期越长,作用效果越显著.
2018, 21(5):775-78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2
摘要:以γC2S为主要矿物的自粉化低钙水泥在制备和碳化硬化过程中均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实现该水泥的规模化生产,对其工业原料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其碳化硬化性能.结果表明:取石灰石、砂岩和铁矿为水泥原料,当石灰饱和系数(KH)为067,硅率(SM)为250~450时,在1300~1400℃下进行煅烧,待炉温冷却后即可煅烧出自粉化低钙水泥.用该水泥制备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胶砂试块,碳化8h后,其抗折强度为82MPa,抗压强度为516MPa;碳化后再标准养护240d,其抗折强度可达139MPa,抗压强度可达700MPa.
2018, 21(5):780-78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3
摘要:基于梯度功能设计理念,制备了阻尼增强的梯度结构混凝土(GSCDE),同时采用自由振动法、抗压强度试验、显微硬度计、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和仪器来分别测试GSCDE的阻尼特性、抗压强度、界面显微硬度、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阻尼层厚度比例的增加,GSCDE阻尼比随之递增,抗压强度则随之递减,立方体试件破坏时外观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GSCDE阻尼比可达396%以上,抗压强度可达550MPa以上;与单层高性能混凝土(HPC)或单层高阻尼混凝土(HDC)相比,GSCDE能兼顾阻尼特性和强度,解决了高阻尼混凝土的组合减振结构一体化问题;在GSCDE阻尼层和结构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区中,显微硬度从阻尼层到结构层均匀递增,2种混凝土相互渗透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整体;GSCDE中界面结合区的结合情况良好,有利于提高GSCDE的力学性能和阻尼特性.
2018, 21(5):786-79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4
摘要:通过燃烧液化气模拟隧道火灾的高温作用,研究了普通钢筋网、单掺及混掺钢纤维(SF)和聚丙烯(PP)纤维对混凝土筒体在明火高温下以及高温冷却后的变形性能,对比了不同纤维类型和纤维掺量(质量)下筒体经历1次和2次高温循环后的径向位移、高温后的残余径向位移,分析了承受高温过程中混凝土筒体筒壁温度以及筒壁内外温差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热气温度稳定阶段末期,混凝土筒体内外温差、径向位移均达到最大值;单掺钢纤维、混掺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对减少混凝土筒体在高温作用下的径向位移有显著作用;高温循环使筒体产生径向残余变形,而混杂纤维对限制筒体高温后的残余径向位移具有正混杂效应.
2018, 21(5):791-79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5
摘要:试验研究了无机改性掺和料对沸石调湿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数据和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分析了沸石调湿材料的调湿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改性掺和料掺量(质量分数)为15%~20%时,沸石调湿材料的抗压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能均较优;改性掺和料与沸石反应生成了CSH凝胶和水化铝酸盐产物;沸石对空气中水分子的表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毛细孔道效应,使得沸石调湿材料能够自动调节湿度.
2018, 21(5):797-80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6
摘要:系统研究了高性能聚乙烯醇(PVA)纤维(弹性模量≥40GPa)对水泥基材料塑性及早期硬化阶段收缩开裂减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高性能PVA纤维可有效防止水泥基材料收缩开裂,随着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开裂权重值逐渐减小;直径较小的纤维在塑性阶段减裂效果更好,而高弹性模量的纤维在硬化阶段表现更加优异;在同等条件下,高性能PVA纤维的硬化减裂率明显高于聚丙烯(PP)纤维.
2018, 21(5):803-81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7
摘要:研究了粉煤灰、污泥和秸秆对渣土陶粒密度等级的影响,通过原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优化制备出700~900密度等级的渣土陶粒,并对其进行了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1150℃时,渣土陶粒的堆积密度随着粉煤灰、污泥和秸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渣土粉煤灰最适合制备渣土陶粒,当渣土(质量分数)为60%~83%,粉煤灰(质量分数)为17%~40%,焙烧温度为1170~1250℃时,可制备出700~900密度等级且粒径不同的渣土陶粒;对于同一粒径渣土陶粒,当密度等级由900降至700时,其筒压强度由126MPa降至49MPa;低密度等级渣土陶粒的内部孔径比高密度等级渣土陶粒的大,且连通孔较多;对于同一密度等级的渣土陶粒,小粒径陶粒内部封闭孔的比率较大,孔结构密实程度较高.
