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7(6):939-94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1 CSTR:
摘要: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丙烯酸、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苯乙烯制得亲疏水性不同的高分子.通过调整亲水性和疏水性单体的共聚比例,逐渐改变共聚分子的水溶性.当疏水单体苯乙烯掺量(质量分数)占到总单体的50%及以上时,所合成的共聚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高分子纳米颗粒,由水溶性高分子溶液转变为水分散性高分子乳液.随着共聚单体苯乙烯掺量的增大,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增大.采用净浆流动度评价了合成的高分子纳米粒子对水泥浆的减水分散作用,发现掺入纳米粒子乳液可显著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并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和流动性保持能力;采用等温微量热仪研究了纳米粒子乳液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发现纳米粒子乳液同样表现出延缓水泥水化的效应,但缓凝性远小于常用的聚羧酸减水剂.
2014, 17(6):945-95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2 CSTR:
摘要:通过研究CA砂浆(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流变性能及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提出了CA砂浆抗离析的关键控制指标.结合经典胶体理论和水泥水化理论,探讨了电解质对乳化沥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水泥水化与乳化沥青破乳的交互影响.研究表明:CA砂浆属于典型的赫巴(H B)流体,屈服应力及黏度是控制其离析的重要指标;水泥通过水化向溶液释放高价阳离子,进而影响乳化沥青的稳定性;CA砂浆的泌水是水泥水化与乳化沥青破乳相互作用的结果,离析是泌水的必要条件.
2014, 17(6):952-95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3 CSTR:
摘要:基于全级配三维细观混凝土随机模型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混凝土中砂浆和骨料等各组分的受力特点,通过现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骨料降低砂浆强度的作用机理,提出混凝土宏观抗压强度与砂浆抗压强度间的修正关系,并讨论了骨料体积分数及混凝土强度分别对该修正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骨料的加入会降低水泥基材料的强度;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小于相同配比条件下的砂浆;用混凝土强度参数代替砂浆参数进行细观层次分析会造成较大误差,应进行修正;修正系数随骨料体积分数增加而线性增长,与混凝土强度关系不大.
2014, 17(6):959-96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4 CSTR:
摘要:为测得FRP 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的下降段,改进了前期提出的双拉试件,设计了水平加载方案.利用MTS加载系统对9个改进试件进行加载测试,实测出18个测区的CFRP 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δ τ)关系曲线的下降段和最大滑移量,从而得到18条完整的实测δ τ关系曲线,并依此给出1个回归公式.所测得的CFRP 混凝土界面间黏结滑移曲线3大关键控制参数为峰值剪应力τf 227~519MPa,峰值剪应力对应的滑移量δf 0031~0077mm,最大相对滑移量δu 0087~0223mm.
2014, 17(6):965-97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5 CSTR:
摘要:针对不同石膏对超硫酸盐水泥水化行为的影响,测试了分别掺有硬石膏、二水石膏和磷石膏的超硫酸盐水泥的各龄期抗压强度,对比了其早期放热速率及放热曲线的差异,以及水化产物相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3类超硫酸盐水泥3d抗压强度均为14MPa左右;磷石膏基超硫酸盐水泥28,90d抗压强度分别为412,491MPa,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水泥.超硫酸盐水泥早期强度主要受水化速率的影响.后期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磷石膏的激发效果优于硬石膏及二水石膏,用其制备的水泥浆体后期形成更多的水化硅酸钙与钙矾石,硬化浆体更加密实.
2014, 17(6):972-97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6 CSTR:
摘要:将混凝土看作由粗骨料、硬化水泥砂浆及二者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提出了适用于水分传输分析的混凝土细观格构网络模型.根据非饱和流体理论和基于平行板模型的单条裂缝水流立方定律,建立了开裂混凝土裂缝处水分传输系数的计算模型,并对开裂混凝土裂缝处相对含水量进行数值分析.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所建立的水分传输系数计算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开裂混凝土裂缝处的相对含水量,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水分在开裂混凝土中的传输过程.
2014, 17(6):978-98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7 CSTR:
摘要:对4组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多向劈拉试验.利用数字散斑分析技术对其多向劈拉下的微裂纹扩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损伤参量——微裂纹损伤面积ω和弹性模量损伤变量DE;同时进行混凝土试件劈拉前后的饱盐混凝土电导率法(NEL法)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探讨微裂纹损伤场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裂纹损伤对低水胶比混凝土的渗透性影响更大;随着弹性模损伤变量DE值的增加,氯离子扩散系数变化率β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并近似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式;水泥浆的强度、骨料的级配、孔隙率的大小以及损失场的确定等因素都会对氯离子渗透性能产生影响.
