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7(2):187-19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1
摘要:对于不同水胶比的水泥基材料,使用压汞法研究了其在饱水养护和密封养护条件下孔隙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水泥基材料的孔径分布影响明显.与饱水养护相比,密封养护能显著增加RⅢ区间(100~1000nm)的孔隙含量(质量体积),降低RⅠ区间(<10nm)的孔隙含量;密封养护会降低水泥基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净浆的孔隙率(体积分数),但对砂浆孔隙率的影响较不明显.胶凝材料中的磨细高炉矿渣(质量分数为65%)和硅粉(质量分数为5%)不能完全抑制孔隙自干燥导致的孔隙连通作用.
2014, 17(2):193-20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2
摘要:为研究水胶比(质量比)和粗骨料体积分数对早龄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和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测量了水胶比为062,043,030(分别标记为C3,C5和C8)的混凝土早龄期28d内部相对湿度的发展,进而求解了其水分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早龄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饱和期的持续时间延长,自干燥引起的内部相对湿度下降减小,水分扩散引起的内部相对湿度下降增大,混凝土水分扩散系数也增大;自干燥单独作用下,C3,C5和C8混凝土密封试件28d内部相对湿度平均值分别为954%,933%和796%,而当自干燥和环境干燥共同作用时,其干燥试件对应值分别为700%,732%和730%;C3系列普通混凝土的水分扩散系数最大值Dmax约为C8系列高强混凝土的10倍.另外,早龄期混凝土中水分扩散过程主要由砂浆相控制,水分很可能绕开粗骨料进行扩散;单调增加石灰石粗骨料的体积分数(21%~500%)对同水胶比混凝土的早龄期内部相对湿度发展和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
2014, 17(2):201-20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3
摘要:以垃圾焚烧飞灰(MSWIFA)为主要原料,在实验室成功烧制了硫铝酸钙(calcium sulphoaluminate, CSA)水泥熟料,试验研究了CSA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结果表明:CSA水泥试样各龄期抗压强度与试验用对照水泥Ⅰ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相近,早期强度发展较快,7d后强度增长趋缓;CSA水泥基材料有较好的防收缩、抗碳化、抗渗性及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垃圾灰引入的大部分氯离子是以固定氯的形式存在于水泥熟料矿物和水化产物中的,而且随着水化程度深入进行,部分游离氯也能被固化在新生成的水化产物中.
2014, 17(2):206-21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4
摘要:运用梯级粉磨技术制备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TSBC),研究了梯级粉磨时间组合、材料配比和助磨剂对TSBC粉料粒度分布与浆体强度的影响,通过压汞、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TSBC浆体的亚微观结构及水化产物,探讨了利用TSBC和铁尾矿砂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合理的梯级粉磨时间组合有利于TSBC粉料的颗粒分布宽化和亚微米级铁尾矿颗粒含量的增加,可改善TSBC浆体的孔结构和提高强度;材料配比主要通过影响TSBC的水化活性而影响浆体早期强度;掺入适量助磨剂使TSBC粉料粒径细化,增强组分的胶凝活性和填充效应,利于改善TSBC浆体的孔结构和提高强度;TSBC和原状铁尾矿砂可用于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
2014, 17(2):212-21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5
摘要:为了研究骨料砂浆交界面损伤破坏过程的损伤特征进而分析其损伤机理,采用全数字化声发射采集系统监测了其整个劈裂损伤破坏过程.在对所伴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声发射累积特性、声发射单参数时程变化规律、声发射组合参数变化规律等方面对交界面损伤过程的典型声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这对识别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和损伤的物理机理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4, 17(2):216-22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6
摘要:在轴心受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约束混凝土体积配箍率、箍筋屈服强度和素混凝土抗压强度对箍筋约束混凝土受压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直接应用配箍特征值建立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了箍筋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归纳分析了以往典型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的合理性和缺陷,提出了简化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并和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试验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能较好拟合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2014, 17(2):223-22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7
摘要:以赤泥、粉煤灰、石英砂等为主要原材料,经掺加物理泡沫、浇注、煅烧等工艺制备了赤泥轻质保温材料,研究了煅烧温度及升温速率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微观形貌,并探讨其烧结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煅烧温度1150℃,最佳升温速率6℃/min条件下制备的赤泥轻质保温材料,其堆积密度为527kg/m3,收缩率为57%,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4MPa和22MPa,导热系数为0105W/(m·K),孔隙率(体积分数)为3361%.