2018, 21(5):811-81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8
摘要:为探讨箍筋锈蚀对混凝土约束性能的影响,通过外加直流电对钢筋混凝土棱柱体中的箍筋进行加速锈蚀,得到了不同箍筋锈蚀率试件,并对试件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锈蚀率的增加,约束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了轴心受压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通过与实测的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对比,证实该模型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邹欲晓 , 申向东 , 李根峰 , 薛慧君 , 原奇 , 熊路
2018, 21(5):817-8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19
摘要:以风积沙等质量替代河砂,制备了不同风积沙替代率的混凝土,并探究了其在清水和质量分数为3%,6%的MgSO4溶液中经历冻融循环后的损伤失效规律.借助核磁共振、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风积沙混凝土内部微观孔隙变化及水化产物.结果表明:在6% MgSO4溶液中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损伤最小;随着风积沙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孔隙度降低,自由流体饱和度下降,抗渗性增强;MgSO4与水化产物反应生成的钙矾石会填充试件孔隙,进一步抑制MgSO4参与反应;风积沙混凝土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且渗透率较低,其在不同冻融介质中的抗冻耐久性明显提升.
2018, 21(5):825-82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20
摘要:为解决普通粘层层间结合效果不好的问题并开发新型高性能粘层材料,通过渗透深度试验和渗水试验,评价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混合液、单一乳化沥青这2种粘层材料的渗透效果及防水性能,并据此确定了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混合液的最佳配比;通过剪切试验、拉拔试验和加速加载试验评价了使用上述2种粘层材料试件的层间接触条件改善效果及路用性能.结果显示:采用水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混合液作为粘层材料,其渗透、表面固化及层间结合效果显著;与现有的单一乳化沥青粘层相比,其层间黏结性能大幅提高,且受运料车轮载的影响比较小,可以作为新一代粘层材料.
2018, 21(5):830-83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21
摘要:选取2组同一型号但处于不同环境下老化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材,其中1组为修复芜湖体育场时拆下来的膜材,另1组为存放于仓库中的同批次膜材,对2组膜材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测定了膜材厚度及膜材的抗拉强度、连接强度和撕裂强度.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下老化的膜材,其膜面颜色变为黄灰色且厚度增加,而室内老化的膜材,其表面仍为白色并具有光泽;无论是自然老化还是室内老化的膜材,其抗拉强度、连接强度和撕裂强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并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撕裂强度的变化更为显著.
2018, 21(5):836-84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22
摘要:通过半圆弯拉试验,以断裂能密度为愈合指标,分别研究了沥青种类、损伤程度、老化程度、愈合温度及愈合时间对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数字散斑技术对其损伤和自愈合过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损伤程度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影响最为显著;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效果最好;损伤程度和老化程度对自愈合能力起负面作用;当提高愈合温度时,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增强;随着愈合时间的增加,沥青混合料自愈合速度相对降低;基质沥青混合料经过短期老化后裂缝自愈合速度最快.
2018, 21(5):841-84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23
摘要:依据低沥灰比(mA/mC)水泥沥青(CA)胶凝材料的物理结构模型,基于多孔水泥石和两相复合材料的相关理论,构建了4个表征CA胶凝材料抗压强度与组成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测试了不同配合比的低沥灰比CA胶凝材料试件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沥青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沥青体积分数是试件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孔隙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试件抗压强度测试值与模型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测试值与改进Schiller方程的拟合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再根据CA胶凝材料各物相体积分数与其配合比参数的定量关系,推导出了基于沥灰比、水灰比和水泥水化度等配合比参数的CA胶凝材料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2018, 21(5):848-8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805024
摘要:为克服常见冷补沥青的性能缺陷,改善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坑槽填补效果,基于路面坑槽修补要求,提出了水性环氧冷补沥青(以下简称新型冷补沥青)的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并研究了环氧组分掺量、固化剂用量、制备时间和制备温度对新型冷补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其黏度、黏附性、储存稳定性及残留物性质等的改善效果,提出了新型冷补沥青的最佳组成和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水性环氧组分能够显著改善新型冷补沥青的性能;综合考虑冷补材料的施工和易性、存储稳定性以及路用性能,水性环氧组分的掺量宜控制在1%~2%(质量分数),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最佳质量比为3∶1,新型冷补沥青的制备温度为110~120℃,制备时间为30min(掺配前)+5min(掺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