2014, 17(6):984-98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8 CSTR:
摘要:为了科学评价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节能效果,根据相变材料的性质,从能量的角度提出了相对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其测试方法——能量补偿法.利用自行研发的测试装置,对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参比板、普通石膏板、膨胀珍珠岩复合板以及相变石膏板进行了测试,并采用所述相对导热系数法来表征其导热性能.试验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可测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相对导热系数,而且对普通保温材料也适用,能较好地实现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热工性能评价,为其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014, 17(6):989-99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09 CSTR:
摘要:基于自然电位法设计了梯形电极监测系统,然后通过钢筋锈蚀加速试验,对2种水灰比混凝土试件中沿保护层厚度方向梯形分布的各层光圆钢筋锈蚀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沿保护层厚度方向梯形分布的各层光圆钢筋依次发生锈蚀,各层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间间隔渐次增加;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间与保护层厚度之间关系可采用指数函数方程拟合,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2种水灰比混凝土中各层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的临界氯离子含量(质量分数)为03%~05%.梯形电极监测系统可有效追踪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行为,对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提供及时预警.
2014, 17(6):994-10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0 CSTR: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和氯离子扩散性能,分析蒸养混凝土表层与内部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了蒸养混凝土的表层伤损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养混凝土,蒸养混凝土表层位置处(由表及里约10mm范围)的毛细吸水性及氯离子扩散速率均基本较大;蒸养过程会对混凝土表层微观结构造成显著的伤损,且这种伤损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由表及里约10mm范围;蒸养混凝土表层区较大的温度梯度及肿胀变形是蒸养混凝土产生表层伤损效应的根本原因;粉煤灰和矿渣掺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蒸养作用对混凝土表层造成的伤损程度,有效提高蒸养混凝土抵抗水及氯离子迁移的能力.
2014, 17(6):1001-100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1 CSTR:
摘要:基于电渗均匀快速的排水特性,建立了电渗滤水试验模型,阐述电压加载初始时点、电压值、电渗历时及电极间距对混凝土成型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结合透水模板垫层来改善电渗混凝土成型外观的方法.结果表明:电渗结合透水模板工艺排水可形成致密无孔洞混凝土表面,显著降低混凝土渗水透气性能,且可提高混凝土表面强度.
2014, 17(6):1009-101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2 CSTR:
摘要:为获得路用水泥混凝土在高应力比作用下疲劳可靠度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了水泥混凝土疲劳寿命等单调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然后推导了Miner, Chaboche Zhao和修正Chaboche Zhao疲劳损伤模型的损伤概率密度;借助疲劳试验结果,获得这3种模型的疲劳损伤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将荷载循环作用次数代入上述函数,从而获得水泥混凝土疲劳可靠度随荷载循环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荷载循环作用次数增加,相同应力比下,疲劳可靠度从几乎为100%逐渐衰减为0%;无论何种应力比,在荷载循环作用初期,疲劳可靠度均有一个较稳定阶段,但随着应力比的增加,该阶段逐渐减小,且可靠度为0%时对应的荷载循环作用次数也减小;在可靠度衰减阶段,对于相同荷载循环作用次数,应力比越高,则可靠度越低;此外,Miner疲劳损伤模型比修正Chaboche Zhao疲劳损伤模型偏安全.
2014, 17(6):1015-102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3 CSTR:
摘要:采用3种粒径、5种掺量的橡胶粉制备橡胶混凝土,基于电液伺服万能压力试验机开展了橡胶混凝土(RPC)的准静态压缩试验,基于直径为74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在4种加载波下开展了RPC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应变率、橡胶粉粒径及掺量对混凝土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由此对比分析了RPC的静动强度特性.结果表明:橡胶粉的加入使混凝上的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并且随着橡胶粉目数的增大,抗压强度不断下降;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在橡胶粉掺量为110kg/m3时下降幅度最大;橡胶混凝土的韧性增强,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塑性破坏;橡胶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增强效应,即动态峰值应力和动态因数(DIF)随着动态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橡胶混凝土的动态峰值应力及其增速均随着橡胶粉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且橡胶粉目数越大,动态因数越大;动态峰值应力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动态因数随着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2014, 17(6):1020-10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4 CSTR:
摘要:设计了模拟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扩散过程的试验方案,并基于软化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反映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扩散程度的相对指标——扩散系数p;分析了再生剂品种、沥青老化程度和环境温度对扩散系数p的影响;基于劈裂强度试验,分析了再生剂扩散程度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剂黏度越大或沥青老化程度越深,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扩散程度越低;环境温度和扩散时间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再生剂的扩散程度;再生剂在老化沥青中的充分扩散有利于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提高.
