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739-74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1
摘要:为了研究影响聚合物颗粒在水泥表面吸附行为的因素,测试了掺乳液前后新拌浆体zeta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并研究了乳液类型及聚灰比(mL/mC)对水泥粒子吸附乳液中聚合物颗粒(简称乳液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粒子会吸附乳液颗粒,阴离子型乳液颗粒较非离子型乳液颗粒更易被水泥粒子吸附;随聚灰比的增加,水泥粒子对乳液颗粒的吸附量有一个最大值,且乳液颗粒在水泥表面的吸附是单层的.
2013(5):744-75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2
摘要:选用聚羧酸醚(PCE)和萘系磺酸盐(PNS)2种超塑化剂和粒径分别为3000目(4μm),1500目(8μm)和1250目(10μm)的3种天然石灰石粉,制备了水灰比或水胶比(质量比)为0.3的硅酸盐水泥浆.采用同轴圆筒式流变仪测量其流变曲线,并应用H B流变模型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处理.结果表明:当超塑化剂掺量达到一定量时,表征水泥浆剪切增稠流变行为的流变指数n大于1,超塑化剂掺量越大,n值越大;当两种超塑化剂掺量相同时,PCE的n值较PNS的大;平均粒径与水泥颗粒相差越大、粒径分布越分散的石灰石粉取代水泥后,n值越小.PCE的空间位阻作用分散减弱了水泥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剪切作用下水泥颗粒容易形成“动水颗粒丛”,水泥浆更易发生剪切增稠现象;多分散粒径比单粒径或粒径分布较窄的悬浮体系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颗粒间动水压力难以使颗粒形成“动水颗粒丛”,浆体不易发生剪切增稠现象.
2013(5):752-75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3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规律.结果表明:龄期120d时,粗骨料取代率为50%,100%的再生混凝土RAC50,RAC100的收缩总变形值较普通混凝土分别增加17%,59%;徐变持荷90d时,再生混凝土RAC50,RAC100的徐变变形值较普通混凝土分别增加12%,76%.将徐变试验数据与RILEM B3,ACI 209R 92,CEB FIP(90)等徐变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并结合试验结果对RILEM B3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徐变进行了预测,考察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等对再生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2013(5):758-76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4
摘要:研究了振捣密实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废旧轮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建立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橡胶集料的掺加导致了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橡胶集料体积分数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越多;橡胶集料体积分数相同时,振捣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比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稍大;一定体积分数橡胶集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与相同体积分数气孔的降低效应相当;建议混凝土中每增加1%体积分数的橡胶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按4.5%计算.
2013(5):763-76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5
摘要:为研究受酸腐蚀混凝土在受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变规律,用pH值为2.5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溶液对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侵蚀,采用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方式对腐蚀前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抗压试验.通过对试件受力变形、凯塞效应和声发射速率过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酸性腐蚀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损伤力学和声发射速率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初始损伤的混凝土损伤因子及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实现了利用声发射事件数对腐蚀混凝土的损伤大小进行定量评估.
鲁进亮 , 张俊喜 , 张羿 , 蒋俊 , 马行驰 , 王昆 , 屈文俊
2013(5):770-77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6
摘要: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结合表面分析,研究了再碱化条件下钢筋表面锈层发生还原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粉末微电极法研究了铁锈在碱性环境中的阴极过程.结果表明:钢筋及其氧化层在碱性环境中的电极过程都表现出良好的氧化还原性,铁锈的阳极过程表现出2个阶段,但无锈钢筋的阳极过程却表现出3个阶段,锈层氧化物经过电化学再碱化后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还原,同时其体积也会相应缩小,再碱化只使腐蚀电位有所正移,但并未使腐蚀电流密度明显降低.
