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功能单体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2014, 17(1):1-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1

      摘要 (13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为功能单体,以不同摩尔比替代聚羧酸减水剂合成过程中小分子单体丙烯酸(AA),合成一系列带有不同官能团的聚羧酸减水剂.采用傅里叶红外表征了减水剂的分子结构,通过测试掺有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减水剂在水泥浆体中的吸附量、水泥浆体的zeta电位及水泥水化热曲线,来研究不同主链官能团对减水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AM,DMAA,AMPS完全代替AA后,所合成的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减水分散能力均有所减弱,甚至完全丧失;减水剂分子链所带负电荷越多,其在水泥浆体中吸附量越大;—SO-3对减水剂在水泥表面的吸附能力贡献小于—COO-,这主要是—COO-与Ca2+较强的络合作用所致;羧基是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进程起到延缓作用的关键因素.

    • 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交流阻抗研究

      2014, 17(1):9-1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2

      摘要 (13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交流阻抗谱测试方法,研究了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交流阻抗谱图及其阻抗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掺羟乙基甲基纤维素水泥浆体的水化进程情况.羟乙基甲基纤维素能显著延缓阻抑水泥水化进程,降低水泥水化程度和水化产物CSH凝胶的生成速率,且能增大水泥浆体的孔溶液黏度,降低孔溶液离子迁移速率,从而导致水泥浆体的电化学反应显著滞后于其水化反应,还能使得水泥浆体孔结构更为简单、均匀;掺量越大,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越大.

    • 氧化钙膨胀熟料的水化动力学

      2014, 17(1):15-1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3

      摘要 (11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氧化钙膨胀熟料的水化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水化程度与水化时间、水化反应温度的关系;利用Avrami结晶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出了不同水化反应温度下的水化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氧化钙膨胀熟料具有较快的水化反应速率,其早期水化程度随水化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长明显,水化时间不断减少;此后的水化反应程度逐渐趋缓.通过计算可得到氧化钙膨胀熟料的水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24.14kJ/mol.

    •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早期自收缩特性研究

      2014, 17(1):19-2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4

      摘要 (8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新型高精度全自动自收缩测量仪,研究了加入粗集料、不同水胶比(mW/mB=0.16,020,0.24)和不同钢纤维体积分数(φf=0%,1%,2%,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ous composite,UHPCC)自加水起33h内自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HPCC早期自收缩随龄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阶段特征,即初始快速发展阶段和后期缓慢发展阶段;UHPCC早期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加,当水胶比从0.24分别减小到0.20,0.16时,0~20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增加了34.0%和63.8%;粗集料和钢纤维对UHPCC早期自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钢纤维体积分数从0%分别增至1%,2%和3%时,0~33h内其自收缩值分别降低了23.9%,60.5%,86.5%;UHPCC在33h时的自收缩值与水胶比(≤0.24)、钢纤维体积分数(0%~3%)这两者的关系均近似呈线性相关.

    •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

      2014, 17(1):24-2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5

      摘要 (9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三点抗弯试验,研究了不同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断裂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对钢纤维与RPC基体的黏结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拉拔试验得到了钢纤维与RPC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结果表明:对于素RPC,其脆性大,断裂能值低,蒸养使其脆性增加;掺加钢纤维后,蒸养可改善钢纤维与RPC基体的界面过渡区,增加界面黏结强度,使钢纤维被拔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了RPC的抗断裂性能,与钢纤维掺量为1%(体积分数)相比,当其掺量为2%时,蒸养对提高RPC抗断裂性能的作用不显著.

    • 含石膏骨料引起的混凝土内部硫酸盐侵蚀

      2014, 17(1):30-3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6

      摘要 (10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RD,SEM/EDS,BSEM/EDS,光学显微分析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湖北十字垭隧道工程混凝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部分粗骨料含有石膏,在粗骨料中石膏与砂浆界面过渡区生成了钙矾石和碳硫硅钙石,导致混凝土开裂、界面过渡区疏松多孔,混凝土内部受到硫酸盐侵蚀破坏.