2014, 17(6):1025-103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5 CSTR:
摘要:通过纤维纳米混凝土立方体试块高温前后超声、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钢纤维、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影响以及纤维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经历最高温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纳米材料,改善了混凝土微观结构,使高温前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均有一定程度提高;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与超声波速和回弹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超声回弹综合法适用于推定纤维纳米混凝土高温抗压强度及经历最高温度.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曲线及推定经历最高温度的公式.
2014, 17(6):1031-103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6 CSTR:
摘要:以碱渣、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并掺入适量脱硫石膏及少量复配激发剂,配制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剂.该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剂物理力学性能基本满足P·C325复合水泥技术要求.将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剂或复合水泥(P·C325)按不同掺比(质量比)掺入土中,制成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土或复合水泥固化土,然后分析对比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土与复合水泥固化土的14,28,90d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压缩性能、抗剪性能等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新型无熟料碱渣固化剂掺比20%的固化土工程特性基本与复合水泥掺比10%左右的固化土相当.
2014, 17(6):1036-104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7 CSTR:
摘要:以红色陶土烧结多孔饰面砖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浸水时间时多孔饰面砖的含水率(质量分数),测试了稳定热湿环境下不同时刻多孔饰面砖的水蒸发量和含水率,比较了不同淋水方案对多孔饰面砖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红色陶土烧结多孔饰面砖适宜用作墙体蒸发降温介质水分的载体.稳定热湿环境下多孔饰面砖临界含水率为31%.多孔饰面砖淋水后可以显著地降低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随着墙体淋水次数的增多,多孔饰面砖最低含水率增加,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的降幅有所增长,但当墙体淋水次数增至8次时,多孔饰面砖最低含水率将大于临界含水率,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和热流的降幅将基本保持稳定.可以采用多孔饰面砖临界含水率作为墙体淋水的判断依据,在保证墙体蒸发降温效果的同时节省水资源.
刘军忠 , 翁兴中 , 张俊 , 陆春奇 , 张建坡 , 杜晓鹏
2014, 17(6):1043-104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8 CSTR:
摘要:为了分析适用于简易机场快速修建工程中的合理道面结构,通过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和足尺试验研究,对纤维格栅水泥土应用于跑道基层的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室内土工试验研究发现:水泥质量分数为10%和12%的水泥土7d干抗压强度可达3MPa左右,饱水抗压强度可达2MPa以上,7d水稳定性系数基本达到70%左右,表明水泥土早期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强度特性和水稳定性.足尺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提高了道面结构整体回弹模量,最大增幅可达175%,各龄期的回弹模量可达19068~43508MPa;玻璃纤维格栅可使道面结构具有更大的荷载分布能力和更好的板体作用,并能够明显减少干缩裂缝产生和有效控制裂缝发展,在一定的通行次数内道面结构弯沉值小于1mm.通过对比试验表明,玻璃纤维格栅水泥土基层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较好的抗变形性和较高的整体性,能够满足简易机场的修建和使用需求.
2014, 17(6):1049-10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19 CSTR:
摘要:为了构建夹层梁的弯曲位移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变量的分层一阶剪切理论,该理论满足于Timoshenko梁平均切应变要求.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弯曲控制方程并用Rayleigh Ritz法求解.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上下表板抵抗剪力的能力,分层一阶剪切理论预测的跨中挠度比传统夹层梁一阶剪切理论较为保守,用其计算的芯层切应变与切应力比传统一阶剪切理论低,但随着芯层厚度的增加,两种理论的计算差异逐渐减小,通过分层一阶剪切理论反推出的剪力满足于静力平衡条件.
2014, 17(6):1054-105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0 CSTR:
摘要:研究了2种轻细骨料的微观结构与释水性能及其预湿后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和自收缩的影响.提出了混凝土内养护效率的概念,并研究了轻细骨料粒径与颗粒分布对内养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细骨料孔隙体积和孔径皆大于硬化水泥净浆;预湿轻细骨料可以延迟混凝土由于自干燥引起的内部相对湿度降低并减小其降低幅度;内养护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内部相对湿度存在线性关系.当轻细骨料用量占净浆体积的36%~39%时,混凝土在早期的28d内不产生自收缩.混凝土内养护效率随轻细骨料颗粒间距和半径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轻细骨料颗粒间距和半径比值为11时,混凝土内养护效率为100%.
