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424-429.
摘要:为了全面反映粉煤灰化学、物理特性对其抑制混凝土碱硅反应(ASR)效果的影响,采用60℃快速混凝土棱柱体法考察了10种粉煤灰对ASR的抑制效果,采用XRD多相Rietveld定量分析方法测试粉煤灰的矿物组成,采用激光粒形粒度分析仪测试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和平均粒径,同时测试粉煤灰45μm筛余,然后分别用粉煤灰非晶态SiO2含量、非晶态Al2O3含量、45μm筛余、平均粒径以及比表面积对其化学成分因子进行修正,得到粉煤灰的物理化学因子,并用文献数据对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用粉煤灰中非晶态SiO2或非晶态Al2O3含量分别取代SiO2或Al2O3总量均不能改善ASR抑制率与化学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细度与化学成分组合而成的物化因子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粉煤灰抑制ASR的能力.
2010(4):430-434.
摘要:掺加聚丙烯纤维对脱硫建筑石膏进行物理改性,研究纤维掺量及掺加工艺对脱硫建筑石膏力学性能的影响;掺加有机乳液对脱硫建筑石膏进行化学改性,研究脱硫建筑石膏的耐水性能,并构建乳液防水物理模型;研究聚丙烯纤维和有机乳液对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的复合改性效果,利用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对聚丙烯纤维和有机乳液的复合改性作用机理进行讨论.试验表明,经过聚丙烯纤维和有机乳液的复合改性作用,脱硫建筑石膏的性能指标为:抗折强度8.57MPa,抗压强度10.14MPa,24h吸水率6.01%(质量分数).
2010(4):435-440.
摘要:以矿渣与粉煤灰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carbon fiber reinforced geopolymeric concrete,CFRGC);采用100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碳纤维掺量的CFRGC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强度与能量吸收的应变率效应,以及碳纤维掺量对CFRGC强度与吸能特性的影响;改进了波形整形技术,以满足恒应变加载的要求.结果表明:厚度为1mm,直径分别为20,22,25,27,30mm的H62黄铜波形整形器可以较好地实现SHPB试验过程中的恒应变率加载,且试验结果可靠;CFRGC属于应变率敏感材料,其冲击压缩强度与能量吸收特性均表现出近似的应变率线性相关性,强度的应变率敏感值为47.8s-1;碳纤维对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且该效果随着平均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强;碳纤维的相对最佳掺量为0.2%(体积分数).
2010(4):441-445.
摘要:通过对50根不同截面形式、不同尺寸的GFRP(玻璃钢)构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构件的变形特征、破坏形态和稳定系数,并拟合出基于Perry公式的稳定系数计算式.结果表明:GFRP构件在其失稳后卸载完毕时,变形完全恢复,没有明显的残余变形;GFRP构件失稳前基本呈线弹性特征,破坏时呈脆性特征;GFRP构件失稳类型分为弯曲失稳和扭曲失稳;所拟合出的GFRP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表明该计算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2010(4):446-451.
摘要:研究了矿渣、粉煤灰、水泥等掺和料单掺和复掺时对生土墙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掺掺和料时,水泥对生土墙体材料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较好,矿渣次之,不宜掺入粉煤灰;复掺掺和料的生土墙体材料与单掺或未掺掺和料的生土墙体材料相比,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和收缩变形值均增加.复掺优化后的最佳组合为:矿渣、粉煤灰、水泥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2%,12%,8%.
2010(4):452-456.
摘要:应用有限单元法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的(软土)地基进行隐式动力分析,再基于地基应力响应分析和变形响应分析,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减小交通荷载引起的地基累积塑性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路堤高度为1m左右时,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会产生显著的累积塑性变形;土工格栅加筋改善地基表面的最大压应力分布,减小传递到地基表面的剪应力;土工格栅加筋降低了地基上部由交通荷载引起的动偏应力,从而致使地基的累积塑性变形明显减小;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由交通荷载引起的地基累积塑性变形迅速减小,加筋效果相应下降.
2010(4):457-462.
摘要:采用共价接枝的方法,将羧基、乙二胺(EDA)、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二氨基二苯醚(DDE)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等官能团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了碳纳米管/氰酸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碳纳米管对氰酸酯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氰酸酯树脂体系相比,采用p-ABA修饰的碳纳米管/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提高了17.6%,冲击强度提高了24.6%;碳纳米管的加入并未明显改变氰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并不影响其作为耐高温材料的使用;凝胶点测试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对氰酸酯树脂的固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2010(4):463-467.
摘要:通过对横截面为50mm×50mm的杉木规格材试件圆钢钉握钉力的测试,探讨了圆钢钉直径、木材密度、试件放置条件、木材纹理方向对握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规格材端面上的握钉强度变异性大于纵面,变异范围与试件密度无关;圆钢钉直径对端纵面握钉强度比无显著性影响;密度指数为1.784,比国外设计公式中的值低;自然放置较恒温恒湿放置、相对温湿度变化较时间对握钉强度的削弱现象更为明显;杉木规格材试件的圆钢钉握钉强度均高于国外木结构设计规范,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010(4):468-473.
