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石灰石作为混合材对高铝水泥强度的影响,探讨其水化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灰石混合材不但可以稳定高铝水泥的早期强度,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高铝水泥后期强度.
摘要:用量子化学的SCCDVXα方法对水化物C3AH6和C3(A,F)H6结构中的两个模型Al2Ca9O12和Fe2Ca9O12的化学键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C3AH6结构中Ca—O,Al—O键较强而不易断裂,是它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本质原因.键级大小、HOMO能级、LUMO与HOMO能级差等计算结果证明由Fe置换C3AH6中的Al所形成的C3(A,F)H6固溶体其结构稳定性将下降.
摘要:指出高流动性混凝土工作度与普通混凝土工作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别,并用Orimet法流出速度、坍落度、坍落度流动值评价了高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度,结果表明用Orimet流出速度与坍落度流动值可以综合评价高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度.
摘要:应用机械力化学理论,研究了叶腊石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实现偶联剂包覆处理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叶腊石粉体表面完全疏水化;所选偶联剂不仅对叶腊石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且能发挥分散与助磨作用,改善了粉体的分散性,提高了粉磨细度和效率;叶腊石晶体在机械力化学作用活化下,新生解理面与断面均呈高活性并有强吸水性,使表面羟基化,偶联剂分子则通过其亲水基团与羟基化的表面发生偶联反应而牢固吸附于颗粒表面.
摘要:研究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在低水胶比条件下的水化产物与硬化浆体显微结构,探讨了高效减水剂对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水化程度、硬化浆体显微结构的影响.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球形的粉煤灰微粒在浆体中起到微集料的作用,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有助于改善新拌浆体的流动性与硬化浆体的断裂性能,提高其强度.掺有FDN的复合胶凝材料其初期水化程度并不因表观水胶比低而降低.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与高效减水剂协同作用,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摘要:研究了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及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增容PC/PS共混体系的转矩流变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PS的加入能明显改善PC熔体的流动性,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而PCgPS的加入则能增强这种影响作用.
摘要:研究了单一陶瓷纤维、单一尼龙纤维及陶瓷尼龙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一陶瓷纤维在3%体积掺量时,28d抗压强度可提高44%左右,抗折强度可提高7%~8%,抗冲强度可提高约16%;0.05%体积掺量的尼龙纤维使砂浆干缩开裂减小30%~40%;0.5%~2%体积掺量的尼龙纤维使砂浆抗冲强度提高到2~3倍.陶纤和尼纤体积掺量分别为2%~3%和0.25%~1%的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拌和物流动性可取的情况下抗压、抗折、抗冲综合性能较好.
摘要:水泥与水泥基材料科研近期宜在宏观,粗观,亚微观三个层次上进行,波特兰水泥与常规混凝土存在着持续发展的问题,生产1t熟料水尼同时排放1t左右的CO2,中国水泥与混凝土需量猛增,形势更为严峻,因此,提出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并扩大其应用范围,从宏观,粗观,亚微观三个层次说明开发GHPC(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摘要:介绍了我国已发现的混凝土吉活性集料分布及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AAR)的破坏事例,这包括碱硅酸反应(Alkali-silica reactin-ASR)和碱碳酸盐反应(Alkali-carbonate reaction-ACR),叙述了大型混凝土工程,如立交桥,机场和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受AAR破坏的典型事例,并叙述了确证AAR的综合判定方法。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相对湿度下样品的介电频谱,研究了MDF材料介电极化和损耗机制与环境湿度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湿度下材料内高价离子的迁移性及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DF材料在低相对湿度下的损耗由载流子屏蔽跳跃引起,在高相对湿度下,由水溶性的聚合物和界面区水化产物构成的亲水介质形成了离子扩散和迁移的快速通道,导致材料介电性能的显著劣化.
摘要:从分析硅酸盐水泥在生产和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阐明了硅酸盐水泥所面临的挑战.认为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发挥一些含铝硅酸盐的工业废渣的潜在活性,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可以开发新的胶凝材料,以迎接挑战.
摘要:阐述了砖瓦作为陶质建筑材料在我国出现的时期、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讨论了它们的工艺特点和长盛不衰的要素.
