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
摘要:庆祝《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预通知《硅酸盐学报》自1957年创刊至2007年已50年.为庆祝《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中国硅酸盐学会定于2007年8月下旬(具体时间等另行通知)举办“庆祝《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期间,将颁发首届《硅酸盐学报》优秀论文奖,并召开《硅酸盐学报》第5届编辑委员会第3次会议暨《硅酸盐学报》国际编辑顾问委员会会议.现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拟为“庆祝《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撰写综合评述或专论性文章(论文目录…
Johann Plank Panagiotis Chatziagorastou Christian Hirsch
2007(1):7-13.
摘要:制备了钙矾石(AFt)、单硫型硫铝酸钙(AFm)和钾长石类单矿物,并研究了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PMS)、β-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BNS)及聚羧酸盐(PC)等几种化学成分不同的超塑化剂在其早期水化颗粒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zeta电位是决定水泥颗粒表面对超塑化剂吸附量的关键因素.以溶液沉淀析出法人工合成的AFt具有较高的正zeta电位,能吸附大量带负电荷的超塑化剂,AFm仅带少量正电荷,其吸附超塑化剂相对较少,钾长石、氢氧钙石和石膏的zeta电位几乎为零或负值,因而基本不吸附超塑化剂.根据实验结果,笔者认为水化水泥颗粒用马赛克结构表示为最佳,而超塑化剂主要吸附在AF表面上.
2007(1):14-19.
摘要:采用SEM扫描电镜、氮吸附法和MIP压汞测孔技术,水化温度、水化率和电导率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萘系减水剂FDN对建筑石膏水化进程及其硬化体强度、孔结构、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FDN可显著提高建筑石膏硬化体强度,当FDN掺量在1.0%(质量分数)以内时,建筑石膏硬化体强度增长较快;FDN对建筑石膏水化进程、水化产物形貌影响甚微,但可明显改善硬化体孔结构,使其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而这正是减水剂增加建筑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原因所在.
2007(1):20-25.
摘要: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硫铝酸钡钙(C2.75B1.25A3-S)矿物含量的阿利特(C3S)-硫铝酸钡钙水泥组成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阿利特和硫铝酸钡钙矿物可以在同一熟料体系中共存;硫铝酸钡钙矿物的最佳含量为8.0%(质量分数,下同);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熟料最佳矿物组成为:8.0?.75B1.25A3-S,61.6?S,14.7?S,5.1?A,10.5?AF;在最佳矿物组成条件下制备的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的1,3,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9.8,77.5,85.0 MPa,展现了良好的早期力学性能.借助于XRD和SEM-EDS分析,研究了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熟料的组成和结构.
2007(1):37-42.
摘要:利用自制测力延度仪对SBS,SBR,EVA,PE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低温测力延度特性分别进行了测试研究,分析了聚合物种类及掺量对聚合物改性沥青延度、最大拉力和粘韧性等低温测力延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PE,EV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改性沥青最大拉力变大,而SBS和SBR含量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最大拉力几乎没有影响;SBS,EVA含量的增加会明显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粘韧性;聚合物改性沥青粘韧性指标与弯曲流变梁(BBR)试验蠕变劲度指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因此聚合物改性沥青粘韧性指标可用来评价其低温性能.
2007(1):43-47.
摘要:将粉煤灰粉磨后,以不同比例与一定细度水泥配合,制成一系列粉煤灰水泥粉体.根据Dinger-Funk数学模型得出粉煤灰水泥粉体最佳颗粒群分布即最紧密堆积颗粒群分布.通过水泥与粉煤灰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计算粉煤灰水泥粉体实际颗粒群分布.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考察粉煤灰水泥粉体实际颗粒群分布与最紧密堆积颗粒群分布的相关性,同时测定粉煤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胶砂抗压强度.结果证明:当粉煤灰水泥粉体实际颗粒群分布与最紧密堆积颗粒群分布关联度较高时,相应粉煤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加较少,胶砂抗压强度发展较理想.
2007(1):48-54.
摘要:以快速砂浆棒法为比较,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对几种集料的潜在碱活性和由此引起的碱硅酸反应对砂浆密实性、抗渗性和氯离子扩散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潜在碱活性的集料与普通集料有不同的交流阻抗响应,可以根据其特征阻抗谱在复平面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角的大小来评定集料的碱活性,所得结果与快速砂浆棒法检测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交流阻抗谱方法有可能发展为评定集料碱活性的方法.在适度的碱硅酸反应存在的情况下,砂浆密实性、抗渗性提高,氯离子扩散阻抗系数变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这对于具有一定潜在碱活性集料的合理使用有参考价值.
2007(1):89-96.
摘要:研究了水灰比、胶砂比、试件尺寸、预养方式、溶液浓度及温度对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水灰比越大、胶砂比越小、试件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则硫酸盐侵蚀速度越快;提高养护温度、缩短养护时间可以加快硫酸盐侵蚀速度;硫酸盐侵蚀速度随着硫酸盐溶液浓度增大和温度提高而加快,但当浓度和温度超过某一数值后,硫酸盐侵蚀速度反而减慢.在各种条件下,混凝土硫酸钠侵蚀速度比混凝土硫酸镁侵蚀快;对硫酸钠型侵蚀,采用抗折抗蚀系数作为判定指标较为合理,而对硫酸镁型侵蚀,应该综合考虑抗折、抗压抗蚀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