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7.
摘要:实验研究了膨胀剂掺量和钢管厚度对不同强度等级方钢管膨胀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膨胀剂掺量条件下,方钢管膨胀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比方钢管普通混凝土提高了15%;钢管厚度越大,方钢管膨胀混凝土极限承载力越大.
2008(1):8-13.
摘要:通过坍落流动度、J环和U型管试验,评价了纤维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能、粘度、钢筋间隙通过性能和抗离析性能,得到了满足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的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各种不同类型纤维(高耐碱玻璃纤维HARGF、改性聚丙烯纤维MPPF、混杂纤维CF)对自密实混凝土早龄期非自由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阻止骨料沉降和水分上浮,减少泌水通道和泌水量,纤维可减缓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速率,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单掺HARGF或MPPF可以有效限制混凝土基体早龄期的塑性收缩和干缩,阻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CF限制混凝土基体早龄期收缩和裂缝展开的能力优于HARGF和MPPF,呈现出明显的正混杂效应.
2008(1):14-20.
摘要:采用静力和高应变率试验系统,研究了建筑钢筋HPB235,HRB335和HRB400在静载以及应变率为2~80 s-1下的力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建筑钢筋的力学性能呈应变率相关性.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建筑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提高,相比之下,屈服强度的提高幅度大于极限强度;屈服强度较低的钢种比屈服强度较高的钢种呈现更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经回归分析,给出了以钢筋力学性能特征值为基础的建筑钢筋模型和John-son-Cook模型中的参数.通过算例和已有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反映了建筑钢筋的动力反应本质,并且可以用来描述应变率小于2 s-1时的建筑钢筋力学行为.
2008(1):21-27.
摘要:通过碳化混凝土再碱化试验,对碳化混凝土再碱化影响因素及其耐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外加电压、电解质溶液浓度以及再碱化时间对碳化混凝土再碱化有显著影响;再碱化对钢筋周围混凝土碱性的恢复以及对腐蚀钢筋的再钝化有利.研究分析了影响碳化混凝土再碱化耐久性的因素,为以后实现对碳化混凝土再碱化全寿命控制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2008(1):28-32.
摘要:为了分析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粘弹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和粘弹性力学理论,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公式,结合四单元五参数粘弹性模型对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松弛模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纤维沥青混凝土有效松弛模量的粘弹性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分析了纤维掺量与纤维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纤维沥青混凝土泊松比的变化对其松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小于0.20%(质量分数)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在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松弛过程中,泊松比随着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的减小而逐渐增大,不计入泊松比变化的纤维沥青混凝土松弛模量要比计入泊松比变化的松弛模量大.
2008(1):33-37.
摘要:应用扫描微电极法原位测量了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表面微区的电位分布,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量,研究了钢筋的局部腐蚀行为及模拟混凝土孔隙液pH值和Cl-浓度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饱和Ca(OH)2溶液中,钢筋处于钝态,其表面微区电位分布为动态平衡;溶液的pH值降低和外加一定浓度的Cl-后,钢筋表面微区电位分布随之变化.当表面微区电位分布出现固定的突出电位峰时,钢筋发生了点腐蚀.在pH=12.00,外加Cl-浓度为0.05 mol/L或pH值降至10.16的Ca(OH)2溶液中,钢筋表面去钝化,发生腐蚀.
2008(1):38-41.
摘要:采用SEM,EDX,TEM,DSC研究了Ti,B,RE(富铈混合稀土)细化的6063铝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Ti,B,RE细化的6063铝合金晶粒小于Al-5Ti-1B细化的合金;对于Ti,B,RE细化的6063铝合金,200℃×(80~300)min人工时效处理后,析出相主要为β″,合金硬度较高;对于Ti,B,RE细化的6063铝合金,由于RE与Mg,Si反应形成了Al-Si-Mg-RE化合物,消耗了一定量的Si,Mg,使Mg与Si反应生成的强化相数量减少,从而使合金硬度低于同等Mg,Si含量的Al-5Ti-1B细化的合金.
2008(1):42-46.
摘要:以膨胀多孔石墨(EG)和硅藻土(DI)这2种多孔矿物介质与硬脂酸丁酯(BS)有机相变材料制备了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并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方法(MDS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借助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分析了多孔矿物介质内部结构特征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G和BS制备的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压制方向的导热系数更接近于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c轴方向的导热系数;采用DI和BS制备的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接近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a-b平面方向的导热系数,即该复合材料内部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多孔矿物介质对有机相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增强效果不仅受多孔矿物介质导热系数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复合材料内部结构特征的影响.当复合材料在热传导方向上形成连通性结构时有利于上述增强效果;而当复合材料形成与热传导方向垂直的层状结构时则不利于上述增强效果,即使多孔矿物介质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也是如此.
2008(1):47-51.
摘要:通过条带拉伸试验,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片材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指出了该关系的应变率相关特性,并对HDPE片材的拉伸模量、最大拉伸应力、最大拉伸应力对应的拉伸应变、泊松比等物理力学参数与拉伸应变率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HDPE片材应变率相关的应力-应变数学模型及其参数的物理意义.
2008(1):52-57.
摘要:采用棉纤维素制备平衡聚合度(levelling-of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LODP)纤维素,以其为原料与氢氧化钠,1,4-丁基磺酸内酯(1,4-butanesultone,BS)反应,得到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丁基磺酸纤维素醚(sulfobutylated cellulose ether,SBC).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参数对丁基磺酸纤维素醚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采用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研究SBC对水泥净浆和砂浆性能的影响,发现该产物具有与萘系减水剂相近的减水效果,且流动度保持性优于萘系减水剂;不同特性粘度以及硫含量的SBC对于水泥净浆具有不同程度的缓凝性.因此,SBC有望成为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甚至高效减水剂.其性能主要由其分子结构决定.
