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42-147.
摘要:通过力学性能、化学结合水量的测定,研究了2种低碱度钢渣的水热反应特性;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了低碱度钢渣蒸压试件的水化产物形貌和晶体结构.结果显示,在1.2 MPa饱和蒸汽压下,2种低碱度钢渣的蒸压性能差异较大,掺入少量石灰(质量分数为5%)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低碱度钢渣蒸压试件的强度;参与反应的物相为镁蔷薇辉石和玻璃相;形成的主要水化产物-αC2SH的形貌并不是连生差的片状晶体,而是晶粒尺寸为0.5~1.0μm的不规则颗粒,这一形貌特征有利于蒸压硅酸盐制品水化产物的设计及其性能的改善.
2007(2):154-160.
摘要:以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研究了采用河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且用机制砂代替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并提出了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基本参数优化技术、外加剂复掺技术、大掺量矿物掺和料复掺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要求与河砂(普通)自密实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基本参数、复掺外加剂和复掺大掺量矿物掺和料等技术手段,试验配制出了初始坍落度大于24 cm、坍落扩展度大于60 cm、倒坍落度筒流出时间在5~15 s、抗压强度等级达到C50以上的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
2007(2):183-187.
摘要:从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硼改性酚醛树脂(BP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碳纤维/硼改性酚醛树脂(CF/BPR)复合材料性能与碳纤维含量及其表面处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合成出性能良好的BPR.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均逐渐增加;当碳纤维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CF/BPR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因碳纤维的表面处理而提高,但冲击强度却略有下降.
2007(2):188-194.
摘要:研究了钢纤维掺量不同(体积分数分别为0,0.5%,1.0%,1.5%,2.0%)的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SFLWC)静态力学性能和自由落锤抗冲击性能,其中的静态力学性能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初裂强度、抗折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抗折模量和弯曲韧性等.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能显著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但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另外,钢纤维的掺入提高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拉压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脆性.
2007(2):210-213.
摘要:研究了不同的混料方法对白泥活化粉煤灰作水泥复合材料时的性能影响.结果发现,与纯水泥相比,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4∶6时,干混法试样N5(gh)3,7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32.5%,16.5%,28 d抗压强度达到73.0 MPa;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5∶5时,湿混法试样N6(sh)3,7 d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9.3%,1.8%,28 d抗压强度达到72.2 MPa;白泥与粉煤灰质量比为2∶8时,直接混法试样N3(zh)3,7,28 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3.5,42.5,64.0 MPa.通过XRD,DTA,SEM方法研究了水泥-粉煤灰-白泥系统水化性能.结果表明:白泥、粉煤灰的引入,加速了粉煤灰中活性Al2O3、SiO2的反应;龄期对水泥-粉煤灰-白泥系统有较大影响,龄期越长,水化产物越多,结构越密实.
2007(2):214-218.
摘要:研究不同激发剂对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地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OH和KOH溶液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较差,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较低.碱溶液和K2SiO3溶液复合可提高激发效果,提高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激发效果最好的是K2SiO3溶液;随着K2SiO3溶液浓度的提高,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当K2SiO3浓度为2mol/L时,粉煤灰基地聚合物28d抗压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大K2SiO3浓度,粉煤灰基地聚合物28d抗压强度反而下降,由此可以推测相应的地聚合反应是一个定量的反应过程.
2007(2):223-229.
摘要:采用Cl-电迁移方法、交流电导率测定和Cl-自然扩散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不同龄期混凝土的Cl-传输特性,分析了影响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比较了混凝土的交流电导率与Cl-扩散系数的关系以及电加速对Cl-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饱水状态下,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孔结构是影响其Cl-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的交流电导率不能直接与Cl-扩散系数相互换算,Cl-电迁移试验结果接近自然扩散试验结果的4倍,而自然扩散箱试验更接近自然扩散过程.电加速试验结果应根据自然扩散试验进行修正.
2007(2):230-234.
摘要:提出了预测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有限元方法.将混凝土看成是一种由骨料、界面和水泥浆基体所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通过比较两种典型的单元细胞模型,说明了圆形单元细胞模型在混凝土模拟方面的优越性.由于界面厚度远小于骨料尺寸,采用推进前沿法尽可能准确地剖分单元细胞,应用有限元方法获得了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数值解.将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数值结果,定量评价了最大骨料粒径、界面Cl^-扩散系数、界面厚度和骨料级配对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影响.
2007(2):247-252.
摘要:试验研究了用水量、水灰比、钢纤维长度和体积分数变化条件下砂率对薄板剪切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拌和物工作性及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纤维在基体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棚架”效应导致了钢纤维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降低,在基体混凝土易于振动成型的情况下,这种效应迅速减弱而不明显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振动成型.随着砂率的增大,钢纤维混凝土的拌和物坍落度及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提出了薄板剪切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取值与配合比设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