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
摘要:题目作者[期](页)论文混凝土表面防水处理与氯离子隔离层的建立………………………………………Folker H Wittmann战洪艳赵铁军[1](1)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自干燥效应研……………………究龙广成蒋正武孙振平等[1](7)防裂抗渗水泥基材料的研………………………………………究马一平仇建刚[1](1 1)水泥胶砂流动度预测方法的研………………………究季韬林挺伟郑忠双等[1](1 7)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李益进周士琼尹健等[1](2 3)羧基丁苯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性能及其机……………理姚红云梁乃兴孙立军等[1](3 0)掺Pr3+,Lu3+…
马保国 , 王信刚 , 梁文泉 , 李相国 , 何真 , 叶群山
2005(6):593-598.
摘要:采用多通道椭圆环收缩开裂试验、自由收缩试验和强度试验综合评价了萘系(UNF)、聚羧酸类(PC)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砂浆体积稳定性及早期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减水剂的掺入延长了水泥砂浆的初始开裂时间,从而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开裂敏感性.高效减水剂降低水泥砂浆开裂敏感性的效果为:聚羧酸类〉高浓型萘系〉普通型萘系.掺高效减水弃1均增大了水泥砂浆的自由收缩值,且水泥砂浆自由收缩值随着高效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效减水剂控制水泥砂浆体积稳定性的效果为:聚羧酸类〉普通型萘系〉高浓型萘系.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的掺入减小了水泥砂浆的最大裂纹宽度,而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掺入则加快了水泥砂浆最大裂纹宽度的发展速度.在干燥养护条件下,掺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比掺萘系高效减水剂更能有效地提高水泥砂浆28d的强度.
2005(6):609-614.
摘要:探讨了混凝土材料的疲劳损伤特性与损伤混凝土本构行为模拟的简化手段.以系统的普通混凝土单轴、双轴与三轴疲劳试验结果为基础,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给出的单轴混凝土本构关系中引入损伤变量,建立了混凝土的等效单轴疲劳损伤本构关系.对试验结果的模拟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有效模拟混凝土在高周疲劳过程中的强度和刚度衰减规律,为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与剩余寿命评估提供了便利的手段.
2005(6):619-624.
摘要:研究了石英砂、黄砂及特细砂这3种常用砂子对苯丙乳液水泥砂浆(简称改性砂浆)的减水性能、强度、韧性和开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子越细,苯丙乳液的减水作用越小,改性砂浆的强度越低.用细度模数接近的石英砂和黄砂分别配制的苯丙乳液水泥砂浆抹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上的薄抹灰试样室外存放试验表明,150d以后,只有低聚灰比的改性砂浆试样在边缘出现了少量裂纹,而对比砂浆试样却出现了大量裂纹;用黄砂配制的砂浆试样的抗开裂性能比用石英砂配制的砂浆试样好,改性的黄砂砂浆试样的裂纹数量和长度只有改性石英砂砂浆试样的1/6,未改性的黄砂砂浆试样的裂纹数量和长度只有石英砂砂浆试样的50%左右.
2005(6):625-631.
摘要:通过试验与统计分析,探讨了粗、细集料用量之比对其级配组成和体积参数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粗、细级配混合料体积参数及设计沥青用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级配组成的沥青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用量之比虽然对各自的级配组成有影响,但主要影响的是细集料的体积结构组成;在设计空隙率相同的条件下,粗级配混合料较之细级配混合料有着较高的矿料间隙率和设计沥青用量;在粗集料用量未超过70%(质量分数)时,沥青混合料通常呈悬浮密实结构.
2005(6):665-671.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橡胶水泥混凝土在水或Na2SO4/NaCl复合盐溶液中长期浸泡以及在常温浸泡、55℃烘干的浸-烘循环作用下其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的变化以及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分布,分析了橡胶水泥混凝土性能劣化的机理.研究表明:橡胶水泥混凝土长期浸泡在水或复合盐溶液中的性能与对比混凝土相当,但在浸-烘循环作用下,橡胶水泥混凝土的性能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劣化,复合盐溶液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剧了橡胶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劣化.因此,橡胶水泥混凝土不宜应用于长期处于干湿交替、干热或有硫酸盐腐蚀的环境中.
2005(6):672-676.
摘要:研究了超细石灰石粉单掺及其与钛矿渣粉复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超细石灰石粉单掺量为5%~30%(质量分数,下同)以及复合掺和料掺量为20%~40%时,均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当单掺10%的超细石灰石粉时,混凝土3d抗压强度达到95.4MPa,且后期发展良好;当超细石灰石粉与钛矿渣粉复掺时,复合掺和料置换水泥量能达到40%,水泥用量减小到348kg/m^3,而相应混凝土能达到超高强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水平.
2005(6):682-686.
摘要:用丝束电极模拟混凝土中钢筋表面的不同位置,研究了浸于pH=12,浓度为10%的NaCl溶液中直至9d的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状况.通过测量丝束电极的自然腐蚀电位、极化电阻、腐蚀电流,以及在丝束电极探头附近混凝土的密实性、孔溶液的pH值和Cl^-含量的取样分析,研究了由于混凝土的不均匀性造成Cl^-在其中扩散的不均匀性所致的钢筋锈蚀状况.结果表明: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则电极自然腐蚀电位越高,钢筋实际锈蚀状况也越轻;在混凝土密实性较高区域的孔溶液PH值相对较高,Cl^-含量较低,由于该区域电极的自然腐蚀电位较高,因而电极的实际腐蚀状况较轻,而在混凝土密实性较低的区域,情况则刚好相反.
2005(6):695-700.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对影响免振捣混凝土配合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砂率、高效减水剂掺量等.借助SPSS软件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以流速、强度等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方程,揭示了各变量之间的规律;利用MATLAB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为:水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三者的质量之比为1:0.74:0.0356,水胶比为40%,砂率为45.4%.此项研究成果为免振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探索出了一条微机辅助试验设计的新方法.
2005(6):705-709.
摘要:在固定水灰比为0.4且改变养护条件下,研究了丁苯乳液掺量对改性水泥砂浆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水泥砂浆力学性能与体积密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丁苯乳液掺量在0~20%(质量分数,下同)之间变化时,改性水泥砂浆体积密度在8%丁苯乳液掺量时最低;改性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在0~8%丁苯乳液掺量之间随丁苯乳液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在丁苯乳液掺量小于10%时,改性水泥砂浆的动弹性模量随着丁苯乳液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当丁苯乳液掺量小于10%时,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均与体积密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而抗折强度与其相关性则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