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9(4):619-6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2 CSTR:
摘要: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以及微量热仪等微观测试手段,研究了磷渣粉水泥基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特性.结果表明:磷渣粉的掺入只会影响水泥基材料的水化产物类型和数量,但不会改变水化产物的种类,水化产物中没有观察到羟基磷灰石的存在.磷渣粉的掺入不会影响C3A的水化,但会延缓水泥熟料中C3S和C2S的水化,磷渣粉主要通过延缓水化诱导期来实现水泥胶凝体系的缓凝.掺磷渣粉复合胶凝体系诱导期后各阶段的水化反应阻力减小、水化反应速率增加,但整个复合胶凝体系的总体水化程度降低,降低幅度随着龄期增长不断减小.
吕志锋 , 于诚 , 佘维娜 , 吴井志 , 王涛 , 冉千平
2016, 19(4):625-63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3 CSTR:
摘要:通过热解并酶解玉米淀粉,制备了一种水泥水化热调控材料(HHRM),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HRM为结晶度较高的多孔结构,当HHRM以固体粉末状态掺入时,可降低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峰值约55%,以溶解状态掺入时则仅仅延长了水泥水化诱导期.通过试验推测,HHRM是通过缓慢释放糖链到水泥颗粒上而起到了降低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峰值的作用.
2016, 19(4):631-63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4 CSTR:
摘要:采用振动台提供扰动,以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损伤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受扰龄期和扰动时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贯入阻力值为107~148MPa时的扰动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最大抗压强度损失率达到25%以上,最大抗折强度损失率则超过30%.临近初凝和终凝时的扰动对混凝土影响较小,平均强度损失率在10%左右.扰动时间的延长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对抗折强度影响比较显著.扰动时间小于30min时,抗折强度降低较为平缓,平均强度损失率在10%左右;扰动时间为40min时,平均抗折强度损失率超过30%.贯入阻力值为107~148MPa,扰动时间为30min时,受扰混凝土损伤随龄期加剧,损伤演化值超过5%;扰动时间为40min时,由于初始损伤较大,未出现损伤随龄期加剧的现象.
2016, 19(4):637-64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5 CSTR:
摘要:通过侧压恒定和侧向位移近似恒定的2类真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三向应力下塑性混凝土的变形、破坏和强度.在侧压恒定的真三轴试验条件下,塑性混凝土侧压从0至设定值过程中产生了压缩变形,此后,侧向应力和应变均保持稳定,侧向由压缩变形转变为膨胀变形,但侧向应力大小稳定,塑性混凝土强度与侧向应力大小密切相关;在侧向位移近似恒定的真三轴试验条件下,侧压随着轴压增加而增大,强度可达单轴强度9倍以上.塑性混凝土在真三轴压缩作用下的变形过程为:在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上,轴向压缩初期至直线上升段,侧向在侧压作用下产生变形,约束阻止了膨胀变形的过早出现,延迟了膨胀变形的产生,提高了最大体积压缩值,增强了试件的抗裂性能,提高了轴向抗压缩变形能力,增大了强度;当轴向压缩达到一定程度时,侧向变形由压缩转变为膨胀,体积很快压缩至最小,抗压强度也很快达到峰值;之后,轴向变形加速发展,膨胀变形由于侧向约束而发展较慢,轴向应力缓慢下降.在单轴作用下,峰值后轴向压缩加速发展,膨胀变形由于无约束而快速发展,轴向应力快速下降.
2016, 19(4):642-64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6 CSTR:
摘要:采用气固两相流冲蚀试验系统对混凝土进行了风沙冲蚀损伤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损伤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冲蚀角下,混凝土的风沙冲蚀损伤破坏表现为表面划伤破坏,在高冲蚀角下,其破坏表现为冲击压痕破碎破坏,随着下沙率的增大,其冲蚀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受风沙冲蚀损伤评价方法,可为混凝土的风沙防护及耐久性评价提供依据.
2016, 19(4):647-65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7 CSTR:
摘要: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比较了基材HRB400及添加不同Cr含量的3种钢筋在氯离子浓度不同的水泥萃取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MottSchottky理论研究了4种钢筋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腐蚀溶液中,随着钢筋中Cr含量的增加,钢筋腐蚀电流密度减小、钝化区间和极化电阻增大、钝化膜稳定性增强,钢筋耐腐蚀性能提高;随着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钢筋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钝化区间和极化电阻减小、载流子密度增大,钢筋耐腐蚀性能降低;Cr合金化的钢筋具有相对较好的耐蚀性.
