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1-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1 CSTR:
摘要:研究了引气剂对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初次泛白和二次泛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引气剂通过引气和促凝作用能显著抑制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的初次泛白,还能显著减轻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7d前的二次泛白,消除7d后的二次泛白.原因在于引气剂虽会导致硅酸盐水泥基饰面砂浆总孔隙率增多,但能显著减少小毛细孔的比例,同时可显著降低孔溶液中K+,Na+的质量浓度,并抑制它们的迁移,使表面溶出的碱性离子总含量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表面浸取液中的固体含量,起到抑制二次泛白的作用.
2017, 20(1):7-1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2 CSTR:
摘要:从多尺度综合研究了纳米SiO2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早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宏观尺度上,主要测试了纳米改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及抗压、抗折强度,在微观尺度上,采用纳米压痕对其界面过渡区进行了压痕模量及其频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O2后,无论水泥石还是混凝土,其早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尤为明显;纳米改性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缺陷显著减少,且形成了更高密度的CSH凝胶相,使其压痕模量与水泥石的压痕模量接近.
2017, 20(1):12-1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3 CSTR:
摘要:对经过不同碳化时间的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和微观孔隙特征参数,并提出混凝土内部“孔隙曲折度”概念.结果表明:碳化对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具有恒定的促进作用,碳化3~14d可使混凝土因冻融造成的动弹性模量下降量减少3%~12%;碳化使混凝土内部孔隙曲折度增大;掺加粉煤灰可增大混凝土内部孔隙曲折度,使侵蚀介质的渗透路径变长,进而提高其抗冻性;引气虽然也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但与其内部孔隙曲折度的相关性较低,表明引气和使用矿物掺和料对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机理不同.
2017, 20(1):18-2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4 CSTR:
摘要:机制砂因石粉含量高、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等特点,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泵送性能影响显著.基于流变学理论与Kaplan混凝土泵送压力计算模型,结合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现场泵送压力测试,利用流变参数坍落度S和倒坍落度筒流出时间t建立了这种混凝土的泵送压力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机制砂特性和配合比参数对其泵送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制砂特性与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泵送压力影响显著,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2017, 20(1):24-2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5 CSTR:
摘要:对脱硫石膏偏高岭土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凝体系净浆的初凝和终凝时间较纯水泥净浆延长,但初凝和终凝的时间间隔较短;复合胶凝体系胶砂试样的流动度与基准组相似;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试样抗压强度不断增加;SO3与Al2O3摩尔比为1.0∶1.0时试样的抗压强度较高;复合胶凝体系胶砂试样呈现膨胀,但膨胀率不超过0.39%;试样28d抗压强度与膨胀率的发展规律一致,即AFt生成量和生成速率较高者,其28d膨胀率也较高且抗压强度发展较理想;水化产物中同时存在AFt和CAH,水化后期少量AFt中的Al3+被Si4+取代,转化成AFm.
李化建 , 黄法礼 , 程冠之 , 易忠来 , 张勇 , 王振 , 谢永江
2017, 20(1):30-3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6 CSTR:
摘要:采用RHM3000 ICAR流变仪测试了水粉比对粉体黏度改性剂(VMA)复合型自密实混凝土(简称自密实混凝土)流变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了Bingham模型、HerschelBulkley(HB)模型及改进Bingham模型对该混凝土流变曲线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坍落扩展度与含气量相当的自密实混凝土,随着水粉比的提高,其屈服应力增大,塑性黏度减小;自密实混凝土剪切变稠程度随着水粉比的提高而降低,当水粉比增大至0.40(质量比)时,其剪切变稠现象完全消失,表现出剪切变稀现象;HB模型和改进Bingham模型均能很好地描述自密实混凝土剪切变形行为,且改进Bingham模型的c/μ对剪切变形的变化更为敏感.
2017, 20(1):36-4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7 CSTR:
摘要: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钢筋直径及箍筋直径,完成了66个钢筋再生混凝土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综合分析了上述因素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并基于van der Veen理论模型,提出了配置箍筋后钢筋再生混凝土的开裂黏结强度理论公式.结果表明:配置箍筋试件与未配置箍筋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整体发展过程相似,可采用同一方程表达;配置箍筋试件的黏结滑移曲线下降段较为平缓、曲线下降段参数b值离散程度较小,未配置箍筋试件可以采用b=1作为其由劈裂破坏到劈裂拔出破坏的分界值;所建立的本构关系及黏结强度计算公式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2017, 20(1):42-4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8 CSTR:
摘要:通过使用不同的发气材料来改善加气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特征,并基于MATLAB平台,对试样截面进行图像处理,分别对其孔隙特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试样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以分析孔隙特征对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ATLAB平台对加气混凝土试样的截面照片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可实现对加气混凝土宏观孔和细观孔的信息提取与表征;以铝粉加上引气剂作为发气材料的试样,能够达到墙体材料冻融循环试验的测试标准;试样中的连通孔越多,平均孔径越大,则水化产物搭接的结构就越疏松,试样的吸水率越大,经过15次冻融循环后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也越大.
