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 ,Zn2 ,Cr(VI)和Cd2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 ,Zn2 ,Cd2 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VI)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的重要因素,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是上述吸附的主要形式.
摘要: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Zn ^2+,Cd ^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Ⅵ)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的重要因素,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是上述吸附的主要形式.
摘要:以自制的聚醚接枝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物作为高效减水剂,研究了该减水剂对水泥石结构的影响,讨论了减水剂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性、水泥砂浆减水率、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以及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与市售的萘系减水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有较好的减水作用,能显著提高上述材料的流动性和力学强度.
摘要:用聚羧酸盐减水剂和纤维素醚增粘剂配制了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了砂率、减水剂用量、增粘剂用量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和填充性的影响,考察了增粘剂对新拌混凝土离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满足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最佳配比.
摘要:选取国内定型生产的钢板剪切型钢纤维,研究标准棱柱体试件采用卧式和立式成型方法对混凝土中钢纤维分布形态和钢纤维混凝土弯拉强度的影响.对试件进行切片试验研究表明,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趋于沿垂直于成型方向分布的规律,分布特征明显受到水泥用量、钢纤维长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对试件进行弯拉强度试验表明,钢纤维对卧式成型混凝土试件弯拉强度的增强作用大于对立式成型混凝土试件弯拉强度的增强作用.研究成果为修订《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提供了参考.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塑性抗拉强度、塑性收缩开裂应力测定装置测试了水泥砂浆、混凝土塑性抗拉强度和塑性收缩开裂应力.出现塑性收缩开裂时,试件表面实际的塑性收缩开裂应力应大于或至少等于其塑性抗拉强度,据此提出了以试件的毛细管收缩开裂应力临界作用深度来计算其他试件的名义开裂应力,再以此计算它们的塑性收缩开裂抗裂指数,从而得出水泥基材料塑性收缩开裂抗裂判据的思路.实验发现:当抗裂指数≤1.360时,水泥砂浆、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开裂;当抗裂指数>1.360时,水泥砂浆、混凝土不出现塑性收缩开裂.
摘要:研究了水灰比mw/mc、引气剂、养护时间及养护温度对灌浆材料结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灌浆材料的结冰压越大;养护时间少于24 h的非引气灌浆材料在各个水灰比下均存在较大的结冰压;非引气灌浆材料及水灰比大于0.32的引气灌浆材料在15℃下养护24 h或5℃下养护40 h,其结冰压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掺加引气剂可显著降低灌浆材料的结冰压,当水灰比小于0.36时,掺引气剂的作用尤其明显.
摘要:制备了具有三维连通网状开放结构的碳化硅(SiC)陶瓷泡沫,并测试了其机械性能.SiC陶瓷泡沫表观密度可控制在0.4~1.3 g/cm3,相应的抗压强度为8~50 MPa、抗折强度为3~30 MPa.通过压缩测试得到了SiC陶瓷泡沫应力-应变曲线,发现它只存在一个线性弹性区,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不同.这可以归因于其内部存在着精细、高密度和高强度的细丝微结构.SiC和细丝在外界施加载荷时能够均匀响应.
摘要:应用无机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得VO2薄膜样品,并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温度和掺杂对VO2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0,400,450℃真空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VO2薄膜,其相变温度大约都在65℃,其中400℃真空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VO2薄膜表现出明显的电阻突变现象;在VO2薄膜中掺入W6 ,Mo6 ,Cu2 (原子比均为2%),VO2薄膜的相变温度得到有效降低,但是掺杂会使VO2薄膜的光学透过性降低.
摘要:论述了利用尾矿制造微晶玻璃的配料现状,分析了利用尾矿制造微晶玻璃的配料原理及配料过程;基于该原理开发出了尾矿微晶玻璃配料优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效果(以二次铁尾矿为例)进行了介绍.
摘要:
摘要:利用从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来的废砂浆作为原料煅烧出了3种典型的水泥熟料,并对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和水泥物理性能、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等进行了测试;对煅烧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利用废砂浆作为水泥配料煅烧的水泥,完全能够满足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各项性能要求,具有节能和节省原料的特点,有益于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测定了水泥浆体中的总碱含量和可溶碱含量.通过掺加K2CO3溶液(改变水泥浆体中可溶碱的含量),同时调整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观察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和流动度经时损失变化,以确定水泥浆体中可溶碱含量对水泥/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和水泥中的可溶碱含量共同决定了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水泥中所含可溶碱含量低于最佳可溶碱含量.当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小于其饱和掺量时,掺加适量的可溶碱有助于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动度,减小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当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大于其饱和掺量时,则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可溶碱含量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的影响.