    • 人工海水环境下GFRP筋抗拉性能加速老化试验

      2014, 17(1):35-4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7

      摘要 (7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ASTM D665规定的试验方法,开展了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玻璃纤维塑料(GFRP)筋抗拉性能的加速老化试验.GFRP筋试件数量共90根,直径为16mm,侵蚀时间分别为3.65,18.00,36.50,92.00,183.00d.结果表明:在40,60,80℃人工海水环境中侵蚀183.00d后,GFRP筋的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17.71%,24.89%和28.65%,而弹性模量仅分别下降了6.57%,4.40%和-3.77%.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腐蚀前后GFRP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发现在GFRP筋的腐蚀劣化区域,环境温度为60℃的GFRP筋其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变得松散(与环境温度为40℃筋相比),而环境温度为80℃的GFRP筋内部则出现了孔洞.GFRP筋吸湿试验结果表明:在侵蚀初期,GFRP筋的吸湿曲线近似为线性;随着侵蚀时间的增加,吸湿曲线变缓并趋于水平;GFRP筋在人工海水溶液中的吸湿过程符合Fick定律.最后,在分析了环境温度、侵蚀时间等参数对GFRP筋抗拉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基于Fick定律提出了人工海水环境下GFRP筋抗拉强度的退化模型.

    • 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研究

      2014, 17(1):42-4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8

      摘要 (12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4组塑性混凝土的单轴和常规三轴压缩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了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围压作用下,塑性混凝土轴向应力应变曲线与单轴压缩下的曲线差别明显,主要表现为直线上升段很短,曲线上升段较长,无明显峰值点,下降段较平缓.利用割线模量表征塑性混凝土三轴应力下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的主要变形特征,分析了影响割线模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割线模量与围压、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式.研究了塑性混凝土三轴应力下峰值应变随围压、单轴应力下抗压强度及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全面分析了塑性混凝土单轴及三轴作用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通过归一化处理后,拟合出常规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式.

    • 钢筋弯曲半径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2014, 17(1):47-5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09

      摘要 (7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适当的弯曲半径可以抵消二维扩散作用下腐蚀物质侵入对钢筋腐蚀的影响.根据弯曲半径与氯离子二维扩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氯离子环境下角部钢筋与中间部位钢筋同步腐蚀的数学模型.根据敏感性分析得出,在氯离子环境下,保证钢筋同步腐蚀所需的钢筋弯曲半径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大小无关,与保护层厚度和临界氯离子浓度成正比,与表面氯离子浓度和初始氯离子浓度成反比.通过对T形梁的检测数据分析得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根据钢筋骨架三维图像,考虑弯曲半径与二维扩散的影响,对钢筋的腐蚀风险进行正确评价.

    • 不同干湿制度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特性

      2014, 17(1):54-5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0

      摘要 (13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8种干湿循环侵蚀制度,定量分析了不同侵蚀制度同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深度、氯离子含量分布规律、表面氯离子含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对流区及氯离子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加速氯离子的传输仅限于一定范围;不同干湿制度下,表面氯离子含量随干湿比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干湿循环下混凝土中对流区的出现具有时间性;随着干湿循环周期的增加,对流峰值以幂函数增加,且干湿比越大越有利于氯离子峰值浓度的积累;干湿循环制度不同,但干湿循环1个周期的时间相同且干湿比为5∶1时,氯离子向混凝土内的传输效率最高.

