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混凝土导热系数的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

      2015, 18(2):183-18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1

      摘要 (121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防护热板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粗骨料、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考察了砂率、骨料种类及其体积分数、水灰比和饱和度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模型,分析了饱和/干燥状态下混凝土内水泥砂浆与粗骨料间界面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导热系数随饱和度、骨料体积分数、骨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对干燥混凝土导热系数的预测需考虑界面热阻的影响.在假定混凝土固相导热系数随着饱和度线性增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饱和度影响的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模型.

    • SAP对高水胶比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2015, 18(2):190-19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2

      摘要 (9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水胶比混凝土早期开裂严重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问题,研究了掺量(质量分数)为02%,03%和04%的高吸水性树脂(SAP)对高水胶比(质量比05)混凝土特定状态下的早期抗裂性能、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水分蒸发试验,研究了掺入SAP后混凝土的失水规律.结果表明:掺入SAP后,可显著提高高水胶比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SAP掺量为02%,03%和04%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面积分别降低了81%,88%和98%,SAP的掺入能够明显减缓混凝土的水分挥发,抑制其体积收缩,并且不会对混凝土的力学强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 水化硅酸钙粉体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及机理的影响

      2015, 18(2):195-2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3

      摘要 (10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水化硅酸钙(CSH)粉体掺入水泥浆中,研究其对水泥水化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影响.利用TAM air微量热仪,测量了掺入CSH粉体后水泥的水化速率和水化热;采用透过高度法测试了CSH粉体的接触角;运用水化动力学分析方法,确定了掺CSH粉体后水泥水化反应速率常数K,水化度α,反应级数n等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动力学微分曲线评价了CSH粉体对水泥水化机理和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SH粉体能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总量和成核势垒,并使其水化放热峰提前;CSH粉体在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主要起晶种作用;在一定CSH粉体掺量(质量分数)范围(1%~3%)内,水泥水化过程符合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过程)相边界反应(I过程)扩散(D过程)的水化机理,CSH粉体促进了NG过程,对I过程有一定的削弱作用,而对D过程影响很小.

    • 混掺纤维RPC增韧特性试验研究

      2015, 18(2):202-20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4

      摘要 (91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钢纤维与粗聚烯烃纤维或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技术,制备了新型超高强度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以改善RPC的韧性及脆性;由弯曲试验测其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纤维品种、掺量变化对新型RPC韧性的影响规律,并对比了在胶凝材料中添加超细水泥或硅灰所制备的RPC的韧性.结果表明:混掺纤维RPC的荷载位移曲线具有二次硬化特征;混掺纤维RPC的韧性指标明显高于单掺钢纤维RPC,以1%钢纤维体积分数与9kg/m3粗聚烯烃纤维混掺所制备的超细水泥RPC韧性指标T(7)比单掺钢纤维时提高70%;从经济性看,以1%钢纤维体积分数与粗聚烯烃纤维或细聚乙烯醇纤维混掺对RPC增韧效果更优;当钢纤维体积分数为2%时,细聚乙烯醇纤维掺量不宜高于9kg/m3;超细水泥RPC韧性优于硅灰RPC试件.

    • 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I):钢纤维方向控制

      2015, 18(2):208-21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5

      摘要 (13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恒定匀强磁场作用下钢纤维增强水泥净浆中钢纤维的受力状况及转动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钢纤维转动角加速度与磁场磁感应强度及磁场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计算了钢纤维达到设计方向所需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及磁场作用时间,从而确定了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净浆的制备条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在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13×10-5 T、磁场作用时间为60s条件下制备了单向分布钢纤维增强水泥净浆试件,测试了试件中钢纤维的方向分布,结果表明,试件中80%左右的钢纤维方向与设计方向基本一致,钢纤维方向系数达到0968.

    • 钢纤维对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的影响

      2015, 18(2):214-22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6

      摘要 (10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和等效应变假设,推导出纤维混凝土(SFRC)受压损伤本构模型.为更好地描述钢纤维对混凝土受压损伤的影响,模型中引入考虑纤维体积分数与纤维几何特征的纤维因子.结合纤维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别选取压应变为15εpk,20εpk处的压应力试验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在压应变为0~15εpk时可有效地描述单轴受压状态下纤维混凝土的损伤扩展过程以及纤维对峰值应力后的混凝土受压性能的改善作用.