摘要:通过测试Ca(OH)2含量、化学结合水量和水化放热量,探讨了纳米SiO2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掺入降低了水泥水化生成物Ca(OH)2含量,增加了水泥水化的化学结合水量及水化放热量.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全面研究了硅酸钠溶液模数、浓度,高岭土煅烧温度、煅烧时间以及液固比对土壤聚合物抗压强度、净浆扩展度和凝结时间的影响,并对土聚反应产物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土壤聚合物3 d抗压强度均有特别显著的影响;除了硅酸钠溶液模数外,其他因素都对土壤聚合物7 d抗压强度有特别显著的影响;只有液固比对土壤聚合物28 d抗压强度有特别显著的影响.(2)硅酸钠溶液浓度和液固比对土壤聚合物净浆扩展度的影响特别显著.(3)各因素对土壤聚合物凝结时间的影响不显著.(4)土聚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无定形的,它可能是单硅铝酸土壤聚合物(PS)和双硅铝酸土壤聚合物(PSS)的复合物.
摘要:研究了碳纤维水泥砂浆在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电导率和电热温升.试验结果表明:当碳纤维掺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碳纤维水泥砂浆导电主要以水化离子导电为主,其在潮湿状态下的电导率和电热温升均较干燥状态的大;当碳纤维掺量由0.3%增加到0.7%时,碳纤维间距离减小,碳纤维水泥砂浆导电逐渐由以水化离子导电为主过渡到以碳纤维隧道效应导电为主,故其在潮湿状态下的电热温升较干燥状态的小,但电导率仍较干燥状态的大;当碳纤维掺量从0.7%增大到1.0%时,碳纤维导电网络形成,碳纤维水泥砂浆导电以碳纤维接触导电为主,水化离子导电相对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其在潮湿状态下的电导率和电热温升均较干燥状态下的小.
摘要:通过自制的混凝土环形约束收缩试验装置,对部分约束条件下中低水灰比(0.30,0.35和0.40)混凝土内部(环向)拉应力及拉应力水平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通过拉应力水平预测混凝土早期开裂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约束条件下混凝土早期拉应力水平的安全控制值为50%;当早期拉应力水平超过55%时,混凝土发生开裂的危险性较大.对于拟用于工程中的混凝土,可在试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部分约束收缩试验,然后依据开裂预测模型预测其工程应用后的开裂情况.
摘要: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型BaCo2Fe16O27六角铁氧体,研究了该铁氧体及短切碳纤维填充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表明,在Ku波段(12~18 GHz),铁氧体含量为3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最大微波吸收值为-8.7 dB,出现在14.3 GHz附近;当铁氧体含量为35%,碳纤维含量为0.2%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小约-5 dB,最大约-23.7 dB的微波吸收值.
摘要:对掺入大直径合成纤维后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以及混凝土硬化试件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大直径合成纤维能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摘要:研究了掺量为0~0.3%(体积分数)的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12%(质量分数)的丁苯乳液在单掺、复掺情况下对水泥砂浆3,28,90 d抗压、抗折强度,以及28 d龄期时磨损、冲击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大幅度提高了丁苯乳液砂浆的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提高丁苯乳液砂浆抗磨损性能的最佳纤维掺量为0.1%;纤维掺量越大,对提高丁苯乳液砂浆的抗冲击性能越有利.丁苯乳液的掺入改善了聚丙烯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增强了掺纤维砂浆的长期力学性能.丁苯乳液、聚丙烯纤维的复掺效果优于这两者单掺的情况,复掺对水泥砂浆起到了双重改性的效果.
摘要:分析了粘贴芳纶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纤维与混凝土间剥离破坏的机理和导致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芳纶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试验结果,拟合出了纤维应变的分布曲线,找出了芳纶纤维布与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界面粘结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影响界面粘结剪应力大小的因素,提出了避免剥离破坏的有效措施,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摘要:研究了宝钢转炉滚筒渣、电炉渣代砂建筑砂浆的和易性、强度、凝结时间和收缩等性能.结果表明,用2种钢渣代砂配制的建筑砂浆,其和易性、强度和收缩性能较普通砂浆均有明显改善,凝结时间能达到要求,且电炉渣优于滚筒渣.
摘要:采用COULTER SA3100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研究了电沉积处理后带裂缝砂浆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用ZnSO4溶液电沉积处理过的5 mm处试样以及用MgSO4溶液电沉积处理过的5,20 mm处试样,其总孔体积、各孔径范围内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与未处理的相同位置上的相比均有所下降,而其他位置上的几乎不变;在Zn-SO4溶液中电沉积处理过的5 mm处试样直径在20 nm以上孔的体积减少幅度最大,而在MgSO4溶液中电沉积处理过的5 mm处试样则是总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减小幅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