    • 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

      2014, 17(1):60-6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1

      摘要 (9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破坏面的不同特征为切入点,剖析了已有的混凝土破坏面模型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轻骨料混凝土破坏面应为主应力空间连续、光滑、外凸的整体闭口曲面.根据轻骨料混凝土的各向同性特征,建立了主应力空间二次函数型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面模型,并对其采用特征应力点试验数据进行了量化.量化的轻骨料混凝土椭球面破坏模型的任一剖切面(包括拉压子午线和偏平面包络线)均为椭圆曲线,避免了以往的混凝土破坏面模型的拉压子午线和偏平面包络线分别采用不同类型函数描述的问题,克服了混凝土二次抛物线型拉压子午线破坏面有尖角(不光滑、不可导)的缺陷.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建议的轻骨料混凝土椭球面破坏模型的精度。

    • 钢筋在模拟碳化渐变条件下的腐蚀过程研究

      2014, 17(1):66-7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2

      摘要 (14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供货状态和打磨光滑钢筋在模拟孔隙液中碳化渐变条件下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SEM/EDX)和X射线衍射(XRD)对钢筋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化过程中钢筋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可分为2个过程,即钝化膜形成或修复过程以及钙沉积过程.在混凝土碳化的过程中,并不是随着pH值降低随即就发生腐蚀,而是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当CaCO3转化为Ca(HCO3)2,沉积层破坏时才发生腐蚀.另外,供货状态和打磨光滑钢筋在此过程中的响应时间有一定差异.

    • 冲击荷载下高流态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2014, 17(1):72-7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3

      摘要 (9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矿渣、粉煤灰为原材料,NaOH,Na2CO3为碱激发剂,制备了强度等级为C30的高流态地质聚合物混凝土(highly fluidized geopolymer concrete, HFGC), 并采用经波形整形技术改进后的100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测试了HFGC在冲击荷载下的强度特性,包括动态劈裂拉伸强度和动态压缩强度.结果表明:HFGC的动态强度特性表现出了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其增强因子可用平均应变率的对数线性表示;动态劈裂拉伸状态下的应变率敏感阀值为5.027s-1,动态压缩状态下的应变率敏感阀值为28.89s-1,动态劈裂拉伸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要比动态压缩强度强;HFGC的动态强度特性的定性趋势与普通混凝土一致,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HFGC的应变率敏感性因其具备特有的无机缩聚三维氧化物网络结构而更为明显,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强度特性.由此可见,HFGC是应变率敏感材料.

    • 考虑日照影响的环境温度作用谱修正方法

      2014, 17(1):78-8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4

      摘要 (11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建立自然气候环境温度作用的定量模式,首先探讨了自然气候环境温度变化规律、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滞后特征以及自然气候环境温度作用谱构筑方法,然后研究了日照对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无遮挡条件下自然气候环境温度作用谱的修正方法,并通过对自然气候环境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的预测来验证该修正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日照作用下混凝土表面温度基本高于大气温度;可以采用气温日较差Rm指标来衡量日照作用大小;随着Rm的增大,混凝土表面温度增量呈线性增加;以修正环境温度作用谱预测自然气候环境无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部微环境温度响应时,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因此该修正方法具有可行性.

    • 癸酸十六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2014, 17(1):84-8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5

      摘要 (11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癸酸(CA)和十六醇(H)在超声波作用下混溶制得二元有机低共熔物(CA H),然后以其为相变材料,以膨胀石墨(EG)为载体,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备了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不同(50%,60%,80%,90%)的二元有机低共熔物/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并采用XRD,FTIR,SEM,DSC以及融化凝固过程分析对其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对CA H的物理吸附作用达到80%时,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其相变温度为22.4℃,相变焓为93.87J/g;与CA H相比,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传热速率有所增加.

    • 抗冻型冷补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2014, 17(1):89-9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6

      摘要 (11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应对云贵川等地山区凝冰灾害对路面造成的损伤,针对当前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2种沥青、2种稀释剂、2种添加剂配制冷补沥青,然后测试与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相关的性能指标,确定抗冻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方.依据云贵川等地山区的气候特点,研究了-5~5℃冻融循环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以SBS改性沥青掺制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初始马歇尔稳定度、黏聚性较以基质沥青掺制的冷补沥青混合料优异,即SBS改性沥青较适合作为冷补沥青的基体材料;随煤油掺量(质量分数)和添加剂外掺掺量(质量分数)的增加,冷补沥青的黏度显著下降,冷补沥青混合料初始马歇尔稳定度和黏聚性变差.推荐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配方为:SBS改性沥青70%(质量分数)、煤油30%、添加剂外掺2%,集料级配采用AC 13中值.在此配比条件下,冷补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能优异.