2014, 17(2):228-23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8
摘要:基于美国ASTM C1550标准,采用圆板试件研究了新型粗聚烯烃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探讨了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对纤维混凝土板能量吸收值的影响规律.通过与梁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的比较,发现圆板试验更加适合评价粗合成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随着粗聚烯烃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的增加,纤维混凝土板的能量吸收值逐渐提高.按照日本JSCE SF4韧性评价方法,掺量为6,8,11kg/m3的粗聚烯烃纤维混凝土梁的韧性指标,比相同掺量的中等弹模纤维增强混凝土分别提高了101%,68%,76%,比掺量为156kg/m3的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分别提高了65%,90%,138%.
2014, 17(2):234-23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09
摘要:测试了4种黏土的吸附率、吸水率和膨胀容,测定了蒙脱石的层间距,研究了不同黏土对聚羧酸减水剂(PCE)的吸附作用和吸附方式,分析了黏土吸附PCE后混凝土拌和物固液相体积的变化,探索了黏土对PCE应用性能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黏土对PCE的吸附率远大于水泥,其中蒙脱石的吸附作用最强.PCE分子侧链嵌入蒙脱石的层间,使得蒙脱石层间距d(001)由1443nm增加到1863nm.黏土吸附PCE分子,使得产生分散作用的有效PCE含量降低;黏土吸附水后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拌和物中固相体积增大、液相体积减小,最终引起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劣化.
2014, 17(2):239-24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0
摘要:通过研究减缩剂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塑化效果、聚羧酸减水剂对减缩剂的减缩效果以及两者同掺后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来探讨两者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两者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相容性良好,减缩剂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塑化效果有一定提高作用,原因是减缩剂的加入会略微降低掺有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并且使聚羧酸的PEO支链得到伸展;聚羧酸减水剂对减缩剂的减缩效果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减缩剂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014, 17(2):246-25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1
摘要:采用热重傅里叶红外光谱质谱(TG FTIR MS)联用技术对酚醛泡沫塑料的热解反应行为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酚醛泡沫热解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酚醛泡沫塑料热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失重率小,H2O,HCHO小分子气体物理性逸出;第2阶段生成H2O,HCHO,CO2,SO2,SCH4(甲基硫醇)和C2NH5(氮杂环丙烷),是酚醛泡沫塑料裂解反应开始阶段;第3阶段主链发生断裂、裂解,CO2大量生成,C2NH7(二甲胺),CH2O2(甲酸),HCHO及C2NH5产生速率在这一阶段达到最大值,42558℃下达最大失重速率-14787%/min,酚醛泡沫塑料裂解反应最为剧烈;第2,3阶段失重加和约为酚醛泡沫塑料总质量的84%,56520℃时失重结束.
2014, 17(2):250-25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2
摘要:制备了不同级配的玻璃砂透明土,对其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并与同等条件下的标准砂土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砂透明土的抗剪强度随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标准级配玻璃砂透明土的抗剪强度比05~10mm粒径玻璃砂透明土大;相同级配下,玻璃砂透明土与标准砂土的抗剪强度相近,可用玻璃砂透明土模拟天然砂土.
2014, 17(2):256-26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3
摘要:为使缓释络合盐填料国产化,促进蓄盐沥青路面的发展,通过渗水性试验、溶出性试验和氯离子浓度测定试验对缓释络合盐填料的载体、生产工艺、憎水处理剂以及成分配比进行了设计和选择.确定了具有除冰雪功能和缓释功能的缓释络合盐填料组成为载体C,氯化钠,改性聚硅氧烷A和乙醇,且四者的比例约为4g∶19g∶3mL∶30mL.同时确定了该缓释络合盐填料的生产工艺为:将载体C放在过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于60℃下恒温搅拌至糊状,然后在135℃下烘干,粉碎后用湿法表面改性工艺对粉体进行憎水处理,最后在135℃下烘干、粉碎.试验结果证明添加了该缓释络合盐填料的沥青路面具有很好的除冰雪能力.