    • 碳化对碱矿渣水泥石干燥收缩的影响

      2015, 18(2):221-22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7

      摘要 (11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碳化行为对碱性胶凝材料干燥收缩的影响,以水玻璃或NaOH为碱组分,制备275×50mm碱矿渣水泥石试件,并测量275×1mm水泥石薄片在干缩条件与碳化条件下的直径变化率,以表征碱矿渣水泥石的干燥收缩与碳化收缩.结果表明:在(20±1)℃,相对湿度(70±5)%的条件下,以NaOH为碱组分的碱矿渣水泥石干燥收缩大于以水玻璃为碱组分的碱矿渣水泥石干燥收缩;碳化使硅酸盐水泥石的收缩增加,但未增加碱矿渣水泥石的收缩;碱当量适当提高有利于减小碱矿渣水泥石的干燥收缩与碳化收缩;以模数为12~15的水玻璃配制的碱矿渣水泥石干燥收缩与碳化收缩较小.

    • Q235B钢材的微观损伤模型韧性参数校正

      2015, 18(2):228-23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8

      摘要 (150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Q235B钢材在中国建筑领域应用广泛,但目前却缺乏该类钢材的空穴增长模型(VGM模型)和应力修正临界应变模型(SMCS模型)等微观损伤模型韧性参数.为此,取材自热轧无缝钢管以及冷焊钢管母材、热影响区、焊缝区的4种Q235B钢材,加工了8个光滑圆棒试件和24个缺口圆棒试件,通过系列单轴拉伸试验,辅以数值分析及电镜扫描试验,获得了Q235B钢材的VGM和SMCS模型韧性参数,确定了Q235B钢材的特征长度,然后试验验证VGM和SMCS模型对Q235B钢材韧性断裂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VGM与SMCS模型对Q235B钢材韧性断裂预测效果均很理想.

    • 沥青胶砂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

      2015, 18(2):237-24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09

      摘要 (11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沥青胶砂的蠕变特性,提出了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然后分别对不同应力水平下沥青砂的蠕变恢复试验结果和不同温度下沥青玛蹄脂的蠕变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确定了相关的模型参数,分析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沥青胶砂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分数阶导数幂函数经验蠕变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沥青胶砂的蠕变特性,并能够反映温度对其蠕变变形的影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

    • 卡波姆凝胶模拟水泥浆体流变性能试验

      2015, 18(2):243-24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0

      摘要 (8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940系列卡波姆树脂制成凝胶介质模拟水泥净浆的流变特征;通过添加适量透明玻璃微珠模拟水泥砂浆细骨料组分,应用旋转黏度计分析模拟介质与原型材料流变参数的相似性,证明卡波姆凝胶介质模拟水泥浆体流变性完全可行,为水泥砂浆介质流变性的可视化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考虑持续低温影响的水泥水化放热计算模型

      2015, 18(2):249-2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1

      摘要 (8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完成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梁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水化放热量的定量分析以及进一步确定持续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水化放热计算模型,需要探究在持续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水化放热情况.依照试验测定的数据计算出持续低温环境((3±1)℃,(8±1)℃,(13±1)℃)下水泥净浆的水化放热量随龄期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持续低温环境下水泥水化在各个龄期放出的热量以及水化程度都较水泥水化温度不受限制时有所减少,且持续低温环境的温度越低时,这一趋势越是明显;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拟合,得出了考虑不同持续低温环境对水泥水化放热计算模型影响的水化热计算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不仅与实测数据吻合得较好,而且能较准确地预测在不同持续低温环境下水泥水化放热量随龄期的变化规律.该模型中各项参数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结果可靠实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聚羧酸减水剂增强陶瓷模具石膏性能机理研究