2016, 19(4):654-65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8 CSTR:
摘要:通过黄河泥沙的活性指数(PAI)和活性率(K)以及黄河泥沙基生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来评价CaCl2,CaCl2与水玻璃复合激发剂对黄河泥沙的活化效果,并通过FTIR和XRD分析了CaCl2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CaCl2与水玻璃质量比为1∶1的复合激发剂能够明显改善黄河泥沙的反应活性,其用量为6%(质量分数)时,胶砂试件的活性指数达到063;CaCl2通过Ca2+与黏粒中Na+的离子交换作用,加速黏土矿物的水解并释放出硅铝离子,从而提高黄河泥沙的反应活性,改善黄河泥沙基生土砌块的力学性能.
2016, 19(4):659-66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09 CSTR:
摘要:通过改变玄武岩纤维规格与掺量,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沥青胶浆抗剪性能、抗裂性能及高温流变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加大幅提高了沥青胶浆的极限拉力(最高约为原沥青胶浆的45倍);高温流变性能显著提高,PG分级由PG70提升至PG76;在玄武岩纤维端部,沥青呈突起状,有利于纤维相互桥接形成网状结构,使其应力分散,从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
2016, 19(4):665-67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0 CSTR:
摘要:采用多应力蠕变回复(MSCR)试验分别对不同SBS掺量(质量分数)的线型、星型SBS改性沥青在64,70℃下的不可回复蠕变柔量、蠕变回复率及其相应的应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依据AASHTO MP 1910标准对不同SBS掺量的改性沥青进行高温性能分级.结果表明:随着SBS掺量的提高,改性沥青不可回复蠕变柔量呈减小趋势,蠕变回复率呈增大趋势,且当SBS掺量较低时,上述2种变化趋势更明显,即SBS掺量较低时,提高SBS掺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更为显著.SBS改性沥青不可回复蠕变柔量和蠕变回复率应力敏感性随SBS掺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温度升高,SBS改性沥青不可回复蠕变柔量和蠕变回复率应力敏感性基本增大.以70℃作为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级的基准温度,可使各SBS掺量下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区分更为明显.
2016, 19(4):672-67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1 CSTR:
摘要:为评价纳米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纳米ZnO改性沥青混合料、纳米ZnO/TiO2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纳米ZnO/TiO2/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性能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劈裂试验及相关耐久性试验,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种纳米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间接抗拉性和耐久性均优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其中纳米ZnO/TiO2/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上述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由此可见,纳米材料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纳米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优于聚合物改性沥青,将其应用于道路是可行的.
2016, 19(4):678-68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2 CSTR:
摘要:在用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试验中,曾发现因换能器平置裂缝两侧的间距不同引起超声波首波相位变化的规律.基于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试验因裂缝中有水的特殊性,当2个换能器间距小于2.0倍裂缝深度时,并未观察到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现象,由此提出了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机理的新解析,即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是由于折射横波在裂缝附近先于折射纵波到达接收换能器所致.
2016, 19(4):682-68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3 CSTR:
摘要:对不同锈蚀率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加载破坏过程进行了声发射试验,研究了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与梁构件裂缝开展位置的对应关系及声发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锈蚀率下的钢筋混凝土梁,声发射事件定位结果与裂缝位置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利用声发射技术对缺陷源进行定位是可行的,并且可根据声发射事件数量的增长情况来判断梁构件的受力阶段;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梁声发射信号频段中心由低频向高频转移;随着钢筋锈蚀率的增大,钢筋混凝土梁在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事件数量减少,其释放的总能量降低.
2016, 19(4):688-69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4 CSTR:
摘要:以大尺寸耐候试验箱的彩钢板饰面层外墙外保温系统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外保温系统构造层温度场实测方案,测得高温淋雨循环下彩钢板饰面层外墙外保温系统各构造层温度数据;根据实测结果对比分析了分别以泡沫玻璃、硬泡聚氨酯和泡沫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层温度场分布特征、延迟时间和衰减系数.结果表明,彩钢板饰面层外墙外保温系统饰面层、保温层的温度变化特征与箱内气温一致,界面层受箱内气温影响较小,变化比较平缓;窗口位置温度波动幅度较墙体中心位置大;硬泡聚氨酯保温隔热效果优于泡沫玻璃和泡沫混凝土.各系统墙体的温度波动在各构造层中的延迟时间相同,保温层使得墙体温度场衰减显著.
