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钢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劈拉粘结强度的研究

      2007(5):505-509.

      摘要 (667)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05个100 mm×100 mm×100 mm钢纤维混凝土(新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立方体试块劈拉试验,探讨老混凝土表面处理方法、界面粘结剂类型及钢纤维体积分数对新/老混凝土劈拉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界面粘结剂类型对新/老混凝土劈拉粘结强度有较大影响.在一定钢纤维体积分数范围内,随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新/老混凝土劈拉粘结强度明显提高.最后,提出了新/老混凝土劈拉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

    • 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方法研究

      2007(5):510-515.

      摘要 (462)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该模型理论明确,有效考虑了剪切因素,用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表征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抗变形能力,用面层内剪应力表示结构的抗车辙属性.通过不同温度、压力及厚度下的车辙试验,基于分层叠加的基本思想确定了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同时根据波尔兹曼线性叠加原理,在永久变形预估模型中考虑了行车速度;最后采用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能够较精确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变形规律,对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通用性,从而为建立正确的车辙预估方法奠定了基础.

    • 某机场道肩混凝土损伤原因分析

      2007(5):516-521.

      摘要 (31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某刚建成1年左右的机场道肩混凝土表面出现了开裂和剥落,为分析道肩混凝土损伤的原因,同时进行了现场和试验室的研究工作.根据现场取回的混凝土芯样的外观检查、岩相分析、孔结构分析、抗渗性试验结果,发现道肩混凝土内部粘结不良,结构疏松,密实性较差.对混凝土芯样和按照道肩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工程所用原材料在试验室中成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冻性分析,结果发现,混凝土芯样和试验室试件抗冻性均表观不良.故推断此道肩混凝土由于内部粘结疏松、密实性和抗冻性较差,在北方严酷环境作用下,混凝土发生冻融破坏而产生了膨胀开裂和剥落.

    • 混凝土盐冻破坏机理(Ⅰ)——毛细管饱水度和结冰压

      2007(5):522-527.

      摘要 (605)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毛细管吸水饱水度、溶液结冰膨胀率和结冰压的影响,继而对混凝土盐冻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溶液结冰膨胀率和结冰压显著降低,这是最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盐冻破坏的因素;另一方面,混凝土内部毛细管吸水饱水度和吸水速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这是最不利于降低混凝土盐冻破坏的因素.基于这些实测数据,经计算证明了浓度为2%~6%(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将产生最大的结冰压,从而形成最严重的混凝土盐冻破坏.

    • 水工混凝土表面接触溶蚀特性的试验研究

      2007(5):528-533.

      摘要 (323)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加速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工混凝土在一定流速软水作用下的表面接触溶蚀特性,并且利用试验数据,对水工混凝土的表面接触溶蚀耐久性进行了评价.溶蚀砂浆表面的微观测试和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接触溶蚀时间的延长,混凝土或砂浆中溶出的物质越来越多;掺入粉煤灰,水泥混凝土溶蚀量增大.

    • 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2007(5):534-537.

      摘要 (313)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指标,对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抵抗性做了基础性试验研究.试验以100%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和砂子制备再生混凝土,以水灰比0.45,0.55为变动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00%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冻融循环抵抗性与粗、细骨料置换率为0的普通混凝土试件相比,当水灰比为0.45,0.55时其耐久性指数分别降低6%和10%,但都能满足评价混凝土冻融循环抵抗性的最低指标.

    • 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特性的研究

      2007(5):538-542.

      摘要 (391)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特性,结果表明,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率随着碳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而下降;碳纤维掺入量存在一个饱和点,超过此饱和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变化趋于稳定;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率随加载频率的增大而降低.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学特性可以用电渗透原理解释,并由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得到验证.

    • >征订启事
    • 2008年《建筑节能》征订启事

      2007(5):542-542.

      摘要 (137)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横向振动技术评估结构材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

      2007(5):543-547.

      摘要 (1477)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选择了186根尺寸为38 mm×89 mm×3 658 mm的加拿大针叶树商品材云杉-松-冷杉(SPF)的建筑结构材作为试验材料,探讨采用一种横向振动技术来评估这些规格材的静态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的可行性.所有试材均根据ASTM D4761的三分点加载方法测量其抗弯弹性模量,然后按照抗弯弹性模量再将它们均匀分成3组.3组试材在采用横向振动方法获得它们的动态弹性模量Etv后,再分别进行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ASTM D4761)、抗拉强度(ASTM D4761)和抗压强度(ASTMD198)的测试.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横向振动方法得到的动态弹性模量Etv与抗弯弹性模量的相关系数(R2)为0.766,与抗压强度的相关系数R2为0.651,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但是,动态弹性模量Etv与抗拉强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横向振动方法能够用于预测建筑结构材的静态抗弯、抗压强度.