    • 沥青混合料剪胀行为研究

      2014, 17(1):95-9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7

      摘要 (8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UTM 25多功能材料测试系统以及特制的径向应变测试装置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单轴等应变率压缩试验,分析了30,40,50,60℃下沥青混合料应力(轴向)、应变(轴向、径向、体应变)、加载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剪胀机理.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剪胀性与温度相关.在沥青混合料体应变随加载时间变化过程中,当温度为30~50℃(低于沥青软化点)时,受荷沥青混合料初期表现为剪缩,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大,很快表现为剪胀;当温度为60℃(高于沥青软化点)时,受荷沥青混合料一直发生剪胀,未出现剪缩.沥青混合料各向异性、沥青混合料颗粒单元体咬合松弛以及沥青对混合料的润滑作用(尤其当温度超过软化点时),都导致了沥青混合料剪胀的产生.

    • 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2014, 17(1):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8

      摘要 (11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逐级填充”方法进行骨架嵌挤密实型级配设计,以“等体积替换”为主导,用定量胶粉等体积替换对应尺寸集料,进行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抗飞散性能的因素依次为:级配>油石比增量>粗胶粉掺量;对于胶粉体积分数为5.0%的干法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当采用SIDG级配,粒径为4.75~9.5mm的粗胶粉掺量不超过胶粉总质量的50%,且油石比在原级配基础上增加0.3%时,混合料抗飞散性能最佳;当胶粉体积分数为3.0%时,混合料动稳定度有显著提高,但随着胶粉体积分数的继续增加,动稳定度呈下降趋势.

    •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

      2014, 17(1):106-10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19

      摘要 (10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热拌再生设计方法配制了废旧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分别为20%,30%和45%(质量分数)的AC 13F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制备工艺分别配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来评价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除高温性能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外,其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低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随着RAP掺量的增加,热拌及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除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外,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制备工艺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纺织纤维改性黏土的力学性能

      2014, 17(1):110-11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0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废旧衣物制备了2种纺织纤维改性黏土.通过直接剪切试验、加州承载比(CBR)试验以及特设的环刀贯入试验研究了纺织纤维改性黏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棉质纤维吸收水分,棉质纤维改性黏土水平向抗剪强度明显低于素土;当化学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1.0%时,化学纤维改性黏土水平向抗剪强度较素土显著提高;棉质纤维改性黏土环刀贯入阻力在棉质纤维含量(质量分数)为0.6%时达到峰值,化学纤维改性黏土环刀贯入阻力随化学纤维含量增加呈单边增长趋势;棉质纤维改性黏土比化学纤维改性黏土发生更大的吸水膨胀;伴随纺织纤维的适量植入,改性黏土的CBR值较素土有所提高;为减少吸水膨胀量,需要对改性黏土增强压实.相比于棉质纤维,化学纤维更能改善黏土的力学性能.

    • 结构用单板层积材的斜纹承压力学性能

      2014, 17(1):115-11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1

      摘要 (8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纹理角度对结构用单板层积材(LVL)承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180个不同纹理角度试件的承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纹理角度的增加,试件的斜纹承压强度和刚度均明显下降;斜纹承压共发生纤维的褶皱破坏、剪切破坏和横纹受压破坏3种破坏模式.将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斜纹承压公式与国外常用Hankinsion计算公式、Norris强度准则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Hankinsion计算公式能够更好地预测LVL的斜纹承压强度值;在同时考虑斜纹承压破坏模式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应力强度准则亦能较好地预测LVL的斜纹承压强度.