杨博瀚 , 翁兴中 , 刘军忠 , 寇雅楠 , 付婕 , 姜乐 , 李洪磊
2016, 19(4):694-7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5 CSTR:
摘要:为研究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加固黄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对不同纤维掺量、水泥掺量、养护龄期和纤维长度的试件在浸水和未浸水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水泥的共同加固作用对提高黄土的早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贡献最大,3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365~599MPa;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试件呈现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纤维的掺入可改善试件的脆性破坏模式;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试件破坏特征呈现由脆性破坏向延性、塑性破坏过渡的趋势;改性聚丙烯纤维加筋水泥稳定土的最佳纤维掺量为030%~045%(质量分数),最佳纤维长度为12mm.由破坏性状分析可知,水泥稳定土试件受压易产生脆裂破坏,改性聚丙烯纤维在水泥稳定土中的“桥梁”连接作用使得加固试件受压破坏时的整体性较好.
2016, 19(4):702-70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6 CSTR:
摘要:通过小梁低温弯曲试验(BBR)得到了沥青的低温黏弹性特征参数,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构建了低标号沥青黏弹性本构模型,并应用此模型计算了不同降温速率和温度下50#沥青的低温应力,并与70#,9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降温速率下,SBS改性沥青的温度应力最小,50#沥青的温度应力最大,表明低标号沥青容易发生低温开裂;降温速率对沥青的温度应力有显著影响,降温速率越大,沥青的应力越大;在实际工程中使用低标号沥青必须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应通过低温应力的计算来确定路面结构的可行性.
2016, 19(4):706-71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7 CSTR:
摘要:开展了43个侧面角焊缝连接试件高温冷却后的拉伸试验,过火温度介于200~900℃,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和泼水冷却.采用三直线模型计算高温后侧面角焊缝极限抗剪强度变化系数.结果表明:高温后侧面角焊缝破坏截面与钢板平面的夹角基本呈45°,表明焊缝是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过火温度超过400℃后,侧面角焊缝极限抗剪强度开始显著下降,过火温度为700℃时焊缝极限抗剪强度降幅约为25%;过火温度超过700℃后侧面角焊缝极限抗剪强度有所回升,冷却方式对焊缝极限抗剪强度的回升程度有显著影响;以三直线模型计算的高温后侧面角焊缝极限抗剪强度变化系数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2016, 19(4):712-71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8 CSTR:
摘要:研究了钢渣粉及不同粒径范围钢渣砂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性能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单掺钢渣粉或钢渣砂均能明显降低水泥砂浆的早期干燥收缩率,当掺量(质量分数)为30%时,改善效果尤为显著;钢渣砂粒径范围不同,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率的影响有所不同,粒径小于25mm的钢渣砂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钢渣粉或钢渣砂能降低水泥砂浆的孔隙率,优化孔结构,提高密实度;相比于钢渣砂,钢渣粉对水泥砂浆早期干燥收缩性能和孔结构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但二者复掺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2016, 19(4):719-7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19 CSTR:
摘要:采用掺入电石渣压蒸和低温煅烧法对石英岩粉进行表面改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表面改性石英岩粉的矿物组成、表面形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测定了掺表面改性石英岩粉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和自收缩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仪研究了掺表面改性石英岩粉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压蒸和低温煅烧改性石英岩粉体的表面分别生成了具有胶凝性的托勃莫来石和βC2S,增加了石英岩粉表面的胶凝性,改善了石英岩粉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构,从而降低了水泥浆体的孔隙率和自收缩,提高了掺表面改性石英岩粉水泥浆体的早期强度.
2016, 19(4):730-73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1 CSTR:
摘要:通过对带(预制)裂缝混凝土试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研究高温下裂缝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依据传热理论分析建立带裂缝混凝土试件截面温度计算模型,然后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温下裂缝区域的主要传热方式为热传导;相对于无裂缝处,有裂缝处测点温度更高;总体上测点的温度随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远离裂缝的测点温度受裂缝的影响较小;不同测点的计算与实测升温曲线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依据传热理论分析建立的带裂缝混凝土试件截面温度计算模型较为可靠.
2016, 19(4):737-74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2 CSTR:
摘要:为研究人工盐雾环境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对36个尺寸为150mm×150mm×450mm,配箍特征值分别为0233,0175,0306,0195,0146,0225,0167,0125,0219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盐雾腐蚀箱加速锈蚀和轴压加载试验,得到了不同混凝土强度、不同配箍特征值、不同箍筋锈蚀率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结果表明:人工盐雾环境下锈蚀箍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随着锈蚀时间的延长而渐趋扁平,上升段向右下方偏移,峰值应力呈线性下降,峰值应变增加;在相同锈蚀时间下,高强度混凝土的峰值应力降低程度和峰值应变增大程度均比低强度混凝土小.
