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3):221-226.
摘要:有机物与共晶磷是磷石膏中的主要有害杂质.采用浮选、萃取分离浓缩技术,应用色谱—质谱联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显微分析,结合宏观性能试验,对磷石膏中的有机物、共晶磷分布及它们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中的有机物为乙二醇甲醚乙酸酯、异硫氰甲烷、3—甲氧基正戊烷、2—乙基—1,3—二氧戊烷,且分布于二水石膏晶体表面,它们的含量随磷石膏颗粒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有机杂质可削弱二水石膏晶体间的接合,使硬化体强度降低;磷石膏中的共晶磷随磷石膏颗粒度的增加而减少,它可延缓胶结材凝结硬化.使水化产物晶体粗化、结构疏松.
张云升 , 孙伟 , 沙建芳 , 林玮 , 郑克仁 , 刘斯凤
2003(3):237-242.
摘要:利用粉煤灰作为配制地聚合物的一种基本Si-Al质材料,以强度为指标寻求最佳地聚合物配比;为优化养护制度,采用了标准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3种养护制度,从中选出了最有利于发挥胶凝材料活性的养护制度.实验表明,当粉煤灰掺量为30%,80℃下蒸养8h时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优,分别为32.2和7.15MPa.将最优的地聚合物胶结材制成混凝土,并对其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久性.利用红外、X射线衍射对地聚合物的形成机理及结构本质进行的分析发现,地聚合物在合成过程中SiO4对应的1086cm^-1红外振动峰向低波数偏移,6配位Al也转化为4配位,最终形成无定形态的结构物质.
2003(3):274-278.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功能薄膜,采用SEM,TG-DTA等手段研究了TiO2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并对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的薄膜样品是由粒径约为50 nm的锐钛矿和金红石混合型TiO2纳米混晶构成的多孔性薄膜,该薄膜表面平整,孔分布均匀,膜厚约5um,镀膜层数和薄膜制备过程中的热处理温度对TiO2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关于该薄膜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TiO2薄膜可使该反应的活化能降低2.065 kJ@mol-1.
2003(3):291-295.
摘要:研究了粉煤灰从溶液中去除有毒金属离子Ni^2 ,Zn^2 ,Pb^2 ,Cd^2 的能力,并与膨润土进行了对比.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求平衡吸附率的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除了对Zn^2 的吸附能力和膨润土相当外,其余均大于膨润土.粉煤灰对Pb^2 (初始浓度为2000mg/L)的平衡吸附率达83%;对Ni^2 ,Zn^2 ,Cd^2 (初始浓度均为800mg/L)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61%.60%.94%.
2003(3):301-307.
摘要:讨论了二维骨料分布的边界效应.首先,应用一种简单的模拟算法,分析了混凝土骨料分布密度的边界效应和边界层形成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当模拟次数趋向无穷大时,混凝土构件中任一点的骨料分布密度均值均趋近于某一定值.不同的骨料面积分数并未影响骨料分布密度均值曲线的形状,它们均由上升段、下降段和水平段三部分组成;其次,基于这些模拟结果,再应用数学拟合将骨料分布密度均值和边界层厚度表示成骨料面积分数的函数;最后,用实验数据初步证实了该模拟算法的有效性.
2003(3):312-315.
摘要:研究了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温阻特性,探讨了碳纤维特性(掺量、长径比)、水泥基体特性和热循环次数对温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升温初期,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呈现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效应;升高到一定温度后。呈现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效应.该材料独特的温阻特性为其在智能结构中实现温控和火灾预警提供了材料基础.
2003(3):316-320.
摘要:研究了共混乳液组成及其薄膜的力学性能与共混乳液改性水泥砂浆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关系.试验结果发现,少量氯偏乳液与丁苯胶乳共混,可以显著降低改性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丙苯乳液与丁苯胶乳共混,当质量比为3∶2~4∶1时,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较低.聚合物乳液改性砂浆的氯离子扩散性与聚合物本身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关.聚合物本身的拉伸强度越低、断裂伸长率越大,则改性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小.当共混乳液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从200%~300%增大到800%以上时,相应改性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由(10~15)×10-12m2/s降低到(3~4)×10-12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