    • 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标定方法对比分析

      2014, 17(1):120-12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2

      摘要 (9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路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受其所测试的介质影响,对其进行试验标定是实现沥青路面绝对温度准确测试的前提条件.首先分别基于水浴和沥青混凝土试件环境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波长飘移进行实测,获得反射波长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而后通过试验数据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介质环境下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标定公式,并对比分析同一传感器在水浴和沥青混凝土试件中的温度传感特性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同一传感器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温度灵敏度是不同的,基于沥青混凝土试件环境的传感器标定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密实度对水泥基材料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2014, 17(1):126-13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3

      摘要 (10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义了一种塑性浆体湿密实度的测定方法,建立了一种新型快速干燥收缩法.将试件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烘箱,研究不同干燥时间内水泥基材料的干燥收缩率的变化.新型快速干燥收缩法与常温法结果相似,能明显缩短干燥周期.试验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制备了不同密实度的水泥基材料,探讨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对其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实度的下降可抑制水泥基材料的塑性收缩开裂程度,增大其干燥收缩率,但对硬化早期收缩开裂程度影响不大.

    • 干燥方法和试件尺寸对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的影响

      2014, 17(1):132-13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4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干燥剂法、70℃烘干法和105℃烘干法处理了2种尺寸(4cm×4cm×2cm和3cm×3cm×1cm)的加气混凝土试件,比较了3种干燥方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差异.用静态称重法测定了70℃烘干的大小试件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量,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然后采用Peleg模型拟合了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结果表明:70℃烘干法得到的试件干重比干燥剂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多0.13%~0.16%,而105℃烘干法得到的试件干重比干燥剂法得到的试件干重少102%~1.06%.大小加气混凝土试件在相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湿量并不相等,在中高相对湿度下小试件的平衡含湿量明显较小.不同干燥条件下大小加气混凝土试件拟合等温吸湿曲线有明显差异.在测试加气混凝土等温吸湿曲线时,推荐采用70℃烘干大试件.

    • 盐溶液浓度差对混凝土单面抗冻性的影响

      2014, 17(1):138-14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5

      摘要 (6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改变混凝土内、外部盐溶液浓度,研究了盐溶液浓度差对混凝土单面盐冻剥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吸水过程中,氯离子扩散规律符合Fick第二定律,在中、低盐溶液浓度或存在内外浓度差的情况下,冻融过程对混凝土表面附近氯离子浓度分布影响显著;混凝土内、外部盐溶液浓度差对混凝土盐冻剥落影响显著;当混凝土内部的盐溶液浓度低于外部时,盐冻剥落量最大,且远大于3%(质量分数)盐溶液中冻融的混凝土.

    • 再生粗、细骨料对混凝土透气性能的影响

      2014, 17(1):143-14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6

      摘要 (7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30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粗、细骨料对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置换率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抗透气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粗骨料为再生粗骨料、细骨料为天然砂时,再生粗骨料置换率对再生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影响较小;当粗骨料采用天然碎石时,再生细骨料置换率对再生混凝土透气系数的影响较大,其透气系数随着再生细骨料置换率增加而增大.

    • 磷石膏制备α型高强石膏及其转化过程研究

      2014, 17(1):147-15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7

      摘要 (7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磷石膏为原料制备α型高强石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蒸压温度、蒸压时间、料浆含水量及堆料厚度对α型高强石膏的2h抗折强度及干抗压强度的影响,探讨了磷石膏转化成α型半水石膏的过程.结果表明:在蒸压温度130℃,蒸压时间6h,料浆含水量30%(质量分数),堆料厚度15mm以及013%(质量分数)转晶剂的条件下,可制得强度指标为α30的高强石膏;在蒸压条件下,磷石膏中二水硫酸钙通过溶解析晶的方式转化成α型半水石膏晶核,在没有任何外加剂作用时,晶核最终转化成针状晶体;转晶剂可以减缓晶核在c轴方向上的生长速度,使各个方向的生长速率接近平衡,产物呈六方短柱状,同时转晶剂可以改善产物的结晶度.

    • 真空平板玻璃动态响应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

      2014, 17(1):153-15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8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弹性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真空平板玻璃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出真空平板玻璃在动态载荷下的响应特性.通过对真空平板玻璃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其动态响应特性,并对比了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真空平板玻璃动态响应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与中心处距离的增大,真空平板玻璃动态响应呈减小的趋势;当外部激振频率达到50Hz时,真空平板玻璃会产生强烈的共振现象,从而破坏真空平板玻璃正常工作特性,影响其结构可靠性及工作稳定性.