2013(5):777-781.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7
摘要:为改善现有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不能考虑计算期内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随时间变化的不足,在Fick第二定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计算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但能考虑水灰比、龄期、温度、湿度、混凝土与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而且能考虑混凝土结构服役期内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的时变效应.通过与理论模型和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3(5):782-78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8
摘要:针对海水挟砂浪涌的服役环境,试验研究了冲磨速率及冲磨角度对桥梁墩柱海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胶凝材料体系混凝土抗冲磨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冲磨速率和冲磨角度对海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有较大影响.在胶凝材料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海工混凝土稳定磨损率随冲磨速率增大逐渐增大,抗冲磨强度随冲磨速率增大逐渐降低;海工混凝土稳定磨损率随冲磨角度增加逐渐增大,当冲磨角度小于60°时,稳定磨损率增加速率较大,超过60°后增加速率趋缓,当冲磨角度为90°时,稳定磨损率最大.在相同强度等级条件下,硅粉对混凝土抗冲磨强度的贡献最大,而矿粉与粉煤灰复掺也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磨强度.
2013(5):787-79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09
摘要: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过程的影响,采用三点受弯的方法将粉煤灰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5%和30%的混凝土梁进行两两自锚,并将不同开裂状态下的试验梁放置于5%(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受弯开裂混凝土的表层对流区深度在10~20mm,且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对流区深度逐渐增大;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弯曲裂缝宽度的增大而提高;粉煤灰掺量在15%以上时能有效改善开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是普通混凝土的1/8~1/6;扩散分析时,混凝土损伤劣化效应系数K与裂缝宽度w,粉煤灰掺量f可用指数关系进行拟合.
2013(5):794-80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0
摘要:针对仿真混凝土材料脆性过大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在原料中添加黏土或细橡胶颗粒来改善其脆性的2种方法.结果表明:与普通仿真混凝土相比,添加黏土可以改善仿真混凝土的脆性,增强其变形能力;依据黏土仿真混凝土的各力学参量随黏土含量变化规律的理论拟合曲线,可以确定符合某仿真试验模型所需要的黏土仿真混凝土的配合比;橡胶仿真混凝土在破坏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变形协调性,在承受最大荷载时未产生脆性断裂,而是呈现出经过较大塑性变形后的延性破坏现象.
2013(5):801-80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1
摘要:利用制盐卤水和石灰合成低(水化)碱性MgO粉体,再与秸杆、卤水复合制成秸杆胶凝复合材料,研究碱性环境对这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沉淀反应终点pH<10.0,可保证MgO粉体具有较低的水化碱性;强碱性环境(pH>12.0)对秸杆纤维有较强的侵蚀作用,对其复合材料的凝结和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低碱性(pH<10.0)镁氯胶凝材料与秸杆纤维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秸杆纤维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增加,抗折、抗压强度下降,尺寸较小、较大的秸杆纤维分别对复合材料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2013(5):806-81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2
摘要:采用3种工艺处理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RCA):仅用水清洗(WJ RCA);先后用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清洗(SJ RCA);先用水清洗再包裹水灰比为0.5的水泥浆液(CJ RCA),并用它们来拌制沥青混合料.测试了RCA 沥青界面的粘附性能;通过马歇尔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表面处理工艺对骨料表面微细观性能的影响及RCA 沥青界面的化学特征,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RCA 沥青界面存在化学吸附作用,合适的表面处理工艺能提高RCA 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当采用合理油石比时,其马歇尔稳定性能与采用天然玄武岩骨料(NCA)的沥青混合料相当.
2013(5):812-816.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3
摘要: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固化翘曲将长期存在,会对其平整度、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野外铺筑水泥混凝土足尺试验路面,观测、分析了5种养生方式下其早期、终凝时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普通养护剂养生和塑料薄膜养生分别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7.1,6.5℃/26cm的内嵌温度梯度;虽然不同养生方式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温度场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差异也较为明显,而且这种差异主要由养生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率、热交换系数等参数不同所致.
