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3).
摘要: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法研究粉煤灰粉体性能对其活性及粉煤灰水泥性能的影响,以灰色系统理论探求粉煤灰颗粒分布与水泥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分布显著影响粉煤灰水泥的强度.粉煤灰中10~20μm颗粒含量对水泥强度影响最大.
1998(3):201-205.
摘要:用TG-DTA,XRD,SEM研究了超细矿渣水泥的水化反应,并与硅酸盐水泥、含普通细度矿渣水泥的水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矿渣的水化程度较快、活性较高、可大量消耗水泥浆体中的Ca(OH)2,生成更多的凝胶产物,因而改善了水泥石的微观结构,提高了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1998(3):206-209.
摘要:提出两个不同的阻抗函数,即钢筋阻抗函数和混凝土阻抗函数,从前者可获得钢筋锈蚀速率和钝化膜的信息,从后者可以了解与钢筋锈蚀有关的混凝土结构的信息。从两个阻抗函数导出的10个参数可全面描述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及其机理有关的各种信息。
施惠生 Ludwig , U
1998(3):210-214.
摘要:采用氧扩散法测定了砂浆的渗透性,用于评估硬化水泥石的开放孔隙率及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砂浆试件的氧扩散法测定结果能正确地反映水灰比、胶凝材料组成和养护条件等对水泥石孔结构和渗透性的影响;砂浆渗透性与其抗硫酸盐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
1998(3):215-222.
摘要:通过测定高性能混凝土(HPC)中不同层面上(外层、中层和内层)的相对湿度hr,研究了在水中养护两年后HPC的自干燥问题。同时,对影响hr的诸多因素,如水灰比、硅灰和含气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层和中层混凝土的hr值随着水灰比降低和硅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硅灰的影响更显著,但它们对外层混凝土的hr的影响很小;含气量对HPC的hr值影响很小;理论计算表明,混凝土中可溶离子的浓度增大,以及层间水、吸附水和凝胶孔水在总可蒸发水量中的比例增大,是引起HPC中hr值降低或者是所谓自干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998(3):223-226.
摘要:根据红外检测原理,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混凝土火烧损伤进行实验研究,给出了火烧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建立了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与其受灾温度及强度损失的回归方程。
1998(3):227-233.
摘要:对唐港高速公路沿线粉质低液限砂土、粉砂以及低液限粘土加固方案进行研究的同时,分析测定了各类半刚性材料的动弹性模量,并研究了各类稳定土的静力学指标与动弹性模量的相关性,探讨了测定稳定砂土类半刚性材料参数的新途径.
1998(3):234-238.
摘要:由超声脉冲法获得4种检测信息———声速、波幅、频率和波形,从中提取3个特征量:平均声速、声速的离差系数和波幅的离差系数,利用模糊分析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对GRC、加气混凝土、空心砖、实心砖、砌块5种墙体材料进行种类识别,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具有类似人脑功能的系统.经现场实测证明,判别的准确率达95%以上
1998(3):239-244.
摘要:钢纤维水泥砂浆的抗裂性、粘结性及其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下的抗裂试验研究表明,钢纤维对防止砂浆(混凝土)干燥开裂有明显效果.当钢纤维掺量为30kg/m3时,剪切钢纤维砂浆的收缩裂缝总量是参比试件的50%~65%,而铣削钢纤维砂浆则为40%~50%;钢纤维混凝土在冲击荷载下的抗裂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3~4倍.此外,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抗裂作用还与纤维的几何形状和表面清洁程度及粗糙度有关.
1998(3):245-250.
摘要: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法研究粉煤灰粉体性能对其活性及粉煤灰水泥性能的影响,以灰色系统理论探求粉煤灰颗粒分布与水泥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分布显著影响粉煤灰水泥的强度。粉煤灰中10~20μm颗粒含量对水泥强度影响最大。
1998(3):251-255.
摘要:制备了一组氟化镓铟系统玻璃.用差热分析测定了玻璃的各特征温度,计算了其稳定性判据值,发现InF3的引入使玻璃中出现了“混合效应”,提高了其稳定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各玻璃的红外截止波长,分析讨论了InF3含量变化对玻璃红外透过性质的影响.研究了玻璃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氟化镓铟玻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宽的红外透过范围;合理的玻璃组成能进一步改善其物理性质.
1998(3):256-260.
摘要:建立了聚合物膜片在成型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各工艺操作参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在对生产厚规格薄膜的各种工艺条件考察后,提出了改进操作的建议.
1998(3):261-265.
摘要:介绍了有机硅聚合物改性聚丙烯酸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影响其制备过程和性能的主要因素.
1998(3):266-270.
摘要: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作用下,让聚苯乙烯(PS)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在HAAKE流变仪的密炼室中进行反应共混,以使聚乙烯增韧聚苯乙烯。设计并采用一种两次共混的方法。研究了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苯乙烯单体、第一次共混温度、转子转速、第一次共混时聚苯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比例等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1998(3):271-277.
摘要:针对钢筋腐蚀的不同机理,分别评述对钢筋腐蚀引起混凝土结构破坏进行长效修复的各种基本方法.
1998(3):278-283.
摘要:讨论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简称GHPC)的涵义,开发使用GHPC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社会意义,以及GHPC对原材料的要求和发展GHPC尚需进行的工作。
1998(3):284-286.
摘要:综述了全氧燃烧对玻璃工业生产工艺的影响.阐述了全氧燃烧技术的应用前景
1998(3):287-290.
摘要:介绍了超声波首波相位反转法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是利用低频超声脉冲在混凝土中绕射的特性,只须移动换能器,确定首波相位反转临界点,即可确定混凝土的裂缝深度.与其它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方法相比,无需通过公式的计算,检测简单、直观、方便、迅速,并使超声波检测钢筋较密集区域的混凝土裂缝深度成为可能.
1998(3):291-294.
摘要:研究了石灰膏、粉煤灰及聚合物(羧基丁苯乳胶)等掺合料对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组分砂浆的收缩机理,提出了降低砂浆收缩率的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