      2015, 18(2):255-26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2

      摘要 (17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PC)对陶瓷模具石膏工作性能、强度、吸水及耐溶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导率、水化温升、SEM形貌分析及BET孔结构测试方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模具石膏减水率(质量分数)随PC掺量(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增加,掺030%PC时,陶瓷模具石膏减水率高达187%;陶瓷模具石膏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明显降低,有效工作时间延长4min,凝结时间稍有延缓;PC对提高陶瓷模具石膏强度及耐溶蚀效果显著,掺030%PC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438,159MPa,增幅高达22%,57%,溶蚀率(质量分数)由-093%降至-015%,降幅达161%;掺入PC可降低陶瓷模具石膏的吸水性能;PC在石膏颗粒表面的吸附可延缓石膏的水化进程,使二水石膏晶体细化,长径比增加,晶体搭接密实度提高,可降低硬化体孔隙率、细化孔径,有效提高石膏抵抗浆体电解侵蚀破坏的能力.

    • 水泥基材料中碳硫硅钙石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2015, 18(2):263-26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3

      摘要 (12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水泥基材料中形成碳硫硅钙石的溶液直接反应机理和硅钙矾石转变机理,建立了热力学模型;由热力学模型得出的数据表明,碳硫硅钙石在0~25℃时可通过溶液直接反应来生成;5℃下钙矾石可与CSH凝胶、碳酸钙、石膏和水生成硅钙矾石固溶体,但不能生成碳硫硅钙石晶体,而且硅钙矾石固溶体的生成比碳硫硅钙石通过溶液直接反应生成更为容易.由溶液直接反应生成碳硫硅钙石的焓变数据表明其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低温有利于碳硫硅钙石的形成.

    • 钢筋限制条件下水泥浆体的开裂敏感性研究

      2015, 18(2):269-27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4

      摘要 (9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钢筋限制条件下不同配合比水泥浆体的开裂敏感性,测试了水泥浆体的抗拉强度;利用水泥浆体试件轴心处放置的钢筋对浆体所产生的限制收缩作用,连续测试出钢筋的应变值,并计算得到钢筋的应力值.在一定应力范围内,基于钢筋应力与包裹钢筋的水泥石受限收缩应力相等假定,比较了水泥浆体中受限收缩应力与抗拉强度的大小.结果发现,在一定水胶比mW/mB范围内,增加水胶比会降低水泥浆体的开裂敏感性;水胶比相同时,粉煤灰的掺加会显著降低水泥浆体的开裂敏感性.

    • 图像分析宏观孔孔隙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2015, 18(2):275-28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5

      摘要 (11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种类的气孔调节材料配制出15种不同含气量(体积分数)的混凝土.研究了混凝土3,7,28d抗压强度与含气量之间的关系;采用图像法研究了不同含气量混凝土中孔径大于200×103nm的宏观孔孔隙率(体积分数);对比分析了混凝土宏观孔孔隙率和含气量对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含气量的线性关系较强,而混凝土3d和7d抗压强度与含气量的线性关系较弱;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对宏观孔孔隙率变化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对含气量变化的敏感性,即混凝土中宏观孔孔隙率变化对其28d抗压强度影响更大;调整气孔调节材料的品种,可使混凝土含气量从15%提高到90%,而宏观孔孔隙率只从081%增加到148%,其所占含气量的比例从超过55%降低到16%左右,即可在有效调节混凝土含气量的同时,控制其宏观孔的数量.

    • 碳化对含氯盐混凝土钢筋腐蚀特征的影响

      2015, 18(2):281-28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6

      摘要 (6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碳化作用下内掺氯盐混凝土钢筋的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并与单一因素作用相比较,阐明了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腐蚀特征.结果表明: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钢筋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均大于单一因素作用下的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随着n(NO-2)/n(Cl-)的增加,碳化与氯盐复合作用下的钢筋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逐渐降低,当n(NO-2)/n(Cl-)为12时,钢筋腐蚀面积率由620%下降到18%.

    • 基于集料裹浆厚度的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

      2015, 18(2):287-29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7

      摘要 (8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透水砖的结构特征与设计要求,确定了以集料裹浆厚度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改变集料裹浆厚度来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集料紧密堆积密度确定单位体积透水砖中集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集料的表观密度和粒径计算集料的比表面积,设定集料裹浆厚度与水灰比(质量比),再计算出水泥浆体体积与水泥用量,最后用减水剂来调整透水砖拌和物的工作状态.试验表明,该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切实可行.