摘要:为了改善环氧树脂浸渍后的纤维束与混凝土之间沿纤维束径向的黏结性能,通过对薄板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对纤维束表面进行黏砂处理、在混凝土中掺加短切聚丙烯纤维及在纤维编织网上挂U型钩等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措施都有助于提高纤维束与混凝土之间沿纤维束径向的黏结力,从而提高保护层混凝土的抗剥离能力,最终提高构件的承载性能;黏细砂网的增强效果优于黏粗砂网;聚丙烯纤维掺量略低于1.0kg/m3的效果较好;加入U型钩的试件承载能力提高明显.
2010(4):474-477.
摘要:西藏某机场在使用近40a后其道面板接缝出现严重破损,减少了机场的服役寿命.为了降低道面接缝破损引起的耐久性问题,采用纤维混杂微膨胀混凝土技术,将道面板尺寸由4m×4m增大至4m×8m(大板),并通过在大板内部埋设混凝土应变计测量了其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尺寸面板早期未出现开裂,在其内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微膨胀效应;新型道面作用机理为氧化镁膨胀剂水化产生的膨胀能与纤维的物理约束共同作用,从而提高了混凝土自身抗变形能力.
2010(4):478-482.
摘要:采用弹性损伤本构模型和参数,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实现了EPS外保温系统黏结强度的原型结构仿真,并对改进材料性能和调整结构的EPS外保温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分析.研究发现,原型系统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一致,即原型系统的黏结强度无法达到国家强制要求;通过分析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改进系统的数值仿真给EPS外保温系统提出了采用锚固构件及砂浆抗拉强度为2.50MPa的优化方案,此时所得到的系统黏结强度可达0.48MPa.研究结果表明EPS外保温系统数值仿真可以有效运用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2010(4):487-491.
摘要:通过自行设计研制的试验装置,对隧道力环境下防水膜防水性能的损伤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水膜厚度是决定其防水效果的最主要因素;3mm厚的防水膜在工程实际中既能保证正常衬砌压力下的不渗水,又能保证其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在衬砌压力作用下,防水膜受损程度较无衬砌压力作用时严重;基面有裂缝或凹凸不平时,防水膜防水性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当基面上出现易压碎尖点时,防水膜则严重受损;受拉及受剪状况下防水膜的防水性能均遭受损伤.
2010(4):492-496.
摘要: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MultiN/C3100,通过调整石膏含量和形态,考察可溶性SO42-对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膏含量的增加,可溶性SO42-增加,超塑化剂在水泥上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则逐渐减少;不仅不同形态的石膏对超塑化剂的吸附行为有一定影响,而且形态相同、种类不同的石膏对超塑化剂的吸附行为也有一定影响.提出了可以通过增减SO42-的量来改变水泥和聚羧酸系超塑化剂之间吸附量的建议.
2010(4):497-500.
摘要:通过半连续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m(聚丁二烯)/m(苯乙烯)/m(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50/50/0,50/49/1,50/46/4的3种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共聚胶乳(PB-g-PSG胶乳).水灰比为0.4(质量比),将3种PB-g-PSG胶乳用于制备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GMA含量和聚灰比对该砂浆的流动度、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吸水速率的影响,并与SD623羧基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3种PB-g-PSG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动度随GMA含量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均随聚灰比的增加而增加;PB-g-PSG胶乳能显著降低水泥砂浆的吸水速率;PB-g-PSG胶乳的掺入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这种砂浆的抗压强度随聚灰比的增加而降低,且小于参比水泥砂浆,聚灰比小于10%(质量分数)时,抗折强度大于参比水泥砂浆,最高可达9.65MPa;PB-g-PSG胶乳可作为水泥改性剂使用.
2010(4):501-504.
摘要:依据CECS48:93标准,以高碱水泥和活性骨料配制的砂浆棒为基准试件,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对矿物掺和料单掺、矿物掺和料+引气剂复掺、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复掺、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三掺4种砂浆抑制碱骨料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胶比小于0.50(质量比)时,该比值越小,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硅灰)单掺、矿物掺和料+引气剂复掺、矿物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引气剂三掺砂浆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效果越好;当水胶比为0.30~0.35或大于0.40时,采用高效减水剂、矿物掺和料复掺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效果随水胶比增大而增大.
2010(4):505-508.
摘要:通过对废弃聚苯颗粒(waste polystyrene granule,WPG)燃烧特性的分析,研究了烧成制度对掺WPG的粉煤灰页岩多孔烧结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PG燃烧阶段延长烧成时间,有利于烧结过程的进行,试件的尺寸收缩率略有增加;与直接升温到1000℃相比,在WPG挥发分燃烧阶段(380℃)延长烧结时间1h,试件的抗压强度提高了9.91%,在WPG固定碳燃烧阶段(480℃)延长烧结时间1h,试件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8.13%;在480℃下延长烧结时间1h的试件其微观结构要优于在380℃下延长烧结时间1h的试件.在480℃下延长烧结时间1h可制备出抗压强度为20.4MPa、密度为1.52g/cm3、显气孔率为39.53%的烧结制品.
2010(4):520-523.