2013(5):817-82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4
摘要:基于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服役环境条件,测试了干燥、气干以及饱水状态下CRTS I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在-20~60℃时的热变形.结果表明:湿含量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热变形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非干燥状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热变形是自身组分热变形、内部水相态转变及蒸发所导致的体积变形的综合表现;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内部水向外迁移引起显著的收缩变形,这种收缩变形导致非干燥状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在20℃左右出现热收缩现象;在饱水条件下,冰水相变产生的体积收缩导致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在-5~5℃时产生显著的收缩.
2013(5):824-82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5
摘要:在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中分别添加NaCl和CaCl2电解质,考察Na+,Ca2+阳离子对阴离子型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电解质掺加前后阴离子型乳化沥青zeta电位、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的变化,探讨Na+,Ca2+阳离子对阴离子型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a+对阴离子型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Ca2+则显著降低阴离子型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且影响程度随Ca2+浓度提高而呈上升趋势.Ca2+吸附并聚集在沥青微粒周围,降低了沥青微粒间的静电斥力,导致沥青微粒聚集,最终降低了阴离子型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在阴离子型乳化沥青生产用水中Ca2+浓度不宜超过1.9mmol/L,且不宜使用可电离出Ca2+的添加剂.
2013(5):829-83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6
摘要:采用透水模板衬与真空脱水工艺相结合的方法浇注低水灰比混凝土,探讨以中高强度配比的真空成型混凝土达到高强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 降低水泥的比表面积可提高低水胶比混凝土的真空脱水率,进而提高混凝土抗冲磨性能;采用透水模板衬和真空脱水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配制强度为C50的真空成型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达到或超出配制强度为C70的非真空高强混凝土,由此可减少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真空脱水工艺提高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机理在于其明显降低了混凝土孔隙率,靠近表层的混凝土最可几孔径、临界孔径和平均孔径均明显减小,孔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谭忆秋 , 王海朋 , 马韶军 , 董泽蛟 , 邵显智 , 陈凤晨
2013(5):834-839.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7
摘要:为了准确修正应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监测得到的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信息,并为沥青路面温度场实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针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沥青路面应用的标定方法及输出特征展开了研究.采用水浴方法对使用前传感器进行标定;通过对碾压成型后的复合车辙板试件内温度传感器的再次标定,分析了沥青路面碾压工艺对埋设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标定结果的影响;采用车辙试验仪对成型的复合车辙板进行碾压,模拟分析荷载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输出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拟合可满足温度误差不超过±0.5℃的标定合格标准,符合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标定模型;复合车辙试件成型12h的温度传感器标定结果与水浴标定结果差距较大,但2d后的标定结果差距减小;荷载会对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息产生影响,但响应信息仍能保证精度.
2013(5):840-84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8
摘要:为研究XPS保温板在变化热流作用下的引燃特性,对10组变热流条件下2.2,4.5cm厚XPS保温板辐射引燃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了XPS保温板表面接受到的热辐射强度、引燃时间、表面温度以及质量损失速率.结果表明:0.0194kW/(m2·s)热流变化率不足以引燃XPS保温板试样;当热流变化率大于0.0373kW/(m2·s)时,在热流的作用下XPS保温板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临界着火点时,XPS保温板瞬间燃烧,发出耀眼火焰和黑色浓烟,同时温度闪升至970.5℃左右;当有焰燃烧结束时,表面温度突降,燃烧过程结束;在有焰燃烧阶段,XPS板质量呈线性递减;临界着火点温度为336.0~387.0℃,且XPS保温板引燃时间与热流变化率具有乘幂关系,幂指数约为-0.765.
2013(5):846-85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19
摘要:骨料级配特征对透水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基本性能有较大影响.采用A,B,C 3种粒径的骨料进行混料设计试验,通过对大量的试验数据拟合与方差分析,建立了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单位体积骨料颗粒数量、骨料比表面积、不同龄期抗压强度与骨料级配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对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优化和基本性能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3(5):858-86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1
摘要:研究了橡胶混凝土经不同温度作用后外观及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经250℃真空温度作用后,可大幅度提高其抗压强度,其外观无明显变化;149μm(100目)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率大于4000μm(5目)橡胶混凝土;橡胶混凝土在空气中分别经250,500,800℃温度作用后,其表面留下了橡胶降解产物残留痕迹,抗压强度均有所降低,且149μm橡胶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大于4000μm橡胶混凝土,但两者抗压强度降低率均小于混凝土对比样.