    • 鄂西铁尾矿烧结砖的烧结过程及机理

      2014, 17(1):159-16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29

      摘要 (7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鄂西赤铁矿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铁尾矿烧结砖,通过综合差热分析(TG 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研究了铁尾矿烧结砖的烧结过程及烧结机理.结果表明:铁尾矿烧结砖的烧结过程分为干燥预热、加热、烧成及冷却4个阶段.铁尾矿烧结砖烧结初期以固相表面的扩散传质为主,烧结中后期以熔融液相作用下的固体颗粒重排和塑性流动传质为主.熔融液相对铁尾矿砖坯的烧结致密及固相反应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基于疲劳性能的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指标

      2014, 17(1):164-17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30

      摘要 (10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基质沥青与胶粉搅拌制备橡胶沥青,以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搅拌制备SBS改性沥青,然后分别采用相应的级配设计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选取目前常见的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为对比材料,通过大量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15℃)对这3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1500×10-6应变下的疲劳试验,分析混合料疲劳寿命与胶粉掺量(质量分数)、SBS改性剂掺量(质量分数)及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在1500×10-6应变下的疲劳寿命为302023次,因此以1500×10-6应变下疲劳寿命≥3×106次作为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设计指标.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与胶粉掺量和橡胶沥青177℃黏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按设计指标进行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时,要求胶粉掺量为19.6%~20.5%,橡胶沥青177℃黏度维持在3.4~3.6Pa·s.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与SBS改性剂掺量和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135℃黏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按设计指标进行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时,若A型、B型SBS改性剂混合使用,则要求SBS改性剂掺量≥6.5%,SBS改性沥青针入度≤5.1mm,SBS改性沥青软化点≥93℃,SBS改性沥青135℃黏度≥1.95Pa·s;适当加大油石比和调整级配中关键筛孔通过率可增大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B型SBS改性剂更适合用在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中.

    • 表面修饰纳米二氧化硅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2014, 17(1):172-17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31

      摘要 (8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表面修饰纳米SiO2对沥青物理性能和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高温储存稳定性试验探讨了纳米SiO2与沥青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表面修饰显著增强了其与沥青的相容性,相同掺量下,表面修饰纳米SiO2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差值以及离析管上下两部分纳米SiO2含量的差值均要低于未修饰纳米SiO2改性沥青.与未修饰纳米SiO2相比,表面修饰纳米SiO2对沥青的软化点和黏度提高幅度更大,针入度降低更小,且可提高沥青10℃的延度.同时,表面修饰纳米SiO2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后的黏度老化指数显著减小,表现出优良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 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细观损伤及微观性能

      2014, 17(1):177-18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32

      摘要 (90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给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研究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技术及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TG)等测试手段,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的细观损伤规律及微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加载过程中,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试件上部分断面的CT平均数变化较小,下部分变化较大、损伤严重.试件的破坏过程分为压密、扩容、裂纹扩展及破坏4个阶段,损伤过程表现出塑性特征,这源于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低强度、低弹模的力学性能.乳化沥青与黏土不参与水泥水化,破乳后的沥青包裹水泥颗粒,减缓了水泥早期水化速度;后期水化迅速,结构逐渐致密,部分沥青与Ca(OH)2,C3S,C2S及钙矾石等水化产物相互镶嵌.

    • 水泥粉煤灰对再生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014, 17(1):182-18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401033

      摘要 (5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为主体,研究了水泥粉煤灰(C FA)和再生骨料2个体系之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载频率的降低,RAP混合料的动态弹性模量随之降低;当mA/mS为1/5~5/5,水泥掺量(质量分数)为2%~6%,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为5%~6%时,再生骨料和C FA体系之间有较好的适应性;当mA/mS为2/5~3/5时,RAP混合料的软化系数大于0.75,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