傅博 , 杨长辉 , 叶剑雄 , 曹集舒 , 程臻赟 , 韩静云
2014, 17(6):1060-106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1 CSTR:
摘要:对比研究了碱矿渣水泥石与不同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下同)的碱粉煤灰矿渣水泥石在室温至1000℃时的抗压强度和外观变化,应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常温及高温后上述水泥石的物相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常温下,碱矿渣水泥石抗压强度高于碱粉煤灰矿渣水泥石,且碱矿渣水泥石耐高温性能优于碱粉煤灰矿渣水泥石;600℃下,碱矿渣水泥石发生固相反应,产物为钙黄长石;粉煤灰掺量分别为50%和30%的碱粉煤灰矿渣水泥石在800,1000℃时的抗压强度降低为0,在1000℃下,其固相反应产物为钙黄长石和透辉石.
2014, 17(6):1066-106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2 CSTR:
摘要:将废旧塑料薄膜与水泥经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造粒制备圆柱状塑料骨料.以塑料骨料等体积取代水泥砂浆中的砂子(75%,150%,300%),然后测试塑料骨料对水泥砂浆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断裂挠度、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塑料骨料掺量增加,水泥砂浆流动性增加,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掺加塑料骨料可以增加水泥砂浆断裂挠度;与空白塑料骨料相比,共混了水泥的塑料骨料可以减小水泥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度;当共混了30%(质量分数)水泥的塑料骨料等体积取代75%砂子时,水泥砂浆断裂韧性与空白水泥砂浆相比提高了571%.
2014, 17(6):1070-107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3 CSTR:
摘要:从几个典型工程中分别选取了玄武岩、角闪岩和灰岩这3种人工骨料以及花岗岩天然骨料,研究了骨料的长期吸水特性及其对MgO微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利用温度应力试验机比较了用不同骨料配制的MgO微膨胀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80d龄期时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相比24h时有大幅增长,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缩变形越大;采用玄武岩和角闪岩骨料配制的MgO微膨胀混凝土的开裂温度较低,元素聚类分析揭示用玄武岩和角闪岩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界面区Ca,Mg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更多水化产物在此区域堆积,从而增加了界面区的密实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014, 17(6):1076-108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4 CSTR:
摘要: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高温后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的纵向拉伸性能.试验参数包括温度、FRP筋直径、FRP筋种类和恒温时间.结果表明:室温下和高温后FRP筋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相似;随着温度升高,FRP筋抗拉强度和极限应变逐渐下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高温作用对FRP筋的拉伸弹性模量影响较小;随着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筋直径减小,高温作用后BFRP筋抗拉强度降低程度呈增加趋势;BFRP筋直径对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变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高温作用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筋的影响大于BFRP筋;270℃时FRP筋在05h前已完成大部分玻化、热分解反应.建议了300℃以内高温后FRP筋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应取的值,当温度高于300℃时,BFRP筋和GFRP筋均不应使用.
2014, 17(6):1082-108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5 CSTR:
摘要:通过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结合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不同程度改善了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同时也增加了其非匀质性.双掺偏高岭土和石灰石粉可减小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厚度,明显降低其弹性模量增长幅度,但提高了基体的弹性模量,而粉煤灰仅仅降低了等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的增长幅度.
罗鑫 , 许金余 , 卢京平 , 白二雷 , 李为民 , 刘志群
2014, 17(6):1087-109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6 CSTR:
摘要:以NaOH,Na2CO3为碱激发剂,制备了强度等级为C30的碱矿渣粉煤灰基混凝土(ASFC),运用改进后的100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开展了冲击劈裂拉伸和压缩试验,从能量角度分析了ASFC在冲击荷载下的损伤特性,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SFC的破坏形态均随着入射能量平均变化率的增加而趋于严重,ASFC的能量吸收量也随入射能量平均变化率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变缓,总体规律可用二次多项式关系来表示;ASFC在冲击压缩状态下的破坏状况明显比冲击劈裂拉伸状态下严重,而且能量吸收量和增加速率均远大于冲击劈裂拉伸状态;ASFC的抗冲击损伤能力随着冲击力度的增大而增加,且与冲击作用形式有关,在压缩状态下的抗冲击损伤能力比劈裂拉伸状态更为优异.