2013(5):863-86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2
摘要:考虑再生混凝土Cl-结合的非线性,对再生混凝土的二维Cl-扩散性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Cl-扩散特性.通过变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老界面Cl-扩散系数、浸泡时间和老砂浆厚度等相关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的Cl-单向扩散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部Cl-浓度(质量浓度,下同)非均匀分布,Cl-非线性结合对其扩散影响显著,再生混凝土Cl-浓度沿着扩散深度呈波浪式下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浸泡时间和老砂浆厚度等因素的变化对Cl-浓度的影响随着扩散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且在界面过渡区的影响较为明显.
2013(5):869-875.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3
摘要:通过外加电流加速锈蚀获取锈蚀钢筋,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钢筋截面锈蚀率,并对锈蚀钢筋在应变率为2×10-4~50.00s-1时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均截面锈蚀率的增大,钢筋屈服平台缩短直至消失,试件破坏均发生在最小截面,钢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相对值呈线性降低,极限应变按指数关系衰减,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但锈蚀钢筋基于最小截面的强度并没有降低.锈蚀钢筋仍存在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大,锈蚀钢筋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增大,但应变率对锈蚀后钢筋弹性模量和极限应变的退化影响不大.锈蚀越严重,应变率效应越不明显.
2013(5):876-880.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4
摘要:以水玻璃(WG)和氢氧化钠(NH)为碱组分配制碱矿渣水泥石(AASS),采用氮吸附方法分析了这两种碱矿渣水泥石碳化前后的孔结构,并与硅酸盐水泥石(PC)作对比.结果表明:碳化前,以水玻璃为碱组分的矿渣水泥石比表面积最大,平均孔径最小,累积孔体积最大,最可几孔径最小;以氢氧化钠为碱组分的碱矿渣水泥石比表面积最小,平均孔径最大,累积孔体积最小,最可几孔径最大;而硅酸盐水泥石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累积孔体积及最可几孔径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碳化后,上述3种水泥石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均减小;碱矿渣水泥石比表面积增大,硅酸盐水泥石比表面积减小.
2013(5):881-887.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5
摘要:以水淬高炉矿渣为主要材料,石灰加脱硫石膏为复合激发剂,添加少量外加剂,制备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探讨了不同掺量复合激发剂对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中石灰、脱硫石膏、外加剂、水淬高炉矿渣的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0%,17.5%,0.5%,78.0%,胶砂比(质量比)为1∶8,充填料浆浓度(质量分数)为68%时,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充填体28d抗压强度可达到3.09MPa,是充填料浆浓度、胶砂比和外加剂掺量相同条件下42.5R水泥充填体28d抗压强度的7.2倍.在全尾砂胶结充填中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能完全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全尾砂新型胶凝材料的主导水化产物为AFt晶体和无定形C S H凝胶.
2013(5):888-893.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6
摘要:设计了不同配合比的页岩陶粒混凝土,观察了600℃高温后不同湿含量(质量分数)页岩陶粒混凝土的爆裂情况,测试了200,400,600,800,1000℃高温后页岩陶粒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相对残余抗压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页岩陶粒掺量的增加,页岩陶粒混凝土高温爆裂率增大;页岩陶粒混凝土湿含量越高,其高温爆裂率越大;掺0.91kg/m3长度为20mm的网状聚丙烯纤维可以使页岩陶粒掺量580kg/m3的全轻混凝土不发生高温爆裂.经历800℃和1000℃高温后,全轻混凝土质量损失比普通混凝土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页岩陶粒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页岩陶粒掺量越大,混凝土相对残余抗压强度越大.