摘要:研究了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抗压强度、碳化性能、氯离子扩散性能、干湿循环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细度提高,混凝土初始坍落度降低,抗压强度增大;碳化时间相同时,随着水泥细度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不断减小;水泥细度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影响不大;水泥细度的提高加剧了混凝土干湿循环损伤的程度.
2010(4):524-528.
摘要:以矿粉为原料,掺入Na2SiO3和NaOH复合激发剂,制备了大流动度、早强高强无机聚合物混凝土(MPC).探讨了MPC的制备工艺及矿粉用量、溶胶比对MPC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烧失量试验、SEM和EDS分析了MPC各龄期的水化程度、微观结构及强度机理.结果表明:激发剂显著提高了矿粉的活性,MPC水化1d后其水化程度已达52%,并随龄期的延长逐渐加大;MPC水化产物和结构较密实,浆体中C-S-H凝胶、碱性铝硅酸盐水化物和沸石型矿物含量较多,Ca(OH)2含量显著降低,晶体的整体性提高,胶结料和集料的界面强度较大;MPC28d抗折、抗压强度最高分别达8.51,91.9MPa,且强度发展较快,7d抗折、抗压强度最高分别达7.59,84.8MPa,且各龄期的强度均随矿粉用量或溶胶比的提高而降低;各制备参数对MPC工作性影响程度为:矿粉用量〉溶胶比〉砂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MPC坍落度随着矿粉用量或溶胶比的增加而增加,能达到160mm以上.
2010(4):529-534.
摘要:从粗糙度、压碎值和岩性的角度研究了影响机制砂混凝土路用性能的敏感性因素,并与河砂混凝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机制砂的粗糙度正相关,抗折强度与机制砂的压碎值负相关;混凝土的耐磨性随机制砂粗糙度的增大、压碎值的减小而提高,与砂中SiO2含量的相关性不大;在压碎值不大于17.3%(质量分数)的情况下,利用石灰岩机制砂配制耐磨路面混凝土是完全可行的;在同等强度下,掺入适量粉煤灰不会影响机制砂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
2010(4):535-539.
摘要:介绍了PTFE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对该膜材在0°,15°,30°,45°,60°,75°,90°这7个偏轴方向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拉伸断裂破坏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最后进行了应变速率分别为10%,25%,50%,100%,200%,500%min-1的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断裂强度、断裂延伸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TFE膜材是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利用Tsai-Hill强度准则能够对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做出较好的预测;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略有增加,而断裂延伸率则略有减少,且与应变速率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2010(4):540-544.
摘要:以攀枝花电厂低钙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高粉煤灰掺量的水泥基防水涂料.试验对比分析了粉煤灰表面改性、化学激发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化学激发剂对粉煤灰的活化效果,同时对活化机理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粉煤灰涂料抗渗压力比原灰涂料提高了67%,比化学激发粉煤灰涂料提高了25%;表面改性+化学激发粉煤灰涂料抗渗压力比原灰涂料显著提高;表面改性+化学激发粉煤灰涂料15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压力和抗渗压力比均高于GB18445—2001《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标准》的28d值.
2010(4):545-549.
摘要:为了了解纤维土的路用特性,采用室内试验分析了影响纤维土黏聚力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素土、石灰土和水泥土掺加纤维后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纤维土黏聚力影响显著;在素土、石灰土和水泥土中掺加纤维均能明显提高土体的黏聚力,但内摩擦角变化不大;素土的初始弹性模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而石灰土和水泥土的初始弹性模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减小;素土和石灰土掺加纤维后可应用在需要提高抗变形能力的实际工程中,水泥土掺加纤维后可应用在需要提高强度的实际工程中.
2010(4):550-554.
摘要:将蒙脱土(MMT)与SBS改性沥青熔融共混,制备了系列蒙脱土/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XRD),分析了蒙脱土/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利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研究其热氧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高速剪切作用下,MMT与SBS在基质沥青中均匀分散,形成剥离型与插层型纳米复合结构;MMT对SBS改性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小,使其抗高温形变能力显著提高,但对其低温性能不利;老化后基质沥青软化点升高,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变化不大,而MMT/SBS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降低;与SBS改性沥青相比,MMT/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明显提高.
2010(4):555-559.
摘要:采用FRW阻燃剂对杉木积成材进行了阻燃处理,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不同载药率下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在50kW/m2的热辐射功率下,杉木积成材经FRW阻燃处理后,其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随着载药率的增大而减小,当载药率为10.07%(质量分数)时,处理材的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比未处理材降低了约50%;与未处理材相比,处理材的点燃时间明显延长,炭生成量明显增加;FRW阻燃处理杉木积成材的阻燃效果显著.
2010(4):560-562.
摘要:以《建筑材料学报》2003~2008年发表的722篇论文为统计样本,对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筑材料学报》的影响因子在2008年首次超过了同类期刊平均值,说明其上升势头良好;总被引频次呈逐年上升态势;基金论文比为0.42~0.69,处于较高水平,且资助等级以国家级和省部级为主.
2010(4):F0002-F0002.
摘要:诸葛培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男,汉族。1942年生于重庆。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五年制本科(现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