    • 利用陶瓷生产尾泥制备高铝质蒸压加气混凝土

      2015, 18(2):291-29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8

      摘要 (123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蒸压加气混凝土中掺含18%(质量分数)Al2O3的陶瓷生产尾泥替代一部分含94%(质量分数)SiO2的石英砂,研究不同替代率下蒸压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陶瓷生产尾泥替代40%(质量分数)石英砂制备的高铝质蒸压加气混凝土各项性能均优于未使用陶瓷生产尾泥的混凝土试块.陶瓷生产尾泥能促进蒸压加气混凝土水化产物的结晶,优化其各项力学性能.

    • 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2015, 18(2):296-3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19

      摘要 (9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添加矿物掺合料,以5种组分(水泥、砂、碎石、水及减水剂)配制五组分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成熟的方法.首先对Mehta等推荐的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以此为基础,将砂率(质量分数)和设计强度系数作为变化因素,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拟合计算,得出适用于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砂率和最佳设计强度系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可利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C65,C70,C75,C90五组分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用于墙体和地板的相变材料性能

      2015, 18(2):302-30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0

      摘要 (11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分别由48#石蜡和液态石蜡、癸酸和硬脂酸组成的2种二元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并选取其中6种试样进行5000次热循环试验,旨在寻找适合于建筑围护结构中使用的相变储能材料.结果表明:2种二元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随配制比例的不同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们的热稳定性均较好,且脂肪酸混合物的热稳定性优于石蜡混合物.同时给出了适用于被动式相变墙体和主动式相变供暖地板或墙板中使用的相变材料混合物配比.

    • 炉渣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15, 18(2):307-31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1

      摘要 (7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采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BAA)替代部分天然集料配制沥青混合料的可行性及其掺量范围.进行了掺BAA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析了BAA掺量对沥青用量的影响;基于室内试验结果,评价了BAA掺量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A掺量每增加100%(质量分数),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沥青用量约增加07%;增加BAA掺量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但将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内摩阻角;当BAA掺量为100%~200%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高温稳定性均有提高,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因沥青用量增加也有提高;沥青对BAA中的可溶物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综合考虑,推荐在沥青混合料中BAA的适宜掺量为100%~200%.

    •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集料沥青黏附特性研究

      2015, 18(2):312-31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2

      摘要 (10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黏附特性,根据表面自由能理论,通过测定温拌再生沥青和集料的表面能参数,计算了温拌再生沥青与集料的黏附功.结果表明:温拌剂的添加改善了再生沥青中的极性分量以及Lewis酸、碱作用力,改善了再生沥青的表面自由能,提高了沥青与石料的裹附能力;有水存在时温拌再生沥青集料黏附功比较大,说明温拌条件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 不锈钢尾渣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

      2015, 18(2):316-32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3

      摘要 (9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不锈钢尾渣中脱水滤饼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对脱水滤饼进行了基本的物化试验,开展了其在道路基层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脱水滤饼部分替代粉煤灰,然后与粉煤灰、石灰一起进行与石灰配伍是可行的,以石灰、粉煤灰和脱水滤饼为胶结料的三灰碎石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水稳定性及抗冻性,能够满足高速公路基层的强度要求,且施工性能良好;延迟12h后的三灰碎石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10%.

    • 高温状态沥青烟释放室内测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5, 18(2):322-32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4

      摘要 (8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质量法,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评价沥青烟释放量的方法.采用冻干技术消除水分对沥青烟测定准确性的干扰,并在5种吸附材料中优选出纯净聚丙烯纤维棉作为收集沥青烟的高性能吸附剂.根据物理吸附原理和沥青材料的特点,研发出一套集沥青烟产生、收集及排空装置于一体的沥青烟测定装置.在室内采用此装置深入研究了影响沥青烟释放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沥青的搅拌速度、加热温度和加热持续时间是导致沥青烟释放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否搅拌沥青、沥青油源和种类以及沥青的含水量也对沥青烟释放量产生影响.