2014, 17(2):261-26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4
摘要:采用WINDOW和THERM软件模拟研究了典型节能门窗玻璃和整窗系统的热工性能,并结合杭州市全年气候条件,采用DeST软件模拟研究了配置不同节能门窗建筑的全年能耗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门窗材料对于门窗热工性能有显著影响,选用低辐射系数的玻璃、热导率较小的木材等型材均可显著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而增加铝合金型材的厚度则增大了门窗的传热系数.不同材质、不同型号的节能门窗对杭州市建筑夏季制冷能耗和冬季采暖能耗产生不同影响,节能门窗实际选用时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具体考虑.
2014, 17(2):266-26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5
摘要:对昆明1~3月室内自然环境下木质工字梁(IB)静曲蠕变进行试验、分析发现:室内自然变湿环境中的IB表现出环境湿度变湿阶段中蠕变挠度变小和环境湿度变干阶段中蠕变挠度变大的“阶段性吸着蠕变”行为,其昼夜自然变湿环境中的吸着蠕变行为则异于吸着蠕变的基本规律;IB的室内自然变湿蠕变总体行为与木质材料的普通静曲蠕变行为相似.以意杨PF LVL为翼缘、竹定向刨花板为腹板的IB 90d的自然变湿蠕变总挠度为533mm,其中,初始段的蠕变挠度和卸载后14d的不可恢复蠕变挠度分别为138,179mm,分别为蠕变总量的259%,336%.
2014, 17(2):270-27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7
摘要:运用宾汉姆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超塑化剂掺量下石灰石粉等量取代水泥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石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小表观密度带来的对水较强吸附作用和使水粉比(体积比)有所降低劣化了水泥净浆的流变性能,而其良好的颗粒级配和形貌,以及促进水泥颗粒吸附超塑化剂的作用则对水泥净浆的流变性能有改善效果.这2方面因素相互制约,使得超塑化剂掺量出现明显的临界点.
2014, 17(2):280-28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8
摘要:在水热法制备α CaSO4·05H2O工艺中,需要加入晶习改变剂来调控α CaSO4·05H2O晶体形貌.根据晶习改变剂对α CaSO4·05H2O晶体端面构造以及晶面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晶习改变剂调控α CaSO4·05H2O晶体形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l3+和有机酸都能改变α CaSO4·05H2O晶体的生长习性,但是作用方式不同.Al3+主要作用于α CaSO4·05H2O晶体的{001}面族;有机酸单独存在时其酸根离子则主要吸附于α CaSO4·05H2O晶体的锥面面族;有机酸根离子和Al3+共同存在时,会形成络合离子,结合在α CaSO4·05H2O晶体的{001}面族.
2014, 17(2):284-29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19
摘要:制备了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SFGC),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及超声波检测,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冷却方式下SFGC强度及波速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小波包变换方法对所得声波测试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包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工况下SFGC声谱特征的变化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试件损伤的演化发展,其强度、波速不断减小,各子频带内的功率谱及能量显著改变,频谱及能量谱中心向低频端移动;喷水冷却后SFGC的力学、声学特性较自然冷却情况变化更为明显;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声谱特征参数对高温损伤的敏感性较好,可用以判别SFGC的工况类型及损伤程度.
2014, 17(2):291-29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0
摘要:采用声发射技术,对锈蚀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在线监测,研究声发射信号与实际锈蚀位置及锈蚀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加速锈蚀过程中,声发射定位结果图与试件锈蚀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声发射定位事件数与试件实际锈蚀程度都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件的整个锈蚀过程进行在线监测是可行的,在线监测的声发射信号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钢筋锈蚀的分布及程度.
2014, 17(2):298-30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1
摘要:提出了高水灰比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的技术途径.采用2种密度陶粒和陶砂配制轻集料混凝土,研究了水灰比对其坍落度损失、吸水性能、轻集料分层度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水灰比能明显降低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与轻集料分层度;当水灰比075(质量比)时,采用表观密度为738kg/m3的陶粒及其破碎后制备的陶砂可配制干密度低于900kg/m3,28d抗压强度约为14MPa的轻集料混凝土;高水灰比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和吸水性能可控制在相对较低的范围内;轻集料越轻,水灰比增加幅度可越大,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轻集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和轻集料上浮,还能在其大幅度降低密度的情况下保持较高抗压强度.