2017, 20(1):49-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09 CSTR:
摘要:探讨了约束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分析了钢管约束混凝土及箍筋约束混凝土侧向约束力的作用机理.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并结合钢管约束混凝土及箍筋约束混凝土轴压试验数据,建立了约束混凝土统一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与中国现行规范相结合,提出了约束混凝土统一的实用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并与试验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计算公式以及本构关系模型更加精确,并且简单实用,可用于多种约束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分析.
2017, 20(1):55-6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0 CSTR:
摘要:为建立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首先采用三维随机多面体来模拟堆石颗粒,提出了堆石颗粒的空间随机分布算法和密实算法;其次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填充算法,生成了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分析了单轴受压条件下,堆石混凝土结构组成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堆石混凝土三维力学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堆石颗粒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的随机性,还能反映其密实过程和堆石体骨架对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弥补试验条件的限制,为进一步研究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提供参考.
2017, 20(1):61-6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1 CSTR:
摘要:研究了热压成型工艺对酚醛树脂改性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简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酚醛树脂对复合材料耐水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等温量热仪研究了酚醛树脂改性脱硫石膏的微观结构及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最佳热压成型工艺为热压压力8MPa,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20s,抗压强度最佳热压成型工艺为热压压力8MPa,热压温度180℃,热压时间75s;当酚醛树脂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硅烷偶联剂掺量为0.3%且膨胀剂掺量为30%时,复合材料2,24h的吸水率分别为0.58%和1.07%;酚醛树脂具有填充孔隙、密实体系和提高复合材料耐水性能的作用.
韩君 , 李国强 , WANGYongchang
2017, 20(1):67-7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2 CSTR:
摘要:分别对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保护的钢板试件进行了火灾试验,并对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的膨胀率和等效导热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将钢构件温度为400~600℃时涂层导热系数的平均值作为等效导热系数,并用之来评价有无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的隔热性能.结果表明:面漆使膨胀型防火涂层的膨胀率降低了30%左右;无论有无面漆,膨胀型防火涂层的等效导热系数都与涂层干膜厚度呈线性关系,有面漆的膨胀型防火涂层等效导热系数比相同厚度的无面漆膨胀型防火涂层等效导热系数增大了30%~70%.
2017, 20(1):73-7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3 CSTR:
摘要:从沥青老化机理出发,提出了预测机场道面沥青抗老化性能的预估模型.在标准大气压下针对1种基质沥青和2种改性沥青进行4种温度下不同时间段的老化处理,同时采用动态流变剪切仪(DSR)对沥青试样的PG上限温度值进行测试,研究其在老化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沥青的PG上限温度值随老化条件的变化均存在一定的规律,但在相同老化条件下,沥青种类不同,其老化速率不同;无论是基质沥青还是改性沥青,其实测数据与预估模型吻合良好,PG上限温度值可作为评价机场沥青道面抗老化性能的指标.
2017, 20(1):78-8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4 CSTR:
摘要:为了研究隧道支护层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早龄期的力学性能,参照欧洲喷射混凝土标准(EFNARC),对不同掺量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传统钢筋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板进行了对比.通过对10,30,48h龄期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的荷载位移曲线及能量吸收能力的比较,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掺量喷射混凝土方板与钢筋挂网喷射混凝土方板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早龄期混凝土的抗冲切能力;当钢纤维掺量超过20kg/m3时,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方板由脆性冲切破坏变为弯曲破坏.
2017, 20(1):83-8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5 CSTR:
摘要:采用Rheolab QC型旋转黏度计测定了水泥大理石粉浆体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应力和塑性黏度;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该浆体进行拟合得到其屈服应力、稠度系数和流性指数,并用触变环面积表征其触变性;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大理石粉颗粒级配对水泥浆体屈服应力、稠度系数、流性指数和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理石粉掺量的增大,水泥大理石粉浆体的流动性逐渐提高,剪切变稀程度和触变性均逐渐降低;0~10μm的大理石粉质量分数与水泥大理石粉浆体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和触变性呈正关联,大于10μm的大理石粉质量分数与之呈负关联,其中5~10μm的大理石粉为关键因子;0~10μm的大理石粉质量分数与水泥大理石粉浆体的流性指数呈负关联,大于10μm的大理石粉质量分数与之呈正关联,其中20~50μm的大理石粉为关键因子.