    • 高温多雨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水损害模拟研究

      2007(5):548-552.

      摘要 (197)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外模拟试验,研究了夏季高温多雨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并提出了以劈裂抗拉强度指标评价夏季室外水浴高温循环变化对沥青混合料水损害影响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多雨条件下,沥青路面浸水1个月,可导致其水稳定性降低60%左右;在饱水条件下,荷载和高温的循环作用加剧了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 >工程应用
    • 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快速修复材料研究

      2007(5):553-556.

      摘要 (39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快凝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特种添加剂研制出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混凝土修复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在30 min左右凝结硬化,4~5 h左右抗折强度达1.0 MPa以上、抗压强度达10 MPa以上;该材料与老的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粘结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微膨胀性能;该材料在试验路修复施工中可满足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快速修复的要求.

    • 水泥基电磁生态环境材料的工程应用

      2007(5):557-560.

      摘要 (276)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水泥电磁生态环境材料应用的分析,选择具有较好电损耗和磁损耗性能的多晶系纳米掺杂铁氧体为吸波剂,按一定掺量配制建筑吸波砂浆,进行现场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吸波砂浆施工性能良好,可有效吸收、衰减由配电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几十兆赫的电磁辐射,改善周边的电磁环境.

    • 木质复合板弯曲、剪切弹性模量动态测试

      2007(5):561-565.

      摘要 (355)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了一种横向振动测试方法——扭弯法,并利用扭弯法动态测试了定向刨花板的弯曲、剪切弹性模量.结果发现,在不同跨度下动、静态弯曲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说明扭弯法可以对木质复合板的弯曲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进行预测评价;进一步研究了影响该动态测试的因素,建议动态测试时单位面积夹紧力压力在200 kPa左右、测试跨度为610 mm以上,且两宽度边分别测试.

    • >研究简报
    • 蔗糖对水泥水化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2007(5):566-572.

      摘要 (280)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掺量蔗糖对水泥凝结时间、水泥砂浆强度发展、化学结合水量、液相离子浓度、AFt含量以及浆体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能促进AFt的生成,当蔗糖掺量较小(0.045%,质量分数,下同)时,对Ca(OH)2和C-S-H的抑制作用较弱,液相中Ca2 ,OH-浓度的降低不明显,AFt的溶度积大,AFt以细小的凝胶状存在,在水泥颗粒的表面形成不易被打破的保护膜,延缓了水泥凝结,但当保护膜被打破,水泥的水化进程会得以恢复,强度继续发展;当蔗糖掺量较大(0.48%)时,液相中Ca2 ,OH-浓度降低,AFt的溶度积小,AFt以结晶完好的针棒状出现,并在水化产物间穿插和搭接,起到了明显的促凝作用,使得C2S,C3S难以正常水化并提供C-S-H,因而阻碍了水泥砂浆的强度发展.提出了2个阈值的假说,蔗糖掺量在0.01%时即可促进AFt的生成,蔗糖掺量在0.20%时明显抑制硅酸钙的水化.

    • 两性接枝共聚物超塑化剂对水泥早期水化的影响

      2007(5):573-576.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化热测定仪及非接触式电阻率测定仪研究了两性羧酸类接枝共聚物超塑化剂(SSP)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热性能及交变电场下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SP在不延缓水泥正常凝结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水泥早期水化放热量和水化放热速率,延缓水化放热峰值出现时间.SSP掺量为0.3%(质量分数)时,同空白水泥浆体相比,其1 d水化热降低了83%,水化热峰值出现时间延缓了20 h,最高水化放热速率降低了将近50%.SSP使水泥浆体的电阻率平衡期延长,且SSP掺量高的水泥浆体在凝结硬化阶段具有较大的电阻率增长斜率.

    •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断裂韧度

      2007(5):577-582.