2014, 17(6):1092-109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7 CSTR:
摘要:太原与福州两地历史建筑中青砖的劣化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为了研究青砖自身吸湿性能对这种劣化差异现象的影响,依据GB/T 20312—2006/ISO 12571:2000《建筑材料及制品的湿热性能吸湿性能的测定》,在恒温条件下配制了不同种类的饱和盐溶液并控制其相对湿度,测试了太原与福州地区历史建筑中青砖的等温吸湿曲线,比较了两地青砖等温吸湿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环境相对湿度为7%~92%时,太原地区青砖的平衡含水率为00029~00291kg/kg,而福州地区青砖仅为00013~00024kg/kg;当环境湿度在较高状态下波动时,太原地区青砖的进出水分量是福州地区青砖进出水分量的6~12倍.可以说,太原地区青砖较大的吸湿特性是加速其性能劣化的“催化剂”,是该地区青砖劣化程度大于福州地区青砖劣化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 17(6):1096-11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8 CSTR:
摘要: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及流变测试技术,对普通石油沥青胶浆与SBS改性沥青胶浆进行性能评价和机理探讨.试验发现,沥青胶浆的力学强度和黏弹性变化源于其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2种沥青胶浆在黏弹性组成上有差异,并导致不同的应力响应特点;在高温高频状态下,沥青胶浆内部损耗行为随着粉胶比的增加而提高,胶浆体系更容易被破坏;从沥青胶浆的结构稳定性和损耗特性入手,如相位角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研究矿粉对沥青胶浆的影响机制;可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回复试验中的不可回复柔量差,进行沥青胶浆的最大粉胶比判断.
奚新国 , 张长森 , 周婷婷 , 诸华军 , 李延波 , 许仲梓
2014, 17(6):1102-110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29 CSTR:
摘要:以铜尾渣替代粘土煅烧水泥熟料,研究了生料的易烧性,测定了熟料的f CaO含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 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仪(MIP)等手段,对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净浆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及孔隙率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铜尾渣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铜尾渣对水泥熟料的烧成和矿物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掺入铜尾渣后,熟料f CaO含量降低,有效提高了生料的易烧性.掺铜尾渣熟料中C3S和C2S矿物含量多,结晶度好,制成的水泥净浆水化程度好,孔隙少,结构致密,抗压强度高.
2014, 17(6):1108-111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30 CSTR:
摘要:依据稳态热流平衡原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迭代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玻璃长波辐射透射率和室内外空间环境耦合条件下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的稳态传热模型,并对普通双层中空玻璃在冬季典型室内外气温和空间环境几何边界条件下的总热流密度、总传热系数、有效长波辐射透射系数和内、外表面辐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每层普通透明玻璃的长波辐射透射率达到01时,冬季典型室外气温范围(-40~0℃)内双层中空玻璃的有效长波辐射透射系数达到0167~0177,内表面辐射换热系数相比不计玻璃长波辐射透射率时的增大25%左右,外表面辐射换热系数相比不计玻璃长波辐射透射率时的增大10倍以上,玻璃的长波辐射透射作用对双层中空玻璃节能性能的不利影响明显,玻璃的长波辐射透射率在设计与计算时不可忽略.此外,冬季随着室内外气温温差的减小,双层中空玻璃的总热流密度逐渐减小,而总传热系数则逐渐增大,内、外表面辐射换热系数也逐渐增大.
2014, 17(6):1115-112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31 CSTR:
摘要:为了研究竹层积材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抗弯性能,在20~225℃下对104个试样进行了三点静态抗弯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温中和高温后竹层积材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延性系数均明显减小;相对于高温中的试样,高温后的试样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较高,而其延性系数则较低.根据回归分析,建立了竹层积材在高温中和高温后的相对抗弯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2014, 17(6):1121-112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6032 CSTR:
摘要:为经济便捷地对膨胀型饰面防火涂料进行防火性能检测,设计了1种简易的防火性能测试装置.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基础上,针对该测试方法,提出了1个包含6个关键变量的传热数学模型.研究发现:6个关键变量中,反映外炭化层隔热能力以及热源综合影响的参数i值对防火涂料防火保护时间的影响最为关键.利用曲线拟合,获得i值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测试起始涂覆厚度不同的1组透明饰面型防火涂料样品,估算出了该防火涂料的i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