朱靖塞 , 许金余 , 罗鑫 , 李为民 , 白二雷 , 高志刚
2014, 17(2):303-30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2
摘要: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开展了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geopolymeric concrete, CFRGC)的冲击压缩试验,基于峰值韧度和比能量吸收2种评价指标研究了CFRGC的冲击韧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机理探究.结果表明:从峰值韧度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3%时能发挥出明显的冲击增韧优势;从比能量吸收的评价指标来看,CFRGC的增韧特性在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2%和03%时相对较优异;2种表征冲击韧性的方法所反映的发展趋势存在一致性,一是冲击韧性指标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二是碳纤维对于地聚物混凝土而言具有一定的增韧效果;在评价碳纤维增强地聚物混凝土的冲击韧性时,采用比能量吸收指标更加有效、合理.
杨建森 , 杨荣 , 赵冰 , 王文丽 , 朱雷 , 冶贵雄
2014, 17(2):309-31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3
摘要:从材料复合理论出发,试验研究了聚合物与矿物助剂组成的复合助剂对建筑石膏强度、耐水性、凝结时间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了综合性能较优的复合助剂改性建筑石膏的配制参数;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图像分析(SEM)研究了复合助剂改性建筑石膏水化产物的形态及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由聚合物5010粉、白水泥、硅粉组成的复合助剂能有效改善建筑石膏的强度、黏结性和耐水性;复合助剂在石膏水化过程中一方面对结晶二水石膏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使二水石膏晶粒尺寸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可增加石膏水化产物中非晶相物质的含量,提高颗粒之间的胶结作用,增大石膏硬化体结构的致密性.
2014, 17(2):314-31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4
摘要:以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乳胶粉为原材料,经模压成型制备玻化微珠保温材料,研究了可再分散乳胶粉对其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乳胶粉作用机理;利用苯丙乳液对耐碱玻纤进行表面处理,分别研究处理前后玻纤对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断口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了玻纤增强机理.结果表明:乳胶粉质量占玻化微珠质量的4%时,试样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较空白试样分别提高了4800%,2083%,试样的2,24h吸水率分别降低了7137%和6694%;当玻纤质量占玻化微珠质量的10%时,掺加经过表面处理玻纤的试样与掺加未经表面处理玻纤的试样相比,前者的抗折强度提高3571%,抗压强度提高834%.
2014, 17(2):320-32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5
摘要:针对金属复合屋面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分别进行了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试验,对各向基本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不相同,不能简单看作为各向同性材料.在拉伸情况下,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呈脆性破坏,但压缩时存在明显屈服平台且无明显破坏特征.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发泡方向与涂层方向的力学参数差异明显,其发泡方向的拉、压弹性模量仅约为涂层方向的1/2,拉伸极限强度及压缩屈服强度也都明显低于涂层方向.根据试验数据,建议了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并对主要参数进行了拟合.
2014, 17(2):326-33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6
摘要:模拟酸雨环境,用不同pH值溶液浸泡东胜煤矸石(D CG)、薛家湾煤矸石(X CG)、乌海煤矸石(W CG)和对照集料(AGG),测定浸泡液的pH值和煤矸石的质量损失率,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进行成分测定和结晶分析,探讨煤矸石被酸化腐蚀的机理.结果表明:浸泡液pH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浸泡时间、固液比、试样化学成分、浸泡溶液的酸度,在1d内浸泡液pH值的变化幅度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固液比越大,pH值变化越大;D CG和AGG酸性浸泡液的pH值变化规律一致,X CG和W CG的变化规律相似;各样品在酸性浸泡条件下的质量损失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其晶体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使其抗剪强度降低.
2014, 17(2):331-33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7
摘要:通过黏度、拉伸、马歇尔、车辙和低温弯曲试验分析了掺2%~10%(质量分数)橡胶粉的改性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掺橡胶粉后,改性环氧沥青的容留时间略有缩短,断裂延伸率有所提高,其中掺6%橡胶粉的改性环氧沥青断裂延伸率可达261%;与普通环氧沥青混合料相比,掺2%,4%,6%橡胶粉的改性环氧沥青混合料其高温稳定性能良好,低温脆性均有所改善,且掺4%,6%橡胶粉的改性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强度较高、变形能力较好.