2013(5):894-89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7
摘要:基于45°剪切角的复合试件剪切试验,进行了改性环氧树脂防水黏结层的设计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防水黏结层的剪切强度主要受树脂用量和树脂混合到沥青混合料摊铺之间间歇时间的影响.改性环氧树脂用量宜≥0.6L/m2,玄武岩碎石粒径为1.18~3mm或3~5mm,碎石对防水黏结层表面的覆盖率为90%,24℃下施工间歇时间应小于12h.与其他材料防水黏结层相比,改性环氧树脂防水黏结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性能、低温抗冻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但造价较高,推荐用于裂缝较多的水泥混凝土桥面.
2013(5):898-90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8
摘要:采用磷酸对黄河淤积泥沙进行活性激发,再将其与石灰和河砂混合、压制成活化石灰土,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磷酸对黄河淤积泥沙的活化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质量分数)的磷酸对黄河淤积泥沙的活化效果最佳,以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活化石灰土,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可分别达到19.3MPa和0.96,较未活化石灰土分别提高了150%和50%;磷酸使黄河淤积泥沙中—OH基团含量提高,还能与其表面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丝状磷酸钙晶体,从而起到活化和固结作用;活化石灰土的微观形貌与普通混凝土类似,氢氧化钙和磷酸钙晶体包裹在沙粒表面起到胶凝作用.
2013(5):903-90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29
摘要: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适用于水泥基材料微裂纹自修复的脲醛树脂/环氧树脂微胶囊.该胶囊球形度好、囊壁粗糙,有利于与水泥基体形成良好的结合.以咪唑类环氧树脂固化剂MC120D和液态常温固化剂四乙烯五胺(TEPA)作为环氧树脂E 51的固化剂,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作为环氧树脂E 51的稀释剂,组成修复剂体系.基于Kissinger和Crane方程对此修复剂体系进行了固化动力学分析,根据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确定MC120D和BGE掺量分别为环氧树脂E 51质量的20%和17.5%.以高韧性PVA纤维增强砂浆为基体,分析了损伤基体中微胶囊自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3(5):913-918.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31
摘要:研究了胶合木曲梁纯弯曲区横纹应力与各向同性材料曲梁纯弯曲区径向应力.结果表明:胶合木曲梁纯弯曲区横纹应力与各向同性材料曲梁纯弯曲区径向应力分布规律大致相同,都是中性轴附近大,随距中性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胶合木曲梁纯弯曲区横纹应力以胶缝为分界线,呈锯齿状分布,层板髓心位置对应力峰值影响较大,髓心位于层板大面的胶合木其横纹应力最大,应力峰值是简化计算式的1.5倍.根据胶合木的应力特点和脆性开裂特点,建立了胶合木开裂损伤本构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软件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成功预测了曲梁的横纹开裂及其极限承载力,与曲梁承载力试验相比,其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吻合良好.
2013(5):919-922.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32
摘要:对建筑用PVC(聚氯乙烯)膜材进行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试验.采用Prony级数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建立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单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受初始应力影响较小;不同经、纬向初始应力比下,双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变化较小;双轴经向应力松弛量高于单轴经向应力松弛量,而双轴纬向应力松弛量则低于单轴纬向应力松弛量.Prony级数可以有效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在单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中引入调整参数,可以较好地模拟双轴应力松弛.
2013(5):908-4. DOI: 10.3969/j.issn.1007 9629.2013.05.030
摘要:对4种改性沥青和1种基质沥青进行高温条件下较宽应力范围的重复蠕变试验,计算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unr,分析改性沥青黏弹响应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再选择夏季沥青路面典型高温下沥青非线性响应区域内的Junr值,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的线性范围明显减小;进入非线性响应区域后,Junr值迅速增大,沥青抗永久变形能力明显降低;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存在差异,在较高温度和应力下,高强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最优;有限样本条件下,沥青在非线性响应区域内的Junr值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好,说明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与沥青非线性黏弹响应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