摘要:提出了应用交流阻抗谱来研究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实验方法及其理论依据,通过交流阻抗等电路中常相角元件的指数与分形几何间的联系,推出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的特征可用分形维数来表示,得到了结果与用压汞法和BET吸附法的结果相一致。
摘要:通过测定化学结合水,Ca(OH)2和AFt生成量及观察体断面形貌,分别研究了同掺和后掺蔗糖对德另波特兰水泥PZ35F水化和凝结的影响,并探讨了蔗糖的调凝机理,蔗糖廷缓了CSH的形成,加速了(铁)铝酸钙水化产物的形成,浆体的凝结取决于水化产物的生产量,AFm及其固溶体可引起浆体闪凝。
摘要:研究了单一陶瓷纤维,单一尼龙纤维及陶瓷-尼在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一陶瓷纤维在3%体积掺量时,28d抗压强度可提高44%左右,抗折强度可提高7%-8%,抗冲强度可提高约16%,0.05%体积掺量的尼龙纤维使砂浆干缩开裂减小30%-40%,0.5%-2%体积掺量的尼龙纤维使砂浆抗冲强度提高到2-3倍,陶纤和尼纤体积掺量分别为2%-3%和0.25%-1%的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拌和物流动性可取的情况下抗压,抗折,抗冲综合性能较好。
摘要:研究石灰石作为混合材料对高铝水泥或度的影响,探讨其水化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灰石混合材不但可以稳定高铝水泥的早期强度,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高铝水泥后期强度。
摘要:用量子化学的SCC-DV-Va方法对水化物C3AH6和C3(A,F)H6结构中的两个模型Al2Ca9O12和Fe2Ca9O12的化学键强度分别进行了计算,C3AH6结构中的Ca-O-Al-O键较强而不断裂,是它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本原因,键级大小,HOMO能级,LUMO与HOMO能级差等计算结果证明由Fe置换C3AH6中的Al所形成C3(A,F)H6固溶体其结构稳定性将下降。
摘要:指出高流动性混凝土工作度与普通混凝土工作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别,并用Orimet法流出速度,坍落度,坍落度流动值评价了高流动混凝土的工作度,结果表明用Orimet流出速度与坍落度流动值可以综合评价高流动性混凝土的工作废。
摘要:应用机械力化学理论,研究了叶腊石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实现偶联剂包覆处理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叶腊石粉全表面完全疏水化,所选偶联剂不仅对叶腊石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且能发挥分散与助磨作用,改善了粉体的分解性,提高了粉磨细度和效率,叶腊石晶体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活化下,新生解理面与新面均呈高活性并有强吸水性,使表面羟基化,偶联剂分子则通过其亲水基团与羟基化的表面发生偶联反应而牢固吸附于颗粒表面。
摘要:研究了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在低水胶比条件下的水化产物与硬化浆体显微结构,探讨了高效减水剂对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水化程度,硬化浆体显微结构的影响,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球形的粉煤灰微粒在浆体中起到微集料的作用,在低水前比条件下,有助于改善新2浆体的流动性与硬化浆体的断裂性能,提高其强度,掺有FDN的复合胶凝材料其初期水化程度并不因表观水胶比低而降低,水泥-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与高效减水剂协同作用,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能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摘要:介绍了以丙烯酸酯聚氨酯为网,以乙烯基聚合物为线的互穿网络涂料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影响该涂料性能的各种因素.
摘要: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考查了尼龙610的熔融行为.等温熔体结晶的尼龙610呈现多重熔融行为,其峰的数目与结晶温度(Tc)有关.结晶度Xc随着Tc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98°C可获得最大值.等温熔体结晶的尼龙610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平衡结晶度.按照HofmanWeeks方法求出尼龙610的平衡熔点为235°C.另外还考察了热历史对淬火尼龙610熔融的影响.室温淬火尼龙610仅有一个熔融峰,在120~216°C退火10min后,出现一退火峰,其峰温度比退火温度(Ta)高约10°C左右,低温退火不影响原有晶体的熔融,高温退火可有效地提高尼龙610的最高熔融温度.在设定的时间内(10min),其最高熔融温度可达227°C.根据实验现象,对退火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摘要:简介国内外氯化物污染引起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问题的严重性.指出以大掺量矿渣微粉同时掺高效减水剂配制低水胶比的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极高的抗氯化物渗透性,并用工程应用范例证明这种材料正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理想材料.
摘要:通过工厂实地取样,分析检测了预分解窑系统内形成的两种异常结皮和熟料大块,探讨了它们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预分解窑系统内物料的结皮与起块同出一源,均是由于不恰当的工艺措施引起局部物料中硫、碱、氯等挥发性组分含量过高,导致大量特征矿物形成,从而使物料粘聚成皮或块.
摘要:选用具有高强度的新型抗水镁水泥作为基材,引入无机发泡剂,在常温下发泡成型凝结固化至终凝后形成封闭的多孔结构板材,试制出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的轻质高强镁水泥体材料,X射线衍射图表明,发泡剂引入后,没有改变抗水镁水泥的相组成,在系统地测定了标准小试样的性能后,选掺了适合墙体组成的材料配方制作了标准大试样的测试样品,并对所需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借助X射线射图,综合热分析曲线,研究了该材料的相组成及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摘要:研究了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及辐射接技共聚物PC-g-P增容PC-PS混体系的转短流变性能和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的PS的加入能显改善PC熔体的流动性,共混物呈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而PC-g-PS的加入则能增强这种影响作用。