2016, 19(4):742-74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3 CSTR:
摘要:利用落锤冲击系统研究了玄武岩纤维束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束的力学性能与应变速率和温度具有相关性.在相同的温度下,玄武岩纤维束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都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应变与韧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相同的应变速率下,随着温度的增加,其弹性模量减小,最大应变和韧性增大,拉伸强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2016, 19(4):746-75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4 CSTR:
摘要:以劈裂抗拉强度和变形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分数及水胶比对工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劈裂全程荷载变形曲线与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A纤维体积分数达到15%后,纤维的增强阻裂作用较为明显,横跨裂缝的PVA纤维可通过“桥接”作用继续承担和传递拉力,使PVAECC试件在劈裂拉伸荷载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变形强化特性,且其峰值抗拉强度和峰值变形明显增大,延性得到显著改善;水胶比越大,试件在劈裂裂缝处的PVA纤维越易拔出,其峰值变形明显增大,试件破坏时具有明显的塑性特征.基于测得的材料抗拉强度,分析了2种垫条方式下所测试件劈裂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轴心抗拉强度的关系.
2016, 19(4):752-75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5 CSTR:
摘要:通过拉拔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氯盐(NaCl)溶液作用下干湿循环次数、氯盐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短切纤维种类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的氯盐溶液作用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TRC中纤维束与混凝土的界面性能呈现下降趋势,而TRC的抗弯强度有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0次干湿循环作用下,随着氯盐溶液浓度的增加,纤维束与混凝土的界面黏结强度变化不大,而TRC的抗弯强度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掺加短切ARglass纤维和PVA纤维均可提高纤维束与混凝土的界面性能及TRC的抗弯性能,且后者对TRC抗弯承载力的提高更为明显.
田小革 , 韩海峰 , 李新伟 , 李思强 , 彭凯 , 李绍鹏 , 但瑞强
2016, 19(4):758-76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6 CSTR:
摘要:通过改变带预切缝半圆形试件三点弯曲断裂(SCB)试验的支座位置和预制裂纹位置来改变试件的加载模式,对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4种温度和5种加载模式的断裂试验,获得了临界应力强度因子(CSIF)随温度和加载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加载模式对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Ⅰ/Ⅱ型断裂的某个混合模式时最弱,纯Ⅰ型或纯Ⅱ型断裂试验会高估其抗裂性能,应以Ⅰ/Ⅱ型混合模式下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作为沥青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2016, 19(4):762-76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7 CSTR:
摘要:利用自主研制的高黏沥青(HVA)设计了一种SMA5型高黏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其路用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开展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SMA5型高黏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其动稳定度、破坏应变、冻融劈裂强度比和疲劳寿命均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其中动稳定度和疲劳寿命优势明显;工程应用也证明了SMA5型高黏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潜力.
2016, 19(4):767-77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8 CSTR:
摘要:为了给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供参考,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反映沥青混合料骨架状态且较为精确的VCAmix(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计算方法以及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骨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粗集料接触细观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面空隙率和接触点数量沿旋转压实试件高度的分布都不均匀,试件两端的面空隙率较大,接触点数量少,中间面空隙率较小,接触点数量多;考虑粗集料接触特性的VCAmix(IMAGE)计算方法克服了经验法的误差,更加严格、合理,能更好地保证粗集料形成骨架;VCAmix(IMAGE)、粗集料平均配位数与车辙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以VCAmix(IMAGE)≤VCADRC(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和粗集料平均配位数作为沥青混合料骨架性能的评价指标具有可行性.
2016, 19(4):773-77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29 CSTR:
摘要: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及除冰盐溶液共同作用下的抗裂性能,在断裂力学基础上,采用半圆试件弯拉(SCB)试验,通过J积分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并利用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沥青种类、冻融循环次数和除冰盐浓度对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冰盐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各因素依次为沥青种类>冻融循环次数>除冰盐浓度;与基质沥青混合料、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复合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裂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逐步降低;当除冰盐浓度为中低浓度时,对沥青混合料的破坏最为严重.
2016, 19(4):779-78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30 CSTR:
摘要:为研究矿料表面能参数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首先基于表面能理论对沥青矿料黏附原理进行阐释;然后测定不同岩性矿料(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片麻岩)与已知表面能参数滴定液体的接触角,由接触角求得不同矿料的表面能、极性分量和色散分量,分析矿料各参数与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能理论可较好解释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形成;不同岩性矿料的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与矿料表面能、色散分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矿料极性分量呈负相关关系;矿料表面能参数与其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关系.
2016, 19(4):785-79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604031 CSTR:
摘要:为了解决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无法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问题,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法,选用测量精度为01kN的高精度荷载传感器,控制混凝土试件在极短时间(<5s)内的位移量为10~15μm,可以准确测得早龄期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综合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测得的48h内的弹性模量数据与采用标准试验法测得的3~28d的弹性模量数据,建立了以等效龄期作为时间尺度、以第一零应力时间为起始测试点的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发展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