2017, 20(1):88-9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6 CSTR:
摘要:研究了掺和料和聚羧酸减水剂对C30高性能混凝土0~24h收缩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减水剂时,掺和料对C30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有一定的影响.纯水泥混凝土、单掺粉煤灰混凝土、单掺矿渣混凝土、复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的收缩规律一致;24h内,4种混凝土的最大收缩值为1000×10-6~1500×10-6;矿渣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最小,复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的收缩率最大.掺入聚羧酸减水剂后4种混凝土的最大收缩率为1000×10-6~2500×10-6,且随掺和料掺配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掺入聚羧酸减水剂后,纯水泥混凝土和单掺矿渣混凝土24h内的收缩率分别为原来的2.4,2.0倍,且两者的收缩过程延长;单掺粉煤灰混凝土24h内的收缩率基本不变,复掺粉煤灰和矿渣混凝土的收缩率降低,且其到达最大收缩率的时间延长.
2017, 20(1):93-9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7 CSTR:
摘要:采用压汞法(MIP)、计算机断层成像(XCT)技术及真空饱水吸水率法测试了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对由XCT技术获得的二维切片图,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实现了对泡沫混凝土宏观孔隙率、孔径分布及孔形状因子等的表征.研究了密度等级和粉煤灰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孔结构、抗压强度及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平均孔径和孔形状因子随其密度等级的降低而增加,掺入适量粉煤灰能够改善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和力学性能.
2017, 20(1):99-10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8 CSTR:
摘要:以废瓷砖再生骨料(CRA)100%替代原生碎石骨料(NCA),制备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CRAC),测试了其工作性及力学强度.采用化学结合水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比表面积测试法(BET)等,研究了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水化程度及显微结构,探讨其界面特征,并将其与原生碎石骨料(NCA)水泥石界面相比较.结果表明:与原生碎石骨料相比,废瓷砖再生骨料具有表观密度较小、压碎指标较高及吸水率较大等特点;在相同配合比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和力学强度;在相同水灰比、相同龄期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水泥石界面黏结强度较高,其界面区生成的水化产物较多、孔隙率更低、显微结构更加致密.
2017, 20(1):106-11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19 CSTR:
摘要:研究了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为0%,1%,2%,3%的钢纤维混凝土试块在应力比为1.00∶0,100∶0.25,1.00∶0.50,1.00∶0.75,1.00∶1.00,以及应变速率为10-5,10-4,10-3,10-2s-1下的双轴动态抗压性能,分析了以上3种因素对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等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种钢纤维掺量和应力比条件下,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均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在相同应变速率和钢纤维掺量条件下,应力比为1.00∶0.50时,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另外,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较普通混凝土有很大提高.
2017, 20(1):112-11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0 CSTR:
摘要:为探索纤维对水泥砂浆拌和物工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变仪、微型坍落度筒和V型漏斗研究了不同水灰比和纤维掺量(体积分数)下,聚乙烯醇(PVA)纤维及钢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拌和物的流变性和流动性能.结果表明:2种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拌和物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而流动扩展度和流动速率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PVA纤维掺量为0.25%时,对拌和物工作性能的影响较小;钢纤维掺量小于0.75%时,能够促进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拌和物流动;钢纤维掺量继续增加至1.00%时,拌和物的流动性则明显降低.纤维增强水泥砂浆拌和物的流动扩展度与屈服应力、流动速率与塑性黏度均呈负指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8和0.730.
2017, 20(1):118-12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1 CSTR:
摘要:测试了聚丙烯纤维增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干缩,采用圆环加速开裂方法对其早期硬化开裂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和尺寸对其干缩开裂的影响,用质量损失率来表征其失水量,并通过氮吸附方法分析了孔结构.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增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干缩随龄期呈快速期(7d前)、慢速期(7~365d)、亚稳期(365d后)3个阶段,第1阶段的干缩主要由砂浆的快速失水引起,后2个阶段的干缩归结于砂浆中小于50.0nm的孔结构,且与7.3~12.3nm的孔径分布线性相关;聚丙烯纤维的掺加未改变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干缩3阶段的发展趋势,但可抑制其发展速率,降低裂缝开裂权重值,而且聚丙烯纤维的阻裂作用与其掺量和尺寸线性相关.