      摘要 (59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00个尺寸为100 mm×100 mm×515 mm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试件以及相同尺寸的45个高强混凝土试件切口梁三点弯曲试验,探讨了钢纤维体积分数和相对切口深度对高强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和高强混凝土断裂韧度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韧度增益比成线性增加;随着切口深度的增加,断裂韧度略有降低;高强混凝土断裂韧度服从威布尔分布.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韧度的计算公式.

    • 透水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

      2007(5):583-587.

      摘要 (237)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面层材料的背景与意义,研究了各种因素(如集料的种类和尺寸、集灰比、水灰比、外加剂等)对透水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率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种类与尺寸、集灰比和水灰比是影响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及透水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配制,可以配制出28 d抗压强度达25 MPa以上、耐久性能优良、透水率大于10 mm/s的透水水泥混凝土.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化学建材》(双月刊)

      2007(5):587-587.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研究

      2007(5):588-591.

      摘要 (379)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同时借助SEM,压汞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和分析了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及抗渗透性机理.结果表明,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比,含钡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更合理的孔径分布,致密度高,抗压强度高,抗渗透性能优良.

    • 建筑垃圾制作植被生态混凝土的实验研究

      2007(5):592-597.

      摘要 (29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的概念及应用.以建筑垃圾为骨料制作植被生态混凝土,预制试块经养护后测得其抗压强度为1.0~3.2 MPa、抗折强度为0.2~1.0 MPa、透水系数≥0.5 mm/s、混凝土块孔隙率≥20%;通过实验确定了混凝土块的最优配比、植物培养基的最佳配比和填充方式,并筛选出了最佳草种.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植被生态混凝土可用作河道护堤,避免传统铺砌材料造成的生物隔离,并为未来建筑垃圾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Ⅰ)——单轴受压性能

      2007(5):598-603.

      摘要 (48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及分析,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圆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应力-应变全曲线、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等.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和泊松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差别不大,但其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峰值应变增加、弹性模量降低和脆性增加.进一步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对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的关系式.

    • 用单螺杆挤出机制备缓凝砂浆包裹钢筋的研究

      2007(5):604-608.

      摘要 (323)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单螺杆挤出机实现了缓凝砂浆连续包裹预应力钢绞线.基于缓凝砂浆的动力学性质,建立了缓凝砂浆螺旋输送模型;研究了缓凝砂浆在单螺杆挤出机中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当螺杆转速为122~220 r/min时,缓凝砂浆可实现连续输送、挤出和包裹;用单螺杆挤出机可得到包裹缓凝砂浆并外覆塑料护套的预应力钢绞线.

    • 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度试验研究

      2007(5):609-615.

      摘要 (307)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02个尺寸为100 mm×100 mm×515 mm的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三点弯曲试件的断裂试验,探讨了试件试验龄期、聚丙烯纤维掺量以及水泥掺量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度KIc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随着龄期的增长,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呈增大趋势,最大跨中挠度也是逐渐增大的,当龄期小于28 d时,随着龄期增长,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增长速度较快,而当龄期超过28 d后,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增长速度较慢;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变化规律不太明显,但最大跨中挠度逐渐增大;随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韧度基本上呈线性增加,最大跨中挠度逐渐减小.

    • >征订启事
    • 欢迎订阅《新型建筑材料》月刊

      2007(5):615-615.

      摘要 (14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基于正交法的水泥稳定碎石试验及抗裂性能研究

      2007(5):616-621.

      摘要 (32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通过极差和均方差分析确定了水泥含量、碎石含量和碎石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选择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对骨架密度型水泥稳定碎石和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 利用粉煤灰和碱渣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

      2007(5):622-626.

      摘要 (260)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和碱厂碱渣代替水泥制作人工鱼礁,结果表明,所制人工鱼礁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且对海水无污染,造价低,从而为人工鱼礁的制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快讯
    • 矿渣粉-生石灰粉对粉煤灰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2007(5):627-630.

      摘要 (22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矿渣粉和生石灰粉用量对3种粉煤灰配制的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矿渣粉能显著提高大掺量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尤其是抗折强度;粉煤灰烧失量是影响粉煤灰产品强度的主要因素.

    • 《建筑材料学报》编委会委员吴和融教授简介

      2007(5):F0002-F0002.

      摘要 (23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吴和融,男,汉族,浙江定海人,1937年12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大学高分子材料教授,曾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以及建筑材料学报编委等。吴和融教授于1959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工业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即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1974-1975年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开展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回国后继续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特种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1992年转入上海大学,继续从事高分…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