2014, 17(2):336-33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8
摘要:测试了硅质石灰岩、石灰岩、玄武岩和辉绿岩4种岩石粗集料的维氏硬度、洛杉矶磨耗值和磨光值.依照渐近指数函数形式建立了基于维氏硬度的粗集料磨光值衰减模型.结果表明:粗集料洛杉矶磨耗值、磨光稳定终值与粗集料维氏硬度相关性良好;粗集料磨光值衰减速率与粗集料硬度、矿物颗粒间硬度差异有关,粗集料磨光稳定终值则取决于粗集料维氏硬度.
2014, 17(2):340-34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29
摘要:优选低表面能材料及高温改制沥青为成膜物质,从表面自由能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疏水型防护材料的抗水、抗冻黏及抗冻融黏附能力.结果表明:疏水型防护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水、冰破坏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冰与路表结构的冻黏力;随涂膜固化时间的延长,防护材料对湿轮磨耗试件表面细集料的黏附效果优异,抗水及耐冻融黏附性能显著提高.抗凝冰损伤疏水型防护材料的应用对促进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 17(2):344-34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30
摘要:测试、对比了回收沥青和原沥青的基本性能、热失重和流变性能,分析了回收沥青和原沥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阿布森标准方法(蒸馏温度165℃、延迟时间5min)回收的沥青针入度增加,软化点下降,15℃延度减小,135℃布什黏度上升,热失重增大,流变特性发生变化,并出现因氧化而生成的O—H,CO,SO和CC基团,因此该回收沥青存在沥青老化和三氯乙烯残留问题;当蒸馏温度为135℃、延迟时间为1,2h时,回收沥青基本性能、热失重和流变性能与原沥青基本一致,没有氧化基团出现;当蒸馏温度为135℃、延迟时间为4,8h时,回收沥青中虽无三氯乙烯残留,但是其发生轻质油挥发和沥青氧化反应,因此建议在回收沥青时,蒸馏温度宜为135℃,延迟时间宜为1~2h.
2014, 17(2):349-35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31
摘要:提出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WMRA)拌和与成型温度的确定方法,采用旋转压实仪(SGC)成型试件,对比分析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HMRA)和WMRA的体积参数及基于SGC密实曲线的压实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掺配量的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密实曲线斜率K1,K2值降低,空隙率、压实能量指数(CEI)和交通密实指数(TDI)增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和压实速率逐渐降低、开放交通后抵抗变形的能力逐渐增加;当WMRA的成型温度降低30℃时,其空隙率和CEI略小于HMRA,说明温拌剂大幅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WMRA和HMRA的K1,K2和TDI的均值基本一致,说明温拌剂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速率和抗变形能力基本无影响.
2014, 17(2):355-36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32
摘要:为了研究桉木制单板层积材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进行了342个试件的抗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纹理角度、胶层角度对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指数模型拟合试件抗压强度,并通过卡方(χ2)检验来验证该指数模型和Hankinson公式、Norris公式以及GB 50005—2003规范公式对抗压强度的拟合度.结果表明:随着试件纹理角度、胶层角度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抗压试件的破坏模式有3种,为纤维褶皱破坏、剪切破坏和压溃破坏;指数模型、Hankinson公式和Norris公式均能较好地拟合抗压强度,而GB 50005—2003规范公式拟合的抗压强度值偏高.
2014, 17(2):361-36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2033
摘要:通过对11个U型截面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泡桐木夹层板试件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组合截面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变形特性、应变分布和发展特征,并分析了GFRP纤维铺层数、芯材厚度以及跨高比等参数对试件受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GFRP纤维铺层数或芯材厚度增加,均能提高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且芯材厚度较大的试件,GFRP纤维铺层数增加对其极限承载力的提高更明显.对于芯材厚度为35mm的试件,当纤维铺层从4层增加到6层和8层时,其极限承载力可提高3370%和6659%.当跨高比从8增加到18,纤维铺层为4层和6层的试件刚度分别下降了8194%和7888%,极限承载力下降了5200%和3816%.与国外现有U型截面GFRP板桩对比,U型截面GFRP泡桐木夹层板刚度提高率为2924%~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