2008(1):58-63.
摘要:利用砂浆坍落扩展度考察了减水剂掺量、水胶比、粉煤灰替代水泥比例、硅灰替代石英粉比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这些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聚羧酸盐减水剂固体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8%~1.0%时,可配制出坍落扩展度在255 mm以上、具有自密实性能,抗离析性能和钢筋间隙通过能力良好,标准养护条件下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超过105 MPa和15 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2008(1):64-69.
摘要:选用3种典型级配材料,研究了拌和用水量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级配、拌和与压实温度同最佳拌和用水量的关系,最终给出了泡沫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用水量的范围,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1):70-75.
摘要:采用驻波管法测定分析了实木、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等常见木质建筑材料的吸声特性,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实木吸声性能较差,在各频率下的吸声率均小于20%;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和刨花板的吸声性能略优于实木.降噪能力排序为: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实体木材.在吸声频谱特性方面,实木、纤维板、胶合板和刨花板的吸收峰中心频率位于1000 Hz附近.在吸声影响因素方面,板厚度、密度和涂饰与否是影响木质材料吸声性能的重要因素,板厚度的增大、面密度的减小都有助于木质材料中低频吸声率的提高,但涂饰会使其吸声率有所降低,木质人造板涂饰后吸声性能的降幅要超过实木.
2008(1):76-79.
摘要:水泥基材料的电性质可以表示为一个电阻电容串、并联组成的简单等效电路,可以应用电化学系统的直流瞬态时域方法求其电路参数.在时间电流法测量的基础上,对时间电流法恒电位阶跃线性响应的响应电流ΔI(t)进行数学处理,结合测量数据求出等效电路参数和时间常数,从而可简便判断水泥基材料的细观结构和水化特性.
2008(1):80-83.
摘要:分别对有杂散、无杂散电流影响下掺粉煤灰水泥石氯离子固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散电流对固化氯离子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将水泥石中固化状态的氯离子转化成游离状态的氯离子;粉煤灰的掺入对于抑制杂散电流对固化氯离子稳定性的影响有一定作用,在粉煤灰掺量范围(0~50%)内,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固化状态的氯离子向游离状态转变的数量依次减小,且随着龄期的增长,这种作用愈加明显.
2008(1):84-88.
摘要:分别采用注浆和挤出两种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材料(CF-SC),对比研究了两种成型工艺对CFSC微观结构和压敏性能的影响.SEM和孔结构分析表明,与注浆成型工艺相比,以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的CFSC结构更加密实,其密度更大;两种成型工艺制备的CFSC在单调压应力作用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压敏特性,而其中的挤出成型工艺使得CFSC的压敏曲线更趋向于线性变化;以两种成型工艺制备的CFSC在循环压应力作用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压敏重复性,而其中的挤出成型工艺可进一步提高CF-SC电阻率变化的稳定性.
2008(1):89-93.
摘要:进行了混杂纤维(钢纤维-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但对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不大.引气剂有助于提高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另外,简单分析了纤维混杂方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影响的机理.
2008(1):94-99.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的增加迅速递减,大致在12 h达到最小值,然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1 d后的极限拉应变大体上呈现为水灰比越低,其值越高的趋势;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发展迅速,同龄期的轴心抗拉强度约为劈裂抗拉强度的0.96倍.
2008(1):105-110.
摘要:研究了5种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较小的最大公称粒径对混凝土强度有利.提出了微粉体系级配范围和关键粒径的概念,研究了硅灰单掺、矿渣和硅灰复掺、粉煤灰和硅灰复掺以及这3种掺和料复掺时的优化级配.指出了硅灰对获得紧密堆积体系不可缺少,且掺和料复掺时比硅灰单掺更为有效,这为堆积密实度计算结果所证实.流变学参数测定结果也表明,双掺15%(质量分数,下同)硅灰和15%粉煤灰时,浆体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最小,因而具有最优级配.
2008(1):111-115.
摘要:用原始强度等级分别为C20和C50的废混凝土制作了再生粗集料,再将再生粗集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然后采用相同的配合比制作棱柱体混凝土试件,并在电液伺服试验机上测定其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结果表明:当再生粗集料不同时,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之间离散较大,轴心抗压强度明显降低,而弹性模量则受控于废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的再生粗集料.
2008(1):116-120.
摘要:研究了预养护对二氧化碳养护砌块混凝土制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二氧化碳养护砌块混凝土时,影响二氧化碳养护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预养护期间试件含湿量而不是预养护时间;当试件在预养护期间失去一定量的水时,二氧化碳养护的程度达到最大值.试件的抗压强度随二氧化碳养护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二氧化碳养护的砌块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与蒸养砌块混凝土相差不大,因此,二氧化碳养护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
2008(1):121-126.
摘要:研究了200℃水热条件下磷酸盐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并与常温下的稳定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热条件有助于减少磷酸盐用量,降低稳定剂成本;在水热条件下提高稳定处理过程中的液固比,有助于垃圾焚烧飞灰中可溶性盐类的减少;水热条件下经磷酸盐稳定处理的垃圾焚烧飞灰的晶体衍射强度较常温下高.垃圾焚烧飞灰在水热条件下经磷酸盐稳定处理后可作为建材原料回收利用.
2008(1):F0002-F0002.
摘要:沈荣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我国著名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及其制品专家.1933年4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化工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获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起主要任职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曾任水泥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房建材料与混凝土研究所所长与总工程师、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