    • KLMY90#沥青复合抗紫外线老化剂的试验研究

      2015, 18(2):328-33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5

      摘要 (7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光屏蔽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3种材料复配基质沥青抗紫外线老化剂,根据其紫外线老化规律建立了老化方程,确立了最终老化量表征值m nP0,并利用老化方程及m nP0对6种组合方式进行了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分析,得出了最优复配抗紫外线老化剂组合体系,进而对组合体系中各组分进行了最佳复合掺量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的紫外线老化规律符合P(t)=m/n1+m-nP0 nP0e-mt;采用50%(质量分数)抗氧化剂+15%(质量分数)光稳定剂的复合抗紫外线老化剂具有最强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

    • 木纤维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的影响

      2015, 18(2):333-33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6

      摘要 (7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测试了不同木纤维含量(质量分数)的木塑复合材料的24h蠕变应变和24h回复应变,分析了木纤维含量对木塑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十元件广义Kelvin模型和Findley幂律模型对木塑复合材料24h蠕变曲线进行了拟合.测试分析了温度对木塑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测试条件下增加木纤维含量都有助于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抗蠕变应变能力.当木纤维含量由50%增加到70%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升高,24h蠕变应变减小了58%左右;当木纤维含量由50%增加到70%时,木塑复合材料回复应变差别没有蠕变应变差别那么显著.在10%和20%加载应力水平下,50%与60%木纤维含量的木塑复合材料24h蠕变回复率接近,而在30%加载水平下,60%和70%木纤维含量的木塑复合材料24h蠕变回复率接近.十元件广义Kelvin模型和Findley幂律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木塑复合材料的24h蠕变曲线.温度升高使木塑复合材料的蠕变应变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木纤维含量有利于抑制木塑复合材料的蠕变应变.

    • 球铰装置对混凝土材料轴拉全过程试验的影响

      2015, 18(2):340-34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7

      摘要 (8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MTS322电液式伺服试验机,进行了试验系统轴拉刚度律定试验以及混凝土材料轴拉全过程试验,分析了球铰装置对混凝土材料轴拉全过程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铰装置大大降低了加载系统的刚度,且试验机作动头位移与试件本身的变形间不遵循线性规律;用作动头位移控制加载,有限提高球铰装置刚度并不能使混凝土材料稳定断裂,只有采用试件实时最大应变控制加载,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混凝土材料断裂,从而获得混凝土材料轴拉应力应变全曲线.

    • 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沥青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2015, 18(2):346-35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8

      摘要 (9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在应力控制模式下对沥青进行重复剪切疲劳试验.根据加载过程中沥青复数剪切模量变化率曲线拐点所对应的加载次数定义了一种新的沥青疲劳寿命(NfG*).对NfG*,Nf50(复数剪切模量降低至50%时对应的剪切次数)和基于耗散能分析方法确定的疲劳寿命指标(N1,Np20和Nfm)的一致性、区分度以及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由沥青的不同疲劳评价指标所得到的疲劳寿命存在一致性排序,即NfG*>Nf50>Np20>N1,Nfm与NfG*接近;Nfm对沥青疲劳性能的区分度最大,NfG*次之,N1最小;NfG*与Nfm呈现良好线性关系,且斜率接近1.NfG*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沥青疲劳性能评价指标.

    • 二灰碎石垂直振动试验方法及评价

      2015, 18(2):351-35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502029

      摘要 (8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二灰碎石现场振碾特性,研究了振动压实仪(VVTE)及选型标准,提出了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并通过对比研究室内静压法(SPCM)、振动法及现场振碾方式对二灰碎石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评价了不同试件成型方法优越性.结果表明:振动压实仪的工作频率为30Hz,名义振幅为12mm,工作质量为300kg时模拟效果最佳,振动120s时的最大干密度与现场所能达到最大干密度相等;垂直振动成型试件的力学强度与芯样强度之比可达90%,而静压法成型试件的力学强度与芯样强度之比不足52%;垂直振动成型试件的力学强度是静压成型试件的17倍以上.垂直振动法比静压法成型试件更能准确反映二灰碎石基层物理力学性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