郝贠洪 , 樊金承 , 邢永明 , 江南 , 郭健 , 刘艳晨 , 冯玉江
2017, 20(1):124-12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2 CSTR:
摘要:在盐冻循环基础上,利用模拟风沙环境侵蚀试验系统对混凝土进行了冲蚀试验研究.试验因子选取盐冻循环次数(0,5,10,25,35,45次),冲蚀速度(35,40,45m/s),冲蚀角度(15°,54°,90°)和沙流量(60,110,160g/min),并采用L18(61×33)田口方法设计试验,以减少全因子下的试验数量;同时应用扫描电镜观测混凝土受盐冻循环后的微观形貌,分析产生最大冲蚀率的原因及冲蚀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冻循环25次,冲蚀速度45m/s,冲蚀角度90°和沙流量60g/min时,混凝土冲蚀率最大;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冲蚀角度对混凝土冲蚀磨损影响最大,其贡献率为72.48%.
2017, 20(1):130-13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3 CSTR:
摘要:采用硅灰、聚丙烯酰胺(PAM)、水玻璃及KOH等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阻燃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外墙外保温材料(EPS)中;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式量热扫描(DSC)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阻燃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部分水解的PAM可与硅灰形成的—Si—O—链发生反应,形成结构密实的硅质层,并在燃烧过程中发展成片层结构的物质,产生隔热屏蔽效应,从而可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适量PAM可使EPS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5.5%(体积分数),阻燃级别达到UL94 V1级.
张瑞珠 , 严大考 , 刘晓东 , 任洋洋 , 贾新杰 , 郭晓刚
2017, 20(1):135-13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4 CSTR:
摘要:通过分析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电阻电容和特征频率的变化特点,对其在各个浸泡阶段的防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泡初期,环氧玻璃鳞片涂层良好的屏蔽作用可阻挡水分子和腐蚀介质的渗入;在浸泡中期,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因吸水饱和而失效,导致腐蚀介质渗透到钢铁基材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腐蚀,但是,由于腐蚀产物添堵了孔隙,再加上玻璃鳞片的层状分布使腐蚀介质渗入得以延缓,从而使腐蚀速率降低;在浸泡后期,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快速失效,腐蚀产物大幅增加导致膨胀剥落,腐蚀介质直接和钢铁基材发生电化学反应,防护能力极低.
2017, 20(1):139-14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5 CSTR:
摘要:选取多掺量线型、星型SBS改性沥青进行DSR动态剪切时间扫描试验和多应力蠕变回复(MSCR)试验,比较了用于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几种指标:车辙因子G*/sin δ,Shenoy不可恢复柔量1-1/(tan δ·sin δ) G*以及在0.1,3.2kPa应力水平下10个周期内不可恢复蠕变柔量之平均值Jnr0.1,Jnr3.2的异同点,并对根据车辙试验得到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SBS掺量较低时,变化改性剂掺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SBS掺量的提高,线型、星型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差异缩小;1-1/(tan δ·sin δ) G*,Jnr0.1在高温性能评价上均优于车辙因子,而Jnr3.2与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相关性最差.
2017, 20(1):145-14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6 CSTR:
摘要:依据正交试验原理,以废轮胎橡胶粉(WTR)和再生低密度聚乙烯(RPE)为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工艺条件(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剪切速率)下的WTR/RPE复合改性沥青.以针入度、软化点、延度为评价依据,确定了WTR/RPE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工艺,并进一步对WTR/RPE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优的工艺参数为剪切温度180℃,剪切时间90min,剪切速率5000r/min;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和黏度增大.WTR和RPE的建议掺量(均以沥青质量计)分别不宜超过15%和4%.
2017, 20(1):150-15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7 CSTR:
摘要:针对橡胶沥青在道路工程应用中的特点与不足,采用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对废胎胶粉(CRM)进行表面处理,通过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和相容性等试验,确定了KH550溶液表面处理CRM的合理浓度(KH550溶液与CRM的质量比)为1.0%.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经处理后CRM的表面特性以及改性橡胶沥青的微观改性机理.将改性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发现经过表面处理的CRM可显著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7, 20(1):156-16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701028 CSTR:
摘要:把铝面板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芯夹层梁的弯曲问题按平面应力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弹性理论建立了铝面板PMI泡沫芯夹层梁弯曲变形的微分方程,利用奇异函数把作用在梁上的外载荷表示为分布载荷,推导出了铝面板PMI泡沫芯夹层梁弯曲变形时的挠度表达式.按所推出的挠度表达式计算了铝面板PMI泡沫芯夹层梁中点挠度,并将其与有关文献采用能量法和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有关文献所给出的试验值进行比较后发现,按所推出的挠度表达式计算的结果更为接近试验值,说明其计算精度是可靠的,而且表达